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符号

传统符号

传统符号具有一般符号的共同属性,即作为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媒介。

中国传统艺术符号是中华民族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和传播载体,具有特定的文化精神内涵和约定俗成的信息传播功能[1],人们通常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民族传统符号,赋予它特定的寓意与内涵。

中国传统艺术符号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淀才能形成,才能深入人们的生活与文化内心。

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2]一书作者吴卫教授,多年从事传统艺术文化研究与高校设计教学工作,此书是他多年在此领域耕耘的结晶。

通过对十个传统符号,包括华表、赑屃、辟邪、獬豸、商鼎、石鼓、门神、彩画、脊饰、金蟾等进行细致的个案研究,让读者更充分地了解中国元素的这十个文化瑰宝,并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

作者在对传统艺术符号作品收集的过程中是经过长期思考和研究的,并通过精心筛选,深刻解读和分析了这十个符号中所蕴含的传统艺术文化精髓,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正如书名所反映的那样是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文化范畴,外国人有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如美国的费正清和英国的李约瑟,但从学术角度研究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符号的国外学者却是凤毛麟角。

国内研究古代传统艺术装饰文化的个案及论文,如著名学者张道一先生的《麒麟送子考析》、已故美术史论家滕固先生的《燕下都半规瓦当上的兽形纹饰》等等,但系统地从符号学、文化人类学、图像学方面入手的系列研究还较少见到。

梁思成先生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一篇署名文章《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中提出:“我们应该研究……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因为古物的命运在危险中,调查同破坏力量正好像在竞赛。

” [3]。

而吴卫教授所著的《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十说》研究的正是梁思成先生提到的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小品,是系统地从符号学、文化人类学及图像学等方面入手的系列研究成果,这种研究方式在国内是比较少见的。

此书能够让读者接受并加强对传统艺术文化的教育,帮助读者更加深刻理解传统的艺术符号及符号后面所蕴含的博大的人文内涵,对我们从事艺术理论与设计实践、借鉴和解读中国古典艺术装饰符号都大有益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