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人教版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4人教版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绵阳中学2014(高二)下期第二学月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10页;答题卷共2页。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每小题1分,共48分)1.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

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

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觐见”。

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3.“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

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

”材料所体现的是()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①目的为了富国强兵②重点发展军事工业③由最高统治者推行④封建性质的改革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带来任何利润,从而使工厂得不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而厂长大多是一些现役或退役军官,对组织生产一窍不通。

”上述材料说明阿里改革存在什么问题()A.改革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军事需要B.强制征兵,引起人民的不满C.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D.发动对外战争,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6.之所以说穆罕默德•阿里是现代埃及的奠基人,主要原因是()①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②推动了埃及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③繁荣了文化,增强了经济、军事力量④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导致国内市场狭小②导致自由劳动力缺乏③不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④农奴起义不断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列宁在评价1861年改革时说:“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C.改革后农民支付高额的赎金D.改革后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9.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

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建制度③实施“大陆政策” ④推行文明开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

这是因为( )A.国家保有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确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确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11.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反映了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是( )①逐步实现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③被压迫民族争取实现民族独立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①②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2.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13.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14.《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的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

这主要说明( )A.日本缺乏本土文化B.东方人的拿来主义C.谴责日本掠夺本性D.赞美日本学习精神15.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

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6.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

”这说明()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17.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18.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

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19.日本人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20.下列有关托马斯•阿奎那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B.他认为国家由一个君主统治是最好的政体C.他认为君主专制是上帝的意志D.他主张君权高于神权21.詹姆士一世不了解英格兰的国情,推行极端君主专制统治,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的尖锐冲突。

这里的英国国情具体指()A.英国人不信仰基督教B.英国资本主义发展C.英格兰和苏格兰矛盾的尖锐D.限制王权的议会传统根深蒂固22.阿奎那和英王詹姆士一世学说的相似点在于()A.把国王称作神,与上帝相提并论B.君权无限C.从神学角度为君权作辩护D.王权高于教权23.在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的民主思想中,其共同的思想倾向有()①天赋人权思想②社会契约论思想③分权与制衡思想④主权在民思想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4.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

”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 )A.自由和法律是分不开的B.只有实行法治,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C.法律为保护人权而设立D.依法限制政府的权力,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25.“我们认为下列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了这些目的。

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独立宣言》的这段话主要体现了哪些民主思想?( )①三权分立的思想②平等思想③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④人民革命权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6.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

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①裁撤冗员②废除八股③设立京师大学堂④裁汰旧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7.“《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 )A.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B.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不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妥协D.中华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了最隆重的皇家庆典的豪华场面。

图二是邓小平会见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情景。

正确的是()①英国女王由英国议会直接选举产生②英国女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要“临朝理政” ③英国女王是英联邦的首脑,在礼仪上是至高无上的,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④英国女王不掌握行政权力,但要对议会负责A.①②④B.③④C.②③D.③29.英国人普遍认为沃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做上了枢密大臣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30.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是因为()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31.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一次演讲时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用民主的方式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