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内容:检查保养取芯工具,接取芯钻头,下取芯工具,取芯钻进,辅助
一、取芯钻具组合:
8 1/2″RC476取芯钻头+250P6 3/4″取芯筒+6 1/4″钻铤*3柱+4A11*410+5″HWDP*5柱+5″钻杆;1号立柱下单根入井,接3号短钻杆(长度3.42m),接方钻杆到底方入0.86m。
二、技术措施
(一).取心工具入井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1.井眼准备:保证井眼稳定和畅通,保证起下钻畅通无阻。
因此,必须做到:
(1).井下情况正常起下钻无阻卡现象如有阻卡现象,应通井划眼,直到井眼畅通。
(2).泥浆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携砂悬砂性能,满足取心要求。
(3).井底干净无落物。
2.认真检查钻机、泥浆泵、动力设备、指重表等,保证取心工作连续进行。
3.严格把好取心工具入井关、检查装配关。
(1).内外筒不弯曲、变形,无伤痕、裂纹,内筒干净。
(2).各部位丝扣完好。
(3).轴承间隙不超过3mm,转动灵活。
(4).球座光滑完好。
(5).分水接头水眼畅通。
(6).卡箍岩心爪内表面碳化钨粉颗粒明显,磨擦作用好,自身弹性好,不变形。
(7).取心钻头各部位完好无损,水眼、水槽畅通,钻头内外径符合标准。
(8).岩心爪底端与钻头内台阶间隙10-12mm为宜。
(9).岩心筒吊在井口,内筒用手转动灵活。
(10).认真丈量取心钻头、内、外筒有关尺寸。
(二).取心技术措施:
取心技术措施主要包括起下钻操作和取心钻进。
起下钻操作:
(1).起下钻操作要求平稳,不得猛顿、猛刹,不能长时间或长井段扩划眼。
(2).下钻遇阻不超过50kN,上下活动无效,循环钻井液,不得强压硬下,应接方钻杆开泵正成拨划通过遇阻井段。
下钻至井深2678m(立柱编号37柱下完),开泵顶通,循环
30min(排量:30L/s,单泵90冲),上下活动,不启动转盘;下钻至3339m(立柱编号15柱下完),开泵顶通,循环30min(排量:30L/s,单泵90冲);下钻至井底控制速度,遇阻不超过40KN,遇阻接方钻杆,顶通返出正常,大排量循环(排量:30L/s,单泵90冲),冲、拨、划至井底;
(3).下钻距井底一个单根高度,开泵循环,下放钻具清洗井底。
如遇阻,可轻压慢转划眼到底。
2号立柱下完,接方钻杆顶通返出正常后,慢慢开泵和启动转盘,先以大排量循环钻井液15min(排量:30L/s,单泵90冲),然后接1号立柱下单根,短钻杆3号划眼至井底,大排量循环清洁井底15min,再按要求校正排量、转速、指重表,然后投球,开泵送球到位。
(4).防止掉心,割心后立即起钻。
一般情况下,不要探心,以免井底余心顶松岩心爪,造成掉心。
割心后不要过多循环,平稳起钻,严禁转盘卸扣。
1.取心钻进:
取心钻进是提高岩心收获率的关键环节。
取心的原则是:空压启动转盘,钻压由小缓慢增大,送钻均匀,严防溜钻,认真观察钻时、泵压和扭矩,防止堵心、卡心、磨心,不能钻立即割心起钻。
取心钻进包括:
本井参数:
(1).树心:树心是取心顺利与否的关键。
一般用轻压(10-20KN)慢转(40-50rpm)的方法,使岩心顶部形成“和尚头”,利于引导岩心入筒。
一般树心进尺0.2-0.3米,但对疏松地层一开始就要加足钻压。
树心:钻压10-30KN,转速:50rpm,排量24L/s(单泵70冲)。
先实探井底,校对到底方入。
循环15-30分钟,待井底冲洗干净后,卸开方钻杆投球,同时调整好方入。
投球10分钟后,校好灵敏表,按指令调好转速、泵冲,正常后,下放钻具树芯。
(2).取心钻进,树心完后,先将排量、转速调到规定值,然后逐渐增加钻压。
取心钻进:钻压40-60KN,转速:50rpm,排量24L/s(单泵70冲)。
钻压一般40KN,保持恒定,钻时慢,需要调整参数时缓慢调整。
司钻送钻一定要均匀。
轻起动,慢加压,送钻均匀,
树芯0.3-0.5m后,按每次10kN钻压逐渐加压到规定钻压见表2(根据扭矩调整钻井参数)。
表2、取芯钻进参数表
司钻送钻要均匀,判断情况要准确,变换参数要及时,钻进中不停泵,不停钻,不溜钻,不上提。
时刻注意钻压、泵压、钻时和扭矩的变化情况,准确判断钻头工作情况。
(3).割心:割心位置应尽量选择在成岩性好的泥岩地层,割心前0.3-0.5米,增加钻压10-20KN,使岩心直径变粗,然后刹住刹把,继续转动,待悬重恢复20-30KN,上提钻具割心。
割心:钻压60KN,转速:50rpm,排量24L/s(单泵70冲)。
割芯时禁止硬拔,应先刹住刹把磨一段时间,使岩芯变细容易拔断,以防取芯工具损坏造成井下事故。
割芯时,停转盘不停泵,第一步上提到原悬重,第二步上提0.3m,第三步再上提0.3m,如果悬重没有什么变化,可这种方法提到1.5-2m高,如果上提悬重增加,超过悬重150kN,岩芯未断,可刹住刹把,提高泵冲,多次猛合猛停泵,震断岩芯,如果还不断可适当多提一点拉力,刹住刹把,重复用泵震断岩芯。
起钻不得用转盘卸扣。
(4).注意事项:下取心工具过程中2台泵检修完好,必须保证取心过程中不检修。
取心过程中尽可能做到不停泵,不停转盘,不上提钻,以保证收获率。
为了便于及时准确分析井下情况,一般不要改变转速和排量。
(三).跟踪分析判断井下情况:
取心钻进过程中,根据钻时、钻压、泵压、扭矩,分析判断井下情况,应细心观察,认真记录,跟踪描述钻压——钻速曲线,工程技术人员不离现场,发现问题及时正确处理。
1.钻头刚接触井底就蹩钻、跳钻,说明井底不干净,有落物或掉块,应停止取心,大排量清洗井底,平缓划眼,钻头接触井底后,轻压慢转,待井底掉块被钻碎或被冲起,消除蹩跳钻现象后,方可进行取心钻进,否则应起钻处理。
2.取心过程中,机械钻速下降或无进尺,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层位变化,钻头泥包,钻头损坏,堵心卡心等。
如是层位变化,可调整钻进参数,继续钻进,否则应立即割心
起钻。
3.钻进中钻时成倍增加,悬重越来越小,转盘负荷变轻,此为堵心征兆,应立即割心起钻。
钻时变化是判断卡芯与否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讲,钻时增加到正常钻时的1.5倍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处理。
若怀疑钻遇泥岩夹层,应与泥岩地层对比。
可加密钻时记录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卡芯。
4.取心钻进过程中,钻时忽快忽慢,可能是地层问题,软硬交错,应及时调整钻压。
遇软地层,快钻时,钻压及时跟上。
遇硬地层,钻时很慢,可适当增大钻压。
5.取出的岩心粗细不均,说明送钻不均匀,转速不合理,根据现场经验,钻压大,岩心粗,钻压小,转速高,岩心就细。
6.转盘负荷轻,扭矩小,几乎不波动,可能卡芯。
7.泵压忽高忽低,钻时为零,可能卡芯。
8.返出岩屑明显增多,可能卡芯磨芯。
钻时猛增,但其后出现较快钻时,很容易给人一种已转入正常取心的假象,对于这种情况要做认真分析,防止对已出现的卡芯发生误判。
这是因为塔里木地区许多地层在卡芯、堵芯后的钻时不一定比正常取芯钻时长,因此在未完全了解井下情况及其变化规律时,应慎重,不能单纯追求单筒进尺。
9.泵压升高,或是钻头底面磨损或是流道被堵,或是内筒串松扣引起轴向间隙减小;泵压下降,应怀疑循环短路。
无论哪种症状,都应立即起钻。
10.如果岩心外表面有磨痕或明显的岩心爪的刻痕,说明取心过程中岩心爪不能完全放松,或内筒有时带动岩心爪一起转动。
应认真检查或更换岩心爪,认真检查保养好轴
承部分。
指令未尽事项,请执行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