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理论
新准备金(元)
100.00 90.00 81.00 72.90 65.61 59.05 53.14 47.83 43.05 38.74
前10级银行总和
· · · · · · 整个银行体系总和 10000.00
5861.90
· · · 9000.00
651.32
· · · 1000.00
二 派生存款——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二 弗里德曼和施瓦兹的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量M=C+D(通货+存款)
基础货币B=C+R(通货+准备金)
货币供给量公式为
三 卡甘的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乘数m由C/M(通货比率) 和R/D(准备金和存款之比)两个变量决定
卡甘模型说明
货币供给量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基础货币、准备 金和存款之比、通货和货币供给量之比;其他不变情况 下,准备金与存款之比和m反比例关系,通货和货币供 给量之比与货币乘数成反比关系 央行控制基础货币,公众和商业银行共同决定基础货 币中由公众和银行持有的比例 卡甘实证研究表明:基础货币的增长是货币存量在长 期中增长的主要原因
二 派生存款——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D.
制约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
1. 超额准备金率:现实中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持有会 减弱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 2. 定活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定期存款的准备金率 低于活期存款准备金率,若定期存款大于活期存款, 则增强存款创造能力 3. 客户对贷款的需求:若客户没有贷款需求则派生规模 不能实现 4. 现金漏损率:存款人从商业银行提取的现金占银行存 款总额之比,现金漏损抑制存款创造能力
二 派生存款——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第二节 货币供给模型
一 二 三 四 五 简单乘数的货币供给模型 弗里德曼和施瓦兹的货币供给模型 卡甘的货币供给模型 乔顿的货币供给模型 总结货币供给模型的内容
货币供给量M=(1/rd) B=mB 简单乘数:m=1/rd仅是由活期存款准备金率单 个因素决定的数值 简单乘数模型说明
◦ 商业银行以外的通货与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
M2= 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 M2=货币+准货币= M1+准货币
货币供给
◦ 经济主体把所创造的货币投入流通的过程
货币供给量
一国或货币区的货币当局和银行系统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 货币的金融过程
◦ 一国经济中的货币存量,由货币性资产组成;
C. ◦
总结说明
如上表所示,刚开始的1000元原始存款在整个银行系统 中经过存贷款,最后创造了900+810+· · · =9000元的新 存款,称之为派生存款 ◦ 以D表示存款总额, R表示原始存款,C表示派生存款, rd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则D=R+C 或
◦ ◦
存款扩张的程度最终取决于法定准备金率 rd,在R一 定的情况下, rd越大,存款的增加额就越小 1/ rd 称为存款派生倍数,或货币创造乘数,通常用 m表示
3. 黄金存量的增减和国际收支的状况
一 基础货币——央行对其控制
A.
前提与假定
1. 银行体系由央行和多家商业银行组成 2. 只有活期存款一种存款形式,只有法定准备金一种准 备金形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部分法定准 备金制度) 3. 商业银行将法定准备金之外的存款都用于放贷 4. 公众不保留现金,将一切货币收入都存入商业银行 (非现金结算制度或非现金提取) 5. 初始状态:客户向A银行存入1000资金,即A银行增 加了1000元存款,称之为原始存款
最流行,较为全面的阐明了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和过程 采用M1狭义的货币定义 对存款类型进行区分,更接近于现实 货币供给量的大小取决于六个因素:基础货币、活期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定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 备金与活期存款比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通货和 活期存款之比 央行控制基础货币、活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定期存 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比率由商业银行决定; 公众行为决定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通货和活期存款 之比 各参数对乘数的影响不是完全独立的,是互相影响的
1.
课后复习题
总结:弗里德曼和卡甘均采用广义货币定义M2,均重视 实证分析,均把M当做由央行可控制的外生变量
三 卡甘的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量M1=C+D(通货+活期存款) 区分法定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量公式为
四 乔顿货币供给模型
乔顿模型说明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一般来说由包 括央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组成
包括不同口径的统计划分 是一个存量概念 是实实在在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数额 是一个外生变量(能够为央行政策所左右) 又是一个内生变量(受实体经济运行的影响) 研究它的目的是为了使社会实际提供的货币量能够与客观 需要适应
四 乔顿货币供给模型
运用数理方法建立模型,演绎和验
证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给 量之间的关系,阐明决定货币乘数 的各种因素,从而阐明货币供给量 的决定因素和决定过程
五 总结货币供给模型的内容
货币供给量含义及表示 2. 什么是基础货币与货币创造乘数 3. 说明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过程,解释原 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4. 推导乔顿货币供给模型,并进行模型 说明
一 基础货币——央行对其控制
央行通过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及对其他净资 产的买卖直接控制基础货币量的多少 央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受哪些因素影响——基础 货币变化的根本原因
1. 财政收支状况
2. 商业银行的再贴现行为
加税不会对基础货币有影响 发债对基础货币有间接影响 政府借贷直接增加基础货币 再贴现要求直接增加基础货币,由央行和商业银行共同 决定
二 派生存款——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不同级别的银行
第1级银行 第2级银行 第3级银行 第4级银行 第5级银行 第6级银行 第7级银行 第8级银行 第9级银行 第10级银行
存款(元)
1000.00(原始)
新贷款(元)
900.00 810.00 729.00 656.10 590.49 531.44 478.30 430.47 387.42 348.68
货币供给量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实证 研究:起决定作用的是基础货币,其他两个因素是次要的 这三个因素既分别受央行、商业银行和公众行为的影响,又 同时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央行可以预测并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抵消其他因素的 影响,货币供给函数是稳定可测的,基础货币的变动对M的 整个作用过程有规则可循的
◦ 货币供给量由rd和B决定, rd和B均为央行可直接控制 的变量,所以货币是可以完全由央行所控制的外生变量 ◦ 该模型抓住了货币供给机制的关键,但将商业银行和公 众的行为过分简单化
一 简单乘数的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量M=C+D(通货+存款) 基础货币B=C+备金之比) 和D/C(存款和通货)两个比率决定 弗里德曼模型说明
•法定存款准备
工具
金率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
操作目标 • 准备金 • 基础货币
中介目 标
• 货币供 给量
•利率
最终目 标
•稳定物价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第一节 货币供给的含义及组成
一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 二 货币供给及货币供给量的含义
一 根据流动性大小列出不同层次的货币计量 货币 M0=流通中的现金(通货) M1= 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支票存款)
二 货币供给及货币供给量的定义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创造过程
一 基础货币——央行对其控制 二 派生存款——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基础货币(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 =流通中的货币+商业银行存在央行的准备金
◦ (对比M1= 流通中的货币+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支票
存款) M2= 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 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