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分析

第五章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分析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较为普遍的负性情绪,常 常表现为没有原因的恐惧和不安,无所指向的烦 躁和惊慌,似乎某种危险和灾祸就要临头,但又 说不出究竟怕什么或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不幸。 焦虑是儿童期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问题,主要表 现为对外界 的反应过分敏感、多虑,缺乏自信心 ,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烦恼不安、担心害怕,甚 至哭闹。婴幼儿与亲属特别是与母亲分离会出现 明显的焦虑情绪,即“分离性焦虑”,表现为对 与亲人、家庭等分离深感不安,害怕独自一人留 在家里,在陌生的环境里尤其感到拘束不安。


焦虑的原因包括遗传和素质方面以及心理社会 因素的影响, 诸如亲子依恋未能形成、孩子 遭受惊吓、父母突然分离等。预防和矫治儿童 的焦虑应主要运用教育矫治的方法,促进亲子 间依 恋形成和健康发展,注意家庭教养方式 ,对孩子不溺爱不体罚,培养其良好个性,多 为儿童创设户外活动和游戏的机会;注重良好 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的形成,努力为儿童营 造一个健康、和睦、稳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对 有焦虑倾向的孩子要及时进行家庭治疗。
问题分析

造成晓晓羞怯、胆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个方 面:其一是遗传因素,晓晓可能遗传了母亲内 向、寡言的性格。其二是环境影响。 由于所居 住的环境人员稀少,终日与母亲相伴,几没有 或者说很少有与其他人,尤其是与同伴交往的 机会,所以表现出孤僻,特别依恋、依赖母亲 等个性特征。其三是教育方法不当。以“狼来 了” 恐吓孩子使得晓晓更加剧了惧怕、胆小的 心理。入园后,采取“先陪护,后打骂”的粗 暴方法则加剧了她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对儿童做出的任何独立而自信的事件表示赞赏。
鼓励儿童多于同伴接触、交往。
(二)焦虑

当儿童烦躁不安、担心害怕、好哭、无故生 气并伴有食欲不振、夜惊多梦、尿床、心悸 、腹痛等躯体症状是,他可能处于焦虑的情 绪体验中。儿童中以分离性焦虑较为常见, 尤其与母亲分离时会 出现明显的焦虑不安, 不愿离家、害怕单独睡觉和独自留在家中。
背景资料

晨晨在婴儿阶段,睡眠不安,睡眠时间短,大人 常常要费很大的劲才能把他哄睡着,但是只要有 一点响声,他就会被惊醒。平时和家人交流较少, 常常一个人睡着童床上,被抱的机会也较少。家 里没有人陪伴,经常一个人默默无声地玩玩具。 晨晨胆小、怕黑、怕小动物,怕一个人独处。6岁 以前父母分居两地,他一直由奶奶照看。父亲虽 然在身边,但性格内向,平时很少过问他,并且 在他哭闹时还跑过来吓唬她,所以晨晨一直害怕 爸爸发脾气。
第五章 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
分析——习惯行为问题
一、情绪问题
1、羞怯、胆小 2、焦虑 3、依恋替代

(一)羞怯、胆小

案例一:刘××,女,4岁3个月,上中班。 在班级从不主动和小朋友说话,也不和他 们一道玩。上课时,她不敢举手发言,老 师提问时,她嗫嗫蠕蠕,课间一个人缩在 旁边不出声。在家里也不爱说笑。其行为 举止正常,但只要见到陌生人就很害羞, 躲在一旁不敢说话。老师曾反复多次鼓励 她跟小伙伴一起玩,但她始终躲在一旁, 不愿玩。


案例二

晓晓,女,6岁。胆小,性格内向,话少, 外出时总是拉着父母的手或衣服,偶尔家 中有客人,她也躲在一边,羞于与外人打 招呼。平时干什么事都说怕,身子往后退。 怕上幼儿园,小班时,每天上幼儿园都要 哭一场。小朋友做游戏时,她总是做观众。 到了大班仍然不敢走平衡木,即使是老师 扶着她走,她的手也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手 才能勉强走过去。
问題分析
情绪特征是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
增长,幼儿在一定的、不断重复的情景中,经常体验 同一种情绪状态,这种情绪便逐渐稳定成为幼儿的 性格特征。晨晨恋物习惯的产生,一方面与其性格 孤僻有关,另一方面与其对父母的依恋有关。他从 小依恋母亲,然而母亲常常不在身边,父亲不但很 少过问而且还朝他发脾气吓唬他,此时,一只平凡 而普通的小枕头则成了替代物。在孤独无助、情绪 焦虑时,小枕头理所当然地变成了他的依靠,只有 小枕头才能给他以安全感,才能缓解他紧张、焦虑 的情绪。

案例一 :小刚,男,3岁,小班。入园3个月来, 每天入园时紧紧抱着父母不愿离开,教师从父母 手中接过他时,便大声哭闹,使劲用脚踹老师。 待父母刚离开,就挣脱老师,跑到活动室窗口对 着外面大声嚷嚷:“老师打我!老师打我!”引 起老师极大的不安和烦恼。其父母听到喊叫,又 立即返回,百般唠叨,如此反复多次,小刚仍然哭 闹不休,最后虽然勉强与父母分离,但整个上午 在幼儿园哭闹不止,吃饭时还出现了呕吐现象, 中午也不睡午觉,小便次数增多,说肚子痛。小 刚的表现干扰了其他小朋友的学习生活秩序,他 成了班里不受欢迎的孩子。


首先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等多方 面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其次采取几个有针对性 的措施: 第一步,运用消退法,不理会小刚的哭闹。入园 时任由其哭闹,直到哭累了安静下来;第二步, 在活动中开展“笑比哭好”的讨论,从而解决孩 子的认识问题,让他明白“笑比哭好”的道理, 这样哭闹行为将自然减少; 第三步,开展“找朋 友”的音乐游戏,让小刚认识同伴,与同伴建立 友好的关系;最后,做好家访工作,使家庭和幼 儿园充分配合,统一 教养方式,直至消除孩子的 入园焦虑。


第四步,引导孩子独自一人进入陌生环境,与陌 生人交谈、游戏。以上各步骤只要晓晓没有表现 出不适当的情绪,就加以鼓励、表扬,强化其积 极行为,建立自信心。 其次,家园密切配合,坚持正面鼓励,表扬其积 级行为和表现,给予适当的母爱和父爱,将要求 适当降低难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教育和引 导,创造机会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不要动辄打 骂或讥笑。最后,给孩子营造一个丰富盈实的生 活空间,家庭成员间增进交流,父母适时言传身 教给她交往的技能和方法。

背景资料:刘的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很少 照顾家里;妈妈常年病休在家,使得刘很
少有机会出去玩,闲暇的大部分时间都和
妈妈呆在家里。

问题分析?
问题分析:

刘的行为是胆怯、社交退缩的表现。原 因是多方面的,从上面的情况来看,这 个孩子的问题主要跟相对封闭的家庭环 境有关,从小缺乏与小伙伴或他人交往 的经验。据此可以采用行为塑造法对她 进行矫治。
(三)依恋替代
•案例:晨晨,男,8岁。特别依恋婴儿期使用过的 一只小动物枕头,似乎只要有这只枕头在身边,就 比较安全。一次外出,他很习惯地带上枕头,爸爸 妈妈想说服他不带枕头,把它放在家里,晨晨不肯, 并以哭闹方式来达到目的。最终做父母的屈服了,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让他带的话,到了晚上睡觉 时更要闹个不停。平时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只 要有伙伴在一起玩,玩的时候可以暂时忘记枕头, 然而一旦歇下来,没有事情的时候,就会想到要枕 头。特别是睡觉时,对枕头的依恋更甚,即时有爸 爸妈妈陪伴左右也无济于事。
羞怯、胆小的原因分析
1.
2.
3. 4.
自我保护意识强。 气质原因。 屡遭挫折,体验失败。 与人接触太少。
教育建议
1.
注意事件发生的整个情境,而不是专注于该儿童 的个性或者所有行为上。 给孩子权利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 3. 4. 5. 6.
鼓励儿童参与那些可以增进其自信心的活动。
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儿童熟悉可能出现的困难.
背景资料

M与父亲、母亲一家三口人,父母亲均为 初中文化,父亲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出差, M常常与母亲两人在家,妈妈对她很呵护, 睡觉前总是要陪她。父亲难道回来,却常 常与母亲争吵,争吵时也不避开M。父母 争吵时, M总是很害怕,很焦虑。
问题分析



早期教育不当和家庭中的矛盾冲突。 首先,过度保护使M对妈妈有着强烈的依 恋。 其次,家庭的矛盾冲突,作为心理社会因 素的一个方面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M内向敏感等气质特征也可能是导 致其睡眠不安的因素之一。
对策与建议

逐步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为M建立一个和谐愉悦的家庭生活环境。 运用消退法进行矫治。 创造机会多让M到户外活动,多与同伴游戏、 交往。
问题分析

这是典型的入园焦虑。导致小刚产生入园焦虑 的原因是:

第 一,家庭对小刚的过分宠爱和教养态度不一致;
第二孩子在2岁入托时的不愉快经历,使其对幼儿园 产生“过敏”反应,而呆在家中又可得到食品和玩 具,于是“学到” 了焦虑行为; 第三,父亲内向性格对小刚的性格具有直接影响。

对策与建议
对策与建议:
1.
2. 3. 4.
多给晨晨关心与鼓励
丰富其日常生活,转移注意力 适当推迟就寝时间,培养良好睡眠习惯 与他谈心,了解他抱枕头的真实想法,帮 助晨晨克服心理弱点,耐心说服,鼓励他 改掉这一不良习惯。 可运用消退法
5.
对这一问题的矫治,应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下问题:
1.
不过分关注孩子的这一行为,也不要急于要求他 们马上改掉不良习惯,要给孩子创设一个温暖和 谐的家庭氛围。 关心、爱护孩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育水平越来越高, 成人可以抓住孩子成长的重要时刻,不失时机地 晓之以理,耐心地劝导,纠正不良习惯。
对策与建议


由于晓晓羞怯、胆小,乃至退缩的主要原因在于生 活、环境及母亲的教养方式,所以我们建议:首先 应帮助晓晓克服羞怯、胆小的心理,建立自信心。 具体可运用系统脱敏法来进行: 第一步,教师或家长多与孩子亲近、交谈,注意 选择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 子情绪状态较积 极时进行。第二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与人接 触,尤其带她与年龄相仿的同伴一起玩耍或请小朋 友到家里做客。第三步,带孩子进人多种陌生环境 ,多与陌生人接触,甚至与陌生人交谈、游戏。
背景资料

小刚为三代单传的独生子,在家被捧为“小太阳 ”,全家人对他 灌注了“无微不至”的溺爱,任 何要求都得到满足。由于家里缺乏玩耍的小伙伴 ,他整日被关在防盗门后面狭小天地里,与小保 姆和玩具为伍,而豪华家具和高档电器,是不允 许碰也不允许摸的。其父亲性格內向,一般很少 说话。家里设定了数不清的清规戒律,这使得小 刚性格内向、被动和依赖。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 度不一致,母亲坚持要孩子上幼儿,父亲则愿意把 孩子留在家中,并为之提供可口的食品和玩具。2 岁时送小刚上托儿所,由于他入托时哭得太伤心 ,又抱回家,让小保姆陪着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