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疗法PPT
(1)确定疼痛的解剖学部位及特殊的伤害感受传 导通路 (2)区分局部病变与所牵涉的体表疼痛 (3)鉴别体表性疼痛与内脏性疼痛 (4)确定与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
(5)区别局部病变与发射性神经失调所致的肌 肉痉挛性病变如斜颈、梨状肌综合征 (6)鉴别末梢性与中枢性疼痛 (7)确认患者对消除疼痛的反应以及有心理因 素的慢性疼痛综合征的患者伤害性感受方面的 作用
九、注意事项
1、实施阻滞时应有助手在场,以协助治疗 和处理并发症
2、抢救用品应放置在方便的部位 3、治疗期间应测定血压、心率、呼吸,并
不断与患者交谈。以观察反应
4、应用较大剂量局麻药时准备静脉通 路,以备抢救
5、特殊穿刺时应取得合作,避免患者 突然移动身体而致折针、损伤或定位 不准
6、家属陪伴、无菌操作
作用强,几乎没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其 棕榈酸酯几乎无组织刺激性,可应用于各 种途径,缺点是局部作用时间短
常用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应用副作用少,局部刺激作用较强 •甲 泼 尼 龙 ( 甲 强 龙 ,
Methylprednisolone): 作用较强而持久。注射剂配制后应避光
保存,其遇紫外线及荧光可分解
• 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 作用强而持久,适于关节腔注射,长期应
用可能引起关节损害。局部刺激作用较大, 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 •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一、定义
• 神经阻滞( Nerve block )是指采 用化学(包括局麻药、神经破坏药) 或物理(加热、加压、冷却)的方 法 作用于神经节、根、丛、干和末 梢的周围,使其传导功能被暂时或 永久的阻断的一种技术
二、分类
(一)按神经阻滞目的分为: • 麻醉 • 治疗性 • 诊断性 • 预后判定性
(二)根据解剖部位分为: • 脊神经阻滞 • 交感神经阻滞(SGB、胸腰、腹腔神经丛等) • 脊神经和交感神经同时阻滞(椎管内阻滞) • 脑神经阻滞(舌咽、三叉、面神经等) • 局部神经阻滞
查,以全面评估病情 2、对以前的诊断、治疗和疗效做全面的了解 3、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以了解社会及心理
因素对其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
4、在取得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进行阻滞 治疗及治疗的目的
5、在治疗开始前应让患者初步了解治疗的方法、 疗效、可能出现的反应,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6、对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患者,阻滞疗法仅是 手段之一,应该采取综合性治疗
(二) 预后阻滞:主要为了判断预后 (1)给患者以机会来体验感觉功能的变化及 神经切除步骤的疗效 (2)预测癌痛患者对神经破坏术的效果
(三) 预防性阻滞: (1)减轻手术后疼痛和外伤后疼痛, 以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2)缩短住院治疗及康复的时间 (3)预防某些慢性综合征的发生
(四) 治疗性阻滞 (1)对自限性疾病提供最佳的止痛效果,包
括手术后疼痛、外伤后疼痛、急性内脏性 疾病等 (2)对于因恶性循环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反 射所致的慢性疼痛提供特殊治疗 (3)缓解疼痛以利于其他术前的不良状态 (5)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利于血循环障碍性疾病的
治疗 (6)赢得患者合作,提高对心理治疗的接纳程度,
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 2、了解阻滞疗法的优缺点、适应证、禁忌
证和并发症,以选择最理想的治疗手段
3、掌握熟练的技术和以下完备的知识: 1)穿刺部位的解剖学基础 2)局麻药或其他药物的药理学基础 3)穿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并发症的预防和紧急处理能力
(二)、对患者的准备(评估) 1、了解病史、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检
十、阻滞治疗后处理
1、阻滞后应常规观察10-15分钟,切勿 马上离开,因为小剂量局麻药也可能 发生过敏反应、虚脱、毒性反应等
2、治疗恢复期间和回家期间给予适当 照顾,以免意外
十一、常用药物-局麻药
•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3~5分钟起效,持续45~60分钟, 用于神经阻滞疗法,可治疗各种急慢性疼 痛
布比卡因
三、机理
• 阻断疼痛的传导通道 • 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 • 改善血流状态 • 抗炎作用 • 辅助心理治疗
四、神经阻滞的特点
• 止痛效果明显可靠 • 对诊断疾病非常有用 • 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 • 较少需要特殊的器材和装置 • 不良反应小 • 操作技巧和疗效密切相关
五、适应证
(一)诊断性阻滞
• 5~10分钟起效,作用时间可达 5~6小时,常用于慢性疼痛的 治疗,常用浓度为 0.125%~ 0.15%,一般不超过0.25%
罗派卡因
• 起效时间约为10分钟,作用维 持时间为4~5小时。感觉神经 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神经纤维, 常用浓度为0.2%
十一、常用药物-糖皮质激素
1.目的:主要是消炎、消肿、松驰组 织粘连,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三)、对阻滞结果进行评定 1、注意患者对穿刺注射及其他操作的反应,
以帮助确定“痛阈” 2、通过神经功能的检查和交感神经功能的测
定以确定计划中的神经是否被阻滞
3、评价阻滞后疼痛减轻的程度和病理生理 方面的效果
4、将疼痛减轻的持续期与阻滞作用所产生 的持续期相比较,以判定疗效
5、详细记录阻滞后的各种反应及结果
2.常用皮质激素对比(图)
糖皮质激素 短效
氢化可的松 可的松
中效 强的松 强的松龙 甲基强的松龙 曲安西龙
长效 对氟米松 地塞米松 倍他米松
抗炎特性
1 0.8
4 4 5 5
10 30 35
盐皮质激素特性
1 0.8
0.25 0.25 +/+/-
+/+/+/-
常用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prednisolone): 吸收代谢均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局部
促成整个康复计划的实施
六、并发症
1. 毒性反应 2. 全脊髓麻醉 3. 气胸或血气胸 4. 神经损伤 5. 局部及全身感染 6. 出血或血肿
七、禁忌症
1、全身感染性疾病 2、局部皮肤感染、畸形 3、局麻药过敏 4、糖尿病、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 5、有出血倾向者 6、低血容量者
八、应具备的条件
(一)、医生必备的条件 1、全面掌握疼痛综合征的知识,包括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