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运动疗法
2、分类
①根据牵拉力量的来源: 手法牵伸 机械(电动)牵伸 自我牵伸 ②根据牵伸力量来源和参与程度: 被动牵伸 主动牵伸 神经肌肉抑制技术
二、肌肉牵伸作用
1.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2.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3.调节肌张力 4.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5.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1.定义
2.目的
使瘫痪患者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日常生
活活动 。
3.分类
一般分为独立转移、辅助转移和被动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大类。 独立转移是指患者独自完成、不需他人帮助的 转移方法。 辅助转移是指由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助的转移 方法。 被动转移即搬运,是指患者因瘫痪程度较重而 不能对抗重力完成独立转移及辅助转移时,完全 由外力将患者整个抬起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 地方。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搬运。
㈠被动牵伸
1.手法牵伸 2.机械牵伸 3.自我牵伸 最常用的牵伸技术 牵伸时间至少持续20min 又称主动牵伸
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㈡主动抑制 有意识的自主控制
1.收缩—放松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无痛状态下完成 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牵张
主动抑制
2. 收缩—放松—收缩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同“收缩—放松”技术 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紧张
物理治疗学
康复医学科 杨 敏 2009年
概述
基本概念 范畴
运动治疗 物理治疗
基本概念
物理治疗学(physical therapy 或physiotherapy, PT) – 康复治疗的基本构成 – 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 – 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必须掌握的技能 治疗手段 – 各种类型的功能训练(functional training) – 手法治疗(manual therapy) – 其它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冷、热、水、等 目的 – 提高人体健康 – 预防和治疗疾病 – 恢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
四、关节活动技术注意事项
1.熟悉关节的结构 2.早期活动 3.全范围活动 4.与肌肉牵伸结合
五、制动对关节活动的影响
(一)制动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1.限制关节活动就会在关节囊、筋膜、 肌肉、韧带等处出现疏松结缔组织的 短缩,变成致密结缔组织,失去弹性 和伸缩性,从而限制关节的活动 2.关节活动受限有时并不是关节本身的 损伤,而是继发于关节周围组织的损 害
3.被动转移
①患者应放松自己,对帮助者要有信心。②搬运时患者应向前 看,而不是向地板或向帮助者看。③搬运过程中患者应当保持转
移开始的姿势,不再改变。④若搬运过程需要两个以上帮助者,
则每一位都必须清楚地了解整个转移程序及方向。⑤利用机械搬 运时,转移前应检查器械是否完全完好,并保证空间通畅,没有 障碍。⑥转移时不能增加患者的痛苦,不能影响或加重病情。
借助于惯性摆动
床上转身
俯卧转成半坐位
仰卧转成半坐位
从卧位到直腿坐
肌肉牵伸技术
一 定义与分类 1、定义:牵伸技术(Stretching) 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牵伸短缩 或挛缩组织并使其延长,作轻微超过组织阻力 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 目的 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 力,改善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二、基本原则
1.独立转移 ①水平转移时,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之间的 高度应尽可能相等。②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的物体应 稳定。③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应尽可能靠近。④床垫 和椅面应有一定的硬度。⑤应当教会患者利用体重转 移。⑥转移时应注意安全。⑦患者学习独立转移的时 机要适当。⑧有多种转移方法可供选择时,以最安全、 最容易的方法为首选。
理疗治疗作用
物理因子对人体作用的特点
– 共同性 – 特异性
物理因子的主要治疗作用
物理因子的共同性:生理学作用
1. 2.
3.
4. 5.
6.
7.
改变组织细胞和体液内离子的比例和微量元素含量 引起体内某些物质分子结构变化,影响各种酶活性 调节物质代谢,使体内产生生物学高活性物质 增强血液和淋巴液循环 改变生物膜、血管、皮肤、黏膜和其他组织通透性 调节神经—内分泌信息控制系统功能 加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等
水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 其他理疗方法
返回
7
物理治疗对人体作用
运动治疗的治疗作用 理疗治疗作用
–物理因子对人体作用的特点 –物理因子的主要治疗作用
运动治疗的治疗作用
1. 2. 3. 4. 5.
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 增强心肺功能 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
物理因子的共同性:治疗作用
1. 2.
3.
4. 5.
6.
7. 8.
消除神经—内分泌信息控制系统功能障碍 提高机体或某些系统、器官的功能水平 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和营养 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提高局部或全身的抵抗力 镇痛,消炎、消肿作用、缓解痉挛 脱敏或致敏作用,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 提高药物向组织器官透人等
三、体位转移方法的选择
(1)患者能够独立转移时则尽量不要帮助,能提供少量 帮助时则不要提供大量帮助,而被动转移作为最后选 择的转移方法。 (2)患者残疾较重或存在认知障碍时不要勉强训练其独 立转移活动。 (3)转移距离过远时难以依靠一个人的帮助,转移频繁 时不便使用升降机。
床上转身
利用固定扶手
2.辅助转移
①辅助者与患者之间应互相信任。②辅助者应熟知患 者病情。③转移前辅助者必须准备好必要的设施与空 间。④辅助者需要相当的技巧而不能单独依靠体力。 ⑤辅助者必须穿防滑的鞋子或赤脚。⑥辅助者的指令 应简单、明确。⑦转移过程中,辅助者应留意患者突 然或不正常的动作,以避免意外发生。⑧随着患者功 能的恢复,帮助应逐渐减少。
物理因子的主要治疗作用
消炎作用 镇痛作用 抗菌作用 镇静与催眠 兴奋神经—肌肉 缓解痉挛 软化瘢痕、消散粘连 加速伤口愈合 加速骨痂形成
传统运动疗法(一)
关节活动技术 体位转移技术与方法 肌肉牵伸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
关节活动技术
一、定义: 是指利用各种方法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 粘连或肌肉痉挛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关节功能 障碍的运动治疗技术。
2.禁忌证 产生对关节面有害的应力时或造成正在愈合组 织过度紧张时及手术切口如与肢体长轴正交者 不宜采用。 3.注意事项 不要夹闭引流管。肩袖广泛修补术后,不宜开 展肘关节连续被动运动。注意避免合并使用抗 凝治疗。
体位转移技术与方法
一、定义与分类
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 一种姿势的过程。
基本概念
物理治疗学范畴
–运动治疗或运动疗法
以功能训练和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
–理疗
以各种物理因子为主要手段 电、光、声、磁、冷、热、水等
物理治疗师(physiotherapist,PT)
1.临床医务工作者 2.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 3.不同于医生和护士
运动治疗范畴
动力来源(运动学)
– 主动运动
二、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一)主动运动 最常用的是各种徒手体操 (二)主动助力运动 常用的有器械练习和滑轮练习 (三)被动运动 一种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治疗人员完成的被动运动 一种是借助外力或器具由患者自己完成的被动运动
床 上 力 量 训 练
三、关节活动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 适应证 1、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 2、主动和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练习 3、特殊情况 (二)禁忌证 1、运动破坏愈合过程 2、运动造成该部位新的损伤 3、运动导致疼痛、炎症等症状加重
主动抑制
3.拮抗肌收缩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避免施加太大的阻力 应用举例:踝跖屈疼痛、紧张
主动抑制
4.附属牵伸方法 ⑴热疗 蜡疗、热敷、超声波 ⑵按摩 ⑶关节松动术 ⑷肢具 增加ROM
五、临床应用
1.适应证 2.禁忌证 3.注意事项
P62 P62
– 被动运动
肌肉收缩形式(组织学)
– 等长运动 – 等张运动 – 等速运动
运动治疗范畴
治疗时是否使用器械
徒手运动 – 器械运动
–
治疗目的分
改善关节活动技术 – 增强肌肉力量技术 – 肌肉牵拉技术 – 神经发育疗法 – 增强心肺功能的技术与方法
–
理疗范畴
电疗法 光疗法 超声波疗法 磁疗法
持续性被动运动(CPM)
(二)应用范围
1、适应症 ①骨折,特别是关节内或干骺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 定术后; ②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臵换术、关节韧带重建术、 滑膜切除术后; ③创伤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炎、肩周炎、类风湿性 关节炎以及化脓性关节炎引流术后; ④关节挛缩粘连松解术后; ⑤关节软骨损伤、自体骨膜或软骨膜移植修复术后。
肌肉牵伸程序
⑸牵伸时间 被动牵伸持续时间为每次10 ~ 15s,也可达30~60 每次之间要休息30s左右; 机械性牵伸每次15 ~ 20min ⑹牵伸疗程 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3 ~ 5个疗 程 ⑺治疗反应 在康复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定期评 估,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参数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物理因子的特异性
由不同物理因子选择性的作用于不同细胞、组织 和器官而产生
– – – –
紫外线优先作用于外胚层组织及表皮、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 超短波优先作用于结缔组织、巨噬细胞系统,并可较明显地 作用于血管系统、自主神经—内分泌信息控制系统、骨组织 直流电优先作用于周围末梢神经感受器和周围神经纤维 正弦调制中频电流使疲劳肌肉中RNA含量升高,并能增强大 脑皮质、锥体神经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蛋白的荧光强度
(三)踝及足关节
1.被动活动技术 (1)踝关节背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