秦汉时期的政治
2、皇帝制度
• (1)来源:“始皇帝”的来历:嬴政
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
“五帝”中取一个“帝”字,作为自
己的名号,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
“
”, 嬴政自称“始皇帝”。
• (2)特点
显示权力的不可转
移,
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3、中央官僚机构
• (1)内容:三公是指: 、 和 。
辅佐
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
诸侯国拥有很强 的地方独立性, 容易发展为割据 势力
郡县制 相同点
封建社会
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 统的条件下实行的, 是按地域划分的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 郡县则是地方行
或朝廷任免调迁, 官位不世袭,官吏
政机构,受制于 中央,有利于中央
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集权的加强和国
家的统一
都是地方一级机构、都是为巩固统治而设立的,并在 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
利
评弊 价
韩非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发展与运用(董仲舒)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主要),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创造灿烂文明及 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抵御外来侵略 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行,人 浮于事,腐败成风;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理,妨碍地方的发展;人民受到沉 重的政治压迫 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 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
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
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 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 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中国古代史复习
秦汉时期的政治
——古代中华文明的 形成和发展时期
【明确考纲】
• 秦朝的统一; • 皇帝制度; • 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汉初郡国并行制; • 汉朝选官制度。
【阶段特征】
• 秦汉时期,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
•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结构
目 的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维护封建统治
经济根源
原 因 政治根源
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思想基础 基 本 矛 盾 基 本 趋 势
• (2010江苏)柳宗元《封建论》载:“时 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朝
B.西汉
• C.南北朝 D.唐朝
【典例分析】
• (2012江苏)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 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 列材料:
总之
它在初建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到封建社会晚期,消极的一面则 占据主导的地位。此时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已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 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误区警示】
• 1、秦国和秦朝: •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 秦国灭亡六国、统一全国后,被称为“秦
上
。
4. 郡县制
• (1)内容:A、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_______ 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__________, 全国分 为____郡,由 直接管辖。
• B、地方官僚机构的设置:________是郡的最高
行政长官.对上
,对下
,还
要定期向______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_______ 或(_______)。他们都由 直接任命。
•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
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 文化上: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
的统治思想,造纸术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梳理细知】
1秦朝的统一:
• (1)条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成为诸侯中最强的 国家;人民渴望统一;
• (2)过程:先后灭 、 、 、楚、 、 ; 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建都 。
负责监察百官;
协助皇帝管理军事。三公之下,秦
代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着国
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 (2)评价:①中央官职,在___ _、______和______方
面
,
,保证了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 ②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中央主要官员进
行
,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
朝”。 • 2、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 • 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典例分析】
• (2008江苏)“齐人”、“鲁人”、“楚 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 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典例分析】
• (2)作用:实现了对地方
的控制。
5、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1)内容:三个制
度:
、
、
。
• (2)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君主专制。
• (3)影响A积极方面:
•
•
• B消极方面: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 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6、汉初郡国并行制
• (1)内容:郡县、封国并行的制度。
• (2)影响:出现王国问题,威胁中央统治。
•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
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
• (3)解决:汉武帝颁布 央集权。
,加强了中
7、汉朝的选官制度
• (1)名称:
制
• (2)选官依据(主要途径):
。
【重点突破】
列表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有何异同?
不同点 分封制
时代
奴隶社会
划分标准
与中央政府的 影响 关系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 联系的,是以血缘关 系为基础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 (最主要的不同), 并拥有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