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数据处理与统计
教师总结:如果在一个单元格中先输入一个“=”,Excel会把等号后面输入的式子作为一个代数式对待。
提问:除了输入等号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输入代数式?
教师讲解演示:
可以在编辑栏中输入,或单击“=”按钮。
教师总结:
利用单元格地址进行计算的优势:
(1)当数字发生变化时,结果不会出错。
(2)可以进行公式的复制。
绝对引用:用“填充柄” 填充时,绝对地址保在列号、行号前加上“$”。
学生分析不同结果,得出结论,输入的式子前先输入“=”,就会出现数值。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实践:计算“兴趣小组报名表”中羽毛球兴趣小组的总人数,分别利用数字直接相加和单元格地址相加两种方法,分析结果有何不同,哪种方法更好?
三、讲解函数的概念,学生实践练习
四、相对引用的绝对引用的区别
五、教学小结
教师展示“兴趣小组报名”统计表,提问:如何迅速准确地计算出每个班的报名人数和各个兴趣小组的报名总人数?
教师讲解单元格地址的概念:列号+行号
教师请学生在工作的的A1单元格内输入“10+2”,在A2单元格中输入“=10+2”,观察结果有何不同。
举例说明函数的概念:
在数学中,求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公式为S=ЛR2,R是一个变化的量,而S是随着R的变化而变化的,S就称为关于R的函数。
Excel中的函数:Excel软件提供一些常用的简单函数,如求和函数SUM()、求最大值MAX()、AVERAGE()等。
演示求和函数、求平均值的用法
说明:
数据区域:用左上角单元格地址和右下角单元格地址来表示的区域。
利用“占年级总人数比例”来说明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的区别。
提问:羽毛球的人总占年级总人数比例如何求?
教师演示,利用“填充柄”自动填充序列时,出现“#DIV/0!”错误,请学生分析原因。
教师说明:用“填充柄”复制公式进行自动填充时,仅复制公式中的运算关系,而将列号和行号作了相应的调整。
相对引用:用“填充柄”填充时,相对地址进行自动调整。
课 题:
数据处理与统计
课时编号:
0 5
备课时间:
2011年3月 9日
上课时间:
2011年3月 14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悉公式的基本组成
(2)、掌握公式的创建、修改、复制、删除等操作
(3)、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简单函数据的应用。
(4)、掌握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交流的能力;
②、培养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
运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运算;
教学难点:
①、运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运算;
②、掌握相对引用、绝对引用的使用
学情分析: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设置问题情境
二、学生探究学习,掌握公式的计算方法
请一名学生演示
学生实践:
用公式自动填充法计算“兴趣小组报名表”中每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
学生利用函数求“兴趣小组报名表”中的总人数,观察分别用公式与函数计算出的总人数,其结果是否有区别?
学生思考回答:F3/F12
思考
学生练习:计算出“兴趣小组报名表”中“占年级总人数比例”。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