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ALOG第一讲导论 (3)一、为什么需要学习城市规划思想史? (3)二、如何学习城市规划思想史 (3)三、城市规划思想史概论 (4)四、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4)五、本课程的安排 (6)六、主要参考书 (6)第二讲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与早期探索 (7)第一节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7)一、现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基于中世纪后期的城市文明 (7)二、资产阶级革命架构了现代城市发展的制度框架 (7)三、工业革命是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直接动力 (7)第二节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思想基础 (8)一、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最直接的思想源泉 (8)二、理性主义思想创立了现代城市规划认识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方法论基础 (8)三、普遍主义和机械决定论保持了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信心 (8)四、勘天役物的进步论观念强化了对发展目标的追求 (8)五、自由与平等的精神促进了对城市整体问题的思考 (9)第三节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技术基础 (9)一、城市公园运动促进了对城市空间的整体思考 (9)二、建筑学的思维方式仍然是城市规划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9)三、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城市规划的统筹兼顾提供了原动力 (10)四、行政和立法技术赋予城市规划操作的基本手段 (10)五、公司城的建设为现代城市规划的成形进行了最早的实践试验 (10)第四节、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10)E. Howard的田园城市期探索 (10)第五节现代城市规划早期的其他探索 (11)一、“交通运输是组织城市建设的前提”:Soria y Mata的线形城市(1882年) (11)二、现代城市组织原则的探讨:T. Garnier的工业城市 (11)三、大城市改建的原则与方法:E. Henard的巴黎改建 (11)四、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C.Sitte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 (11)五、基于经济利益调节的城市发展控制:New York的区划法规 (12)六、进化中的城市及其规划:P. Geddes的城市区域观和规划论 (12)七、大城市组织的有机疏散:E.Saarinen的大赫尔辛基规划 (13)第三讲现代建筑运动主导下的城市规划发展(1920s-50s) (14)第一节现代建筑运动及早期的规划思想 (14)一、现代建筑运动的源起与思想根源 (14)二、现代建筑运动草创期对城市规划的探讨 (14)三、CIAM的成立及其对城市的认识 (14)第二节 Le Corbusier的现代城市设想 (15)第三节邻里单位理论与Radburn规划 (15)第四节《雅典宪章》 (16)一、《雅典宪章》产生的背景 (16)二、《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 (16)第五节 F. L. Wright的广亩城 (17)一、Wright的建筑思想 (17)二、广亩城理论的内容 (17)第六节 Abercrombie的大伦敦规划 (17)第七节英国的新城建设 (17)第八节 Chandigarh规划和Basilia规划 (17)第九节美国的郊区化和内城改造 (17)第四讲现代建筑运动和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批判 (18)第一节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本质与实践中的问题 (18)第二节 K.Lynch的城市意象 (19)第三节 J. Jacobs的城市活力论 (19)第四节倡导性规划与公众参与 (20)第五节 C. Alexander的城市半网络结构 (21)第六节 A. Rossi的建筑类型学 (22)第七节 R.Venturi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以及拉斯维加斯的启迪 (22)第八节 Krier兄弟的城市空间论 (23)第九节《马丘比丘宪章》 (24)第五讲系统方法论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兴衰 (24)第一节一般系统论与系统科学方法论 (24)第二节美国运输—土地使用规划 (25)第三节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25)第四节关于规划过程的理论讨论 (26)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第一讲导论一、为什么需要学习城市规划思想史?1、思想/理论有用吗?●Max Webber:“直接支配人们行动的不是思想,而是物质利益和理想利益”。
但“由思想所创造的世界观念经常像扳道工一样,决定着利益火车头所推动的行动轨道”。
●爱因斯坦:“理论决定着我们所能观察的问题”。
●科学哲学家指出:“许多所谓的事实都是‘渗透着理论的’事实,它们的呈现方式、乃至它们的真正含义,都依赖于理论解释”。
●John Maynard Keynes :“……经济学家和政治理论家的思想,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他们的威力总是比一般人能想象到的还要强大得多。
诚然,世界是由别的少数人统治着。
讲求实际的人,他们自信自己并没有受到知识界的影响,其实,通常都是受某些已故的经济学家支配的奴仆”。
2、思想史概论●R.G.Collingwood 把思想史看作是唯一的历史。
(事件的背后是思想)●H.G.Wells认为:“全部人类历史从根本上说是思想的历史”。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提出,思想史就是“清理思想的‘内在秩序’”。
3、为什么要学习城市规划思想史历史的目的在于把握发展演变的脉络,是理解现在的钥匙。
任何学科中的理论都是对该领域中普遍规律的反映,并且采取理论的形式来把握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普遍规律性。
T.Parsons:“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最重要标志是它的系统理论水平”。
理论与历史的辩证关系–无史不成论–无论不成史伏尔泰:“了解前人是如何想的,比了解他们是如何做的更有益”。
理论的学习必须是在历史的背景下,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理论的精髓。
理论的核心并不仅仅在于理论所揭示的现象及其结果,而在于揭示这些理论的过程,也就是说,要把握的是理论考虑问题的方式及其内在的思维方式。
实践本身有其自身的逻辑,在其展开的过程中,理论必须通过对其已被抽象的内容进行再具体化,然后才能正确地指导行动的开展。
二、如何学习城市规划思想史Roland N.Stromberg:“思想史研究者通常坚信,任何一个时代(各个时代不同)都有一种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影响着思想和表达的所有领域”。
在这样的意义上,“思想史学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勾画每一历史时代的思想前提,解释这些思想前提在不同时代的变化”。
《思想史杂志》(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创办者之一的Arthur O. Lovejoy认为,提出思想史这一概念,就是为了突破旧的学科藩篱,在人类智力史的领域中做到“科际整合”。
思想史的几种组织方法:●选取一些公认的代表思想成就顶峰的思想家;●也可以不选取个人,而选取一些重要观念或理论,展示基本不变的理念的发展;●选取一些关键性的结构概念;●选择一些公认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可以将之归因于思想家的作用;●寻找各个时代的时代精神或知识型,表明这种东西是如何跨越各种界限而影响所有思想领域。
三、城市规划思想史概论城市规划思想史研究的主题是:●认识学科的对象及其演变——为什么会这样演变(认识论)●处理学科的对象及其演变——为什么会这样演变(方法论)●学科自身是如何演变的——怎样演变的(思想观念、实践)城市规划规划城市城市:城市规划的对象人居形态之一。
社会系统:经济、政治、交通通讯、空间规划:城市规划的本质所在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
直接关注的内容:●对城市发展的认识:直接面对的问题,希望解决的问题;——时代特征、社会经济水平、城市问题●对城市发展进行干预的可应用手段:对城市社会各方面可应用手段的界定,城市规划可应用的手段;——社会制度、法律法规及行政能力,学科发展水平●建立城市社会有序生活的框架:城市发展的理想,社会对这种发展理想的可接受程度。
——社会思潮、时代精神、与城市规划的契合程度四、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1、理想主义——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一种预期,必然要带有某些超越于现实的理想。
缺少了这种理想,城市规划也就只能成为对现状的描摹, 相对于城市现实的发展而言,它便只能是一种倒退。
在城市规划的历史上, 人们往往是将一种社会理想通过城市规划而得到表现,并期望通过城市规划的实践而得到实现。
“乌托邦”这个词在学术的语境中并不具有在汉语中所具有的贬义性成分。
美国学者乔·奥·赫茨勒在《乌托邦思想史》中认为,乌托邦思想的基本精神是认为现实社会是一个不完美的社会,它有必要而且可以进行改造以符合某种合理的理念,最终使社会达到理想的境界。
鲍曼(Zygmunt Bauman)提出,乌托邦有一种悖论的性质,它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的非现实性。
“社会主义和一切其他乌托邦都有一种令人不快的性质,只有当它存在于可能的领域中,它才保有其丰富的生命力。
当它宣布它作为经验实在已经完成时,它就失去了其创造力,而不是激发人的想象力”。
2、实践论——城市规划的社会意义城市规划正是以实践——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为目的,通过对城市发展的预先协调,制订城市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对城市建设行为的引导和控制,使城市能够协调有序地发展。
任何城市规划和规划理论都应是对实践问题的解答并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
从实际出发和以实践为目的正是城市规划及其理论的生命力所在。
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就是针对工业化给城市带来种种弊病以及快速的城市化使城市出现拥挤和不卫生的状况,而希望通过有计划地安排城市中的各项要素(尤其是工业和居住),减少和降低工业化对城市生活的不利影响,引导城市的合理发展。
城市规划实践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城市规划学科的存在和发展。
实践——对城市现实问题的解决程度就成为检验城市规划的重要标准。
有许多城市规划,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些实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提出并予以实行的。
城市规划中也有许多原理、原则的提出也并非完全是理论探讨的结果,而恰恰是在解决实际问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提出的,或者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然后,它们又指导了以后的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只有转化为实施活动,也就是说成为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内在因素,城市规划才是真正具有了实践性。
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哲学家伽达默尔(Hans-Geoge Gadamer)指出:“理论”所反映的是“观察力,它所受的严格训练足够使它识别不可见的,经过构建过的秩序,识别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秩序”。
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说,“理论本身也就是一种实践”。
“人们不是在人们自由实施自己认真考虑过的计划的意义上‘活动’,相反,实践和他人有关,并依据实践的活动共同决定着共同的利益”。
3、理性思想——城市规划的方法论基础理性就是正确判断、辨别真假的能力。
理性主义是近代哲学的起点,是近代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石,同时在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是现代社会的价值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