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种子的萌发导学案金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种子的萌发导学案金品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
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5.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练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⑴本实验应选择什么样的种子?
⑵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
⑶本实验共有几个对照组?分别研究什么样的条件?
⑷对每一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探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与对照组相同?
⑸如果事先已知道2号瓶中的条件是最适合种子萌发的,本实验设置2 号瓶是否还有必要?为什么?
⑹总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三、达标检测
1.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其主要原因是 ( )
A.增加了土壤水分 B.增加了空气
C.提高了土壤温度 D.减少了阳光照射
2.保存种子的适宜条件是( )
①低温②高温③干燥④潮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的温度、、。

4.埋藏在我国东北地区泥炭沼泽中的古莲子已有1040年历史,仍能萌发。

古莲子在地层中沉睡1040年,是处于状态。

5.下表是某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案,据下列处理分析回答。

(1)设置2号瓶的意义是,原因是。

(2)1、3、4号瓶探究的外界条件分是。

(3)如果想进一步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上述基础上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的结论又是什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能力目标
1、学会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动手操作,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情感目标: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完成“种子发芽率的测定”的探究活动,并得出结论。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练
当玉米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

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

随后,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伸长,发育成茎和叶。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通过实验小组的展示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⑴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采用什么办法?
⑵什么叫抽样检测?抽样调查?
⑶进行抽样检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⑷怎样计算发芽率?
3、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达标检测
1.绿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 ( )
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胚乳
2.种子萌发时,最先伸长突破种皮的是 ( )
A.子叶 B.胚芽 C.胚乳 D.胚根
3.小东欲测定一批种子的发芽率是否合格,他选用了400粒种子做发芽实验,结果种子合格,发芽的种子数应是( )
A.360粒以上 B.360粒以下 C.320粒以下 D.300粒以上
4.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 )
A.被胚芽吸收掉 B.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
C.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D.被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吸收了
5.将农业生产上准备播种的玉米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适宜的温度下同时播种,甲组播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里,乙组种子播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
A.甲先发芽 B.同时发芽 C.都不发芽 D.乙先发芽
6.发育成茎和叶的是种子的( )
A.胚轴 B.胚芽 C.子叶 D.胚根
7.为了尽快得到某种植物的幼苗,在选种时一般选( )
A.刚采下的幼嫩种子 B.已经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C.正在进行休眠的种子 D.刚采下的即将成熟的种子
8.下表是某同学四次测得小麦的发芽率,结果各不相同,你认为他测得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应是( )
A.92% B.90% C.95% D.91%
9.抽样检测就是从检测对象中抽取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的情况。

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的影响。

如果这种方法用于调查,则叫做。

10.供试验用的水稻种子400粒,置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在规定的10天内,有240粒种子萌发;4天后,又有40粒种子萌发。

该种子的发芽率是。

11、下图是菜豆种子萌发示意图,请据图及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空气充足、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菜豆种子吸收,体积膨大。

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

⑵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如图C所示,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D图中的[ ]
⑶胚芽发育成D 图中的[ ] 、[ ] 。

⑷ 4是由种子中的发育而成的。

⑸ 5所示的结构是,种子萌发后它逐渐干瘪的原因是。

问题检测
1.小麦播种后,浇水过多种子不容易发芽的原因是()
A.缺乏空气
B.胚已死
C.温度过低
D.水分过多
2.早春播种以后,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促进早出苗的原因是 ( )
A.防止害虫破坏 B.防止鸟类取食种子
C.保湿、保温、有利于萌发 D.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3.将颗粒完整的活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约25℃条件下分别播种. 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里, 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
A.甲先发芽 B.乙先发芽 C. 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4. 小明很喜欢吃绿豆芽。

可是绿豆芽是如何长出来的呢?他特意向市场里卖豆芽的老伯伯咨询。

老伯伯告诉他,要想得到又长又白的豆芽,需要将绿豆种子放在底部有孔的塑料桶内,上面再盖一层布。

要经常向桶内浇水,但又不能将绿豆泡在水中。

不浇水时可将桶盖好,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不多久就会长出豆芽来。

由此看来,下列不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的是()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D.适宜的温度
5.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满足所有环境条件后,一些种子仍不能萌发,其原因在于()
A. 没有适量的水分
B.种子自身条件不具备
C. 没有适宜的温度
D. 没有充足的空气
6.在测定种子发芽率时,选出了1000粒玉米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有40粒种子未发芽,这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
A.4%
B.40%
C.9.6%
D.96%
7.下列有关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胚根发育成胚
B.子叶发育成叶
C.茎主要是由胚芽发育而成
D.胚乳的营养供胚形成时用
8.我们食用的大米,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不可能萌发,主要原因是()
A. 去掉了果皮
B.去掉了种皮
C.去掉了胚乳
D.去掉了胚
9.“黄豆芽”的可食部分的细长发白的部分,主要是有黄豆种子的哪一部分发育成的()
A.胚根
B.胚轴
C.胚芽
D.子叶
10. 保存种子,能延长其寿命的环境是()
A.低温、潮湿、高氧
B.高温、潮湿、低氧
C.高温、干燥、高氧
D.低温、干燥、低氧
11、种子萌发时需要充足的空气,是由于种子不停地进行()
A.制造营养
B.蒸发水分
C.呼吸
D.制造氧气
12、下图是李伟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

他任意找了六粒菜豆种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并将甲放在20℃左右的房间内,乙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几天后,最有可能萌发的只有号种子,因为只有它才具备种子萌发的所有外界条件。

假如它也未萌发,请认真分析未萌发的原因是。

(2)5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3)农民在适宜季节播种时,为使苗全苗壮,从种子自身条件来看应采取的措施是;从外界条件来看,要保证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教学反思
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

指导学生温故而知新,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