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知识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知识


二、微生物与药品质量的关系
有些药品的生产是依靠微生物来完成的。如神曲、淡豆豉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 而青霉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
对大部份药品生产来说,微生物会污染药品,使药品变质,对人体产生危害。为此, 我们要尽量控制生产环境的微生物数量,避免药品受到污染。
三、细菌简介
细菌是原核细胞生物中的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因此所有细菌均具有普通细胞的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等,但无真正的细胞核结构(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 缺乏细胞器)。
用紫外线照射灭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①紫外线的杀菌力,随使用时间增加而减退,一般使用时间达到额定时间 70%时应更 换紫外线灯管,以保证杀菌效果。国产紫外线灯平均寿命一般为 2000h。
②紫外线的杀菌作用随菌种不同而不同。
③紫外线照射通常按相对湿度为 60%的基础设计,室内湿度增加时,照射量应相应增 加。
繁殖型细菌很少小于 1 m 的,芽胞大小为 0.5 m 或更小些。所以,对于以过筛作用 滤过的滤器,其孔径大小必须小到足以阻止细菌和芽孢进入滤孔之内。常用除菌滤器有微 孔薄膜器,摺叠式纤维素滤棒,一般选用孔径 0.22 m。
第三章 洁净作业知识 一、洁净室基本知识 1、洁净室(区)的概念 洁净室(区):需要对尘粒及微生物含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 其使用均具有减少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药品生产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分四级:100 级、10,000 级、100,000 级和 300,000 级。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 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 45℃~65℃。 2、洁净室(区)有害物质的来源 (1)粉尘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洁净室内的粉尘除来自外界之外,生产中固体物料的 机械粉碎、研磨、粉状物料的混合、筛粉、收集、包装、运输、物质的燃烧等都会产生粉末状 微粒子。机械运动产生的气流,受热设备表面产生的热空气上升、操作人员和固体物料在空间 运动等都带动着周围空气运动,运动着的空气流带动粉末状的微粒子扩散,从静态变成悬浮于 空气中的粉尘。有报导,一般的洁净室内,人是最大的污染源,约占 80%。主要是人体把外界 的尘粒入,人体本身散发大量的皮屑、衣服也带进尘粒。 (2)有害蒸汽和气体 药品生产中使用的原辅料、溶剂如氯仿、苯、乙醚、酒精、氯化氢等,具有一定的毒性, 由于空气的流动,造成在室内扩散。 (3)余热和余湿 加热设备、热物料等散发出的热量以及煎煮、洗涤等散发的蒸汽是车间余热、余湿的主要 来源,影响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人体亦散发热量和水汽。外界通过外墙、门窗和隔断等护 围结构向洁净室(区)传递热量。 3、空气过滤器
生产臭氧的原料主要是电能和空气,一般通过高频臭氧发生器(电子消毒器)来获得, 消毒时,直接将臭氧发生器直于房间中间即可。
臭氧消毒效果的验证中需确证和校正的臭氧发生器技术指标有:臭氧产量、臭氧浓度 和时间定时器,并通过验证检查细菌数来确定消毒时间。
(5)过滤灭菌
滤过灭菌法是用滤过方法除去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的方法,是一种机械除菌方法,这种 机械叫除菌过滤器。主要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气体、水的灭菌。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知识
第一章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一、微生物概况 在自然界中,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 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至少在十万种以上。包括病毒、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土壤、水、空气、人类及动植物的体表、呼吸道、消化道 等腔道中均存在数量不等的微生物。
一、消毒
第二章 卫生学基础知识
1、概念
(1)消毒:是指对病原微生物繁殖体的杀灭作用,但不能杀死芽孢等全部微生物。
(2)消毒剂:是指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 2、常用消毒剂
类别
名称
浓度
消毒用途
性质
酚类
甲酚皂 2%水溶液 (来办) 3%-5%
浓煤焦油
溶液
0.16 %
皮肤 地漏 环境消毒
溶于水,呈碱性反应,有 除垢作用,杀菌力强,有 毒性,消毒手有麻木感。
4、气流组织形式 洁净的空气组织形式按气流流动状态有乱流和层流。层流又分垂直层流和水平层流。因而 洁净室有乱流洁净室、垂直层流洁净室和水平层流洁净室。 (1)乱流洁净室 这种洁净室,从送风口经散流器进入室内的洁净空气气流迅速向四周扩散,与室内空气混 合,稀释室内污染的空气,并与之进行热交换,混合后的气流带着室内的尘粒,在正压作用下, 从下侧回风口排走。室内气流因扩散、混合作用而非常杂乱,有涡流,故有乱流洁净室之称; 乱流洁净室自净能力较低,只能达到较低的空气洁净度级别,通常在 1,000 级至 300,000 级范 围。 (2)层流洁净室 层流洁净室的进风面布满高效过滤器,整个送风面是一个大送风口,送风气流经静压箱和 高效过滤器的均压均流作用,从送风口到回风口气流流线彼此平行,充满全室断面,以均速向 前推进,就像个大活塞,把室内原污染空气排入回风口,从而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 5、其他要求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 年修订)规定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 的静压差大于 5Pa,洁净区与室外的静压差大于 10Pa。 (2)洁净室内产生粉尘量大和有毒害气体的设备应设局部 置,还应采取相对负压措施。 (3)排风系统要有防倒灌措施。如安置中效过滤器;单向阀等。 (4)洁净室送风口与连接体的接缝要密封。 (5)有静压差要求的洁净室应设有差压装置。 二、洁净室(区)内人员卫生要求 1、人是洁净室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1)人及其活动产生大量的尘埃粒子污染洁净室。 人在自然活动时,人体散发出的热量可形成一股热流,使大于 0.3μm 的微小粒子扩散,扩 散量可达到每分钟近千百万粒。粒子中大部分是 10~300μm 的皮屑。粒子由衣服、皮肤、头发、 嘴巴、鼻腔及化妆品等途径往外散发,粒子污染了洁净室。
表面活 性剂
杜灭芬(消 毒宁)
0.05-0.1%水溶液
皮肤
性质稳定,易溶于水,抗 菌谱窄,遇合成洗涤剂活 性减弱。
洗必泰
0.02-0.05%水溶 液
皮肤
对革兰氏阳、阴性菌有效, 能快速杀灭繁殖体,无毒 性,但不能与阴离子清洁 剂等物质、升汞、肥皂合 用。
3、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1)消毒剂的化学结构、浓度、消毒能力,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接触时间;微生 物的类型、数量和环境;
皮肤消毒
广谱杀菌剂,能杀死细菌 繁殖体,芽胞、真菌与某 些病毒;强氧化剂,20% 时对皮肤、金属有较强腐 蚀性。稀释液只能存放三 天。
新洁尔灭(苯 扎溴铵) 0.1-0.2%
破坏细胞膜,使蛋白质变
皮肤、工具、 性,对革兰氏阴性菌不敏
设备、容器
感,具清洁与消毒双生作 用,对皮肤刺激性少,遇
合成洗涤剂活性减弱
<1
0.3~1
计数效率(%)(对粒 径为 0.3μm 的尘粒) <20(对≥10μm 大尘 为 70) 20~90
90~99.9
≥99.91
用途
作高一级以上过滤前的预过滤
用在初效过滤器后面,提高净化效 率;用在高效过滤器前面,延长高效 过滤器寿命。 用于空气洁净度级别在 100,000 级或 低于 100,000 级的洁净室;用于自净 器洁净屏等。 用于一般洁净厂房和局部净化设备 的最后一级过滤―终端过滤。
细菌的特殊结构:主要有荚膜、芽孢、鞭毛和菌毛。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活的某一阶段可于细胞浆内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特殊结构称 为芽孢。芽孢对干燥、热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较强。
四、霉菌简介
霉菌亦称真菌,是真核细胞生物中的一类单细胞和多细胞微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结构: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病原性的真菌最重要的有“廯菌” 与“白色念珠菌”。霉菌生长能力很强,特别是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易生长繁殖,而且 对药物有较强的抵抗力。
②药物性质与灭菌时间:一般来说,灭菌温度越高灭菌时间越短。但考虑到药物的稳 定性,应在达到有效灭菌的前题下可适当降低灭菌温度或缩短灭菌时间。
③蒸汽的性质:蒸汽有饱和蒸汽,湿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饱和蒸汽热含量较高,热 穿透力较大,因此灭菌效力高。湿饱和蒸汽带有水分,热含量较低,穿透力差,灭菌效力 较低。过热蒸汽温度高于饱和蒸汽,但穿透力差,灭菌效率低。
(2)微生物的类型、数量和环境;
(3)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表面张力、有机物或其他钝化剂的存在;
(4)被消毒物表面的性质是光滑还是多孔粗糙等。
4、选择消毒剂原则
(1)在使用条件下高效、低毒无腐蚀性,无特殊的嗅味和颜色,不对设备、物料、 产品产生污染。
(2)在有效抗菌浓度时,易溶或混溶于水,与其他消毒剂无配伍禁忌。
④介质的性质:制剂中含有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等,增强细菌的抗热性。细菌 的生存能力也受介质 PH 值的影响。一般中性环境耐热性最大,碱性次之,酸性不利于细菌 发育。
(3)紫外线灭菌法
是指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方法。紫外线作用于核酸蛋白促使其变性,同时空气受 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微量臭氧,从而起共同杀菌作用。紫外线进行直线传播,可被不同的表 面反射,穿透力微弱,但较易穿透清洁空气及纯净的水。因此本法适用于照射物体表面之 灭菌、无菌室的空气及水的灭菌;不适用于药液的灭菌、固体物质深部的灭菌;普通玻璃 可吸收紫外线,因此装于玻璃容器中的药物不能用此法灭菌。紫外线对人体照射过久,会 发生结膜炎,红斑及皮肤烧灼等现象,故一般在人入室前开启紫外线灯 1 2 小时,关闭后 人才进入洁净室,如果必须在人进去后仍要开紫外线灭菌,则人的皮肤及眼睛应有有效的 防护措施。
(1)干热灭菌法
灭菌条件为 160℃,2 小时或 180℃,45 分钟。干热可用于能耐受较高温度,却不宜被 蒸汽穿透,或者易被湿热破坏的物品的灭菌。同时干热也是制药工业中用于除热原的方法 之一。由于在相同的温度下,干热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远低于饱和蒸汽,故干热灭菌需要 较高的温度或较长的灭菌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