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邯郸大名一中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邯郸大名一中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邯郸大名一中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有史学家认为西周社会与商朝一样,仍是由贵族、平民、奴隶三大阶级构成的。

与商代不同的是,西周贵族内部有更细的等级划分,等级的色彩尤其明显。

”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合理的解释是A.分封制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B.宗法制进一步细化了西周贵族等级C.世袭制造成了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神化了西周王权2.“王”本是夏商西周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历代大王上位之后表示自己功德不足与上古帝王媲美、故只称王,不称帝).舂秋时始有诸侯称“王”,到了战国时诸侯纷纷称“王”。

这实质上反映了A.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B.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C.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D.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3.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来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朝官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B.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C.丞相制度被废除,皇帝政务繁忙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4.分封制对西周的稳固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汉初的分封却没有给汉朝带来预期的政治效果,反倒成为阻碍王朝发展的离心分裂力量。

这说明A.分封制在汉代退出历史舞台B.血缘政治在汉代已无存在必要C.中央集权制取代了分封制D.制度的生命力取决于社会环境5.《墨子·尚同中》:“既尚同于天子,而未尚同乎天者,则天灾将犹未止也。

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熟,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存臻而至者,此天之罚也。

”该材料体现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A. 墨家的兼爱 B.法家的严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D.儒家的天人感应6.他坚决批判复古思想,讥笑复古派为守株待兔的人,他的思想非常适合当时的新兴阶级当权者的需要,后被秦王嬴政所采纳。

“他”是A.墨子 B.韩非子C.孟子D.庄子7.“从中国经济史来看,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制度与材料中“干预”的观点相符合的是A.闭关锁国B.朝贡贸易 C.官营专卖 D.市坊制度8.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

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B.忙于经商,行为粗疏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D.行为有违“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9. 在河北定州汉墓出土过用隶书书写的竹简《论语》,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A.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 B.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C.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 D.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10.有学者认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与“文化上结束战国是在汉代”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A.孔子 B.韩非子 C.董仲舒 D.朱熹11.中国从两汉以后.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监察机构和官职并自成体系,地方监察官直接由中少知察机构统领,监督机构相对独立。

这一特色A.有利于监察效能的发挥B.改变了监察制度的初衷C.削弱了地方官吏的行政权D.导致了监察权力的滥用12.“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

这反映了A.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B.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C.民营手工业已关注自身品牌价值D.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13.下面是唐宋时期茶叶产地数量变化表(单位:个),从表中可以推出产茶州43 69 582贡茶州所占比重39.35% 24.64% 1.03%A.饮茶习惯日益平民化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区域分工渐趋合理D.奢侈品茶叶更受欢迎14.“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15.《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中指出,在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两朝的实录中,甚至连“内阁”这个名称都找不到。

这表明A. 朱棣设立内阁的记载不成立B. 官修史书刻意隐瞒历史真相C. 此时内阁没有取得法定地位D. 内阁未能参与朝政不被记载16.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A.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B.唯心主义的世界观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 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17.下图(图一)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中榜的601名进士的出身统计情况。

该数据可以说明A.科举制彻底改变了特权阶级的地位B.科举制消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准C. 科举制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D.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平等图18.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

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

这反映了当时( )A.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B.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19.右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A.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0.右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21、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够充分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22.道光二年(1822年)十三行处所发生一场大火,大火巾熔化的银水满街流淌,竞流出了一二里地。

正如清朝乐钧《岭南乐府·十三行》中所言:“粤东十三家洋行,家家金珠论斗量。

”十三行兴盛主要得益于A.民间贸易兴盛和发展 B.官府的大力支持C.一口通商,垄断贸易 D.三角贸易的形成23.“在上古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主要是因为A.封建皇权的专制统治 B.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C.小农经济的高度繁荣 D.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24.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

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

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A.《离骚》 B.《子虚赋》 C.《论语》 D.《诗经》25.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 )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26.某历史课堂正在探究“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下列材料不能作为其有力证据的是A.古希腊地理环境的材料 B.爱琴海地区贸易图C.古希腊城邦的分布图 D.刻有被放逐人员名字的陶片27.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警告公民不得私有其自身,他建议惩处企图自杀的公民,因为自杀会使城邦失去一个公民。

这说明古希腊A.城邦很注重保护个人自由 B.城邦公民间地位是平等的C.公民个体融于城邦之中D.城邦不允许存在私有制28.柏拉图曾经说,“如果你否认比例规则,把过分大的帆装到小船上,给一个小个子吃太多的食物,把太大的权威交给一个够不上这一权威的人,那么后果是灾难性的。

”你认为该评述可以用来指正雅典民主在哪一方面的缺陷?A.其公民权利建立在对奴隶专制的基础上 B.其民主方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C.野心家蛊惑群众左右政局导致政坛动荡 D.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9.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

这表明早期罗马法A.审判的程序非常严密B.保留了习惯法的原则C.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D.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30.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这表明苏格拉底A.关注自然界,强调生命的意义 B.否定理性的价值C.主张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D.主张美德即知识二、材料题(本大题共三个小题。

其中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计40分)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

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

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

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

“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

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

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

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

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镇。

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