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7 比较类选择题1.(2018·临沂模考)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
这一“倾向”主要表现在( )A.重视礼义道德教育B.提出“仁政”思想C.主张治国礼法并施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答案 C解析孔、孟重视礼义道德的教育,故A项错误;“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核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结合所学,荀子在继承孔、孟“礼”的同时,也吸收法家“法”的理念,使其更符合社会实际,故C项正确;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2.(2018·西安质检)下表是结合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整理的关于雅典民主和现代民主比较表,据此可知( )A.雅典直接民主的前提是小国寡民城邦体制B.雅典不受制约的体制将社会精英排斥殆尽C.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均被现代民主所克服D.雅典民主为现代民主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答案 A解析从上表对比中可知雅典直接民主的前提是小国寡民城邦体制,故A项正确。
3.(2018·郑州月考)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说明( ) A.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B.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C.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D.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者虽有不同的主张,但是他们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践行着自己的理想,挽救民族危亡,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角度不同,目的与效果相似,故B项正确。
4.(2018·邯郸模考)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25 000万美元,年息均为3厘。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1%,分10年还清。
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 )A.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B.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D.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答案 A解析苏联的两次主动对华贷款与当时世界格局下苏日关系、苏美关系有重大关联,故A项正确;苏联贷款的主要意图不是帮助中国恢复发展经济,故B项错误;苏联的贷款不能够明显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故C项错误;第二次贷款在一段时期内,影响了中国许多决策的制定,故D项错误。
5.(2018·济宁月考)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
如图所示,这两幅漫画意在表明( )图一图二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欧洲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C.世界多极化格局日趋明朗D.区域集团化进程就此搁浅答案 B解析图一反映了英国脱欧,图二反映了希腊债务危机,都表明了欧洲一体化面临的困境,故B项正确。
6.(2018·石家庄模考)下列美术作品与该流派艺术特征相符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B.《日出·印象》C.《拾穗者》D.《格尔尼卡》答案 D解析“超脱社会、超脱自然,采用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语言影射着社会和人生”表明艺术风格是现代主义,《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故A项错误;《日出·印象》是印象派,故B项错误;《拾穗者》是现实主义,故C项错误;《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故D项正确。
7.(2018·九江质检)下面是1858年中国、日本分别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内容对比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 )A.中国丧失了反抗的能力B.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较深C.中国的近代化早于日本D.中日已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答案 B解析中国丧失反抗能力应该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故A项错误;通过比较表格,近代中国的领土主权、军事权、行政权等权力受列强控制较日本深,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近代化,故C项错误;条约主要内容不是经济方面,故D项错误。
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答案 D解析根据题干“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农业和工业比重减小,服务业比重增加,说明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D项正确。
9.(2018·承德期末检测)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可得出思想变化与经济发展相关联,故A项正确。
10.(2018·咸阳模考)1961年国家征购粮食的数量是4 050万吨,与1959年的6 740万吨义务交纳粮食相比,这个数字大大下降了,农村保留的产量份额上升到82.5%。
由此可见( )A.“大跃进”客观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B.“二五计划”实施加剧了农业的劣势C.农村的消费急剧下跌的态势得以缓解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倾向于以农业为重答案 C解析材料“农村保留的产量份额上升”,说明农村的消费急剧下跌的态势得以缓解,故C 项正确。
11.(2018·济南月考)“俄罗斯革命常被用来和中国相比,但它们的差异至今还显而易见:布尔什维克首先夺取了城市,然后在农村实行集体化;中国共产党则相反,先农村而后攻占城市。
”这里的“差异”()A.由两国革命的性质不同导致B.都是共产国际指导的结果C.都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导致了两国革命结局不同答案 C解析俄国十月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且使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现实,实践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也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因而两者都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故C项正确。
12.(2018·郴州一模)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答案 D解析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错误;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并非以血缘为纽带,故C项错误;秦以前的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属于官僚政治,故D项正确。
13.(2018·资阳二模)《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经,法律规定)。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由此可见,两则材料都( )A.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表明了法律的宽松灵活C.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D.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答案 C解析“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都是对疑罪的规定,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没有违背法律至上的原则,故A项错误;题干与法律的宽松灵活无关,故B项错误;《尚书》和《民法大全》都强调法律的公正,带有理性色彩,故C项正确;题干与重罪轻判无关,故D项错误。
14.(2018·武昌高三元月调研)20世纪30年代,日本某法学家在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后说:“耶林说过,‘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用武力,第二次是用宗教,第三次是用法律。
’然而,大体上可以说,中国亦是一以武力,二以儒教,三以法律支配东部亚细亚的(包括日本)。
”该法学家旨在揭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 )A.都推动人类文明进程B.具有相同的历史命运C.都促进近代日本发展D.都包含自然法的理念答案 A解析罗马法是西方法制的源头,日本学者拿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相提并论,意在肯定中华法系的作用,故A项正确;当代欧洲大陆法系是在全面继承罗马法基础上形成的,而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华法系在清末就已解体,故B项错误;罗马发展成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势力未达到日本,故C项错误;自然法本身表述无误,但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15.(2018·永州二模)美国史学家霍夫斯塔德认为,在西方古代,有为知识而知识者,有为真理而献身者,有为理想、信念而奋斗不息者,中国没有。
在中国,知识分子之出路与归宿似乎只有一条,就是投身政治,就是逐于仕途。
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的不同B.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C.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D.人文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对立答案 C解析民主政治能够激发人的民主自由精神,而君主专制下知识分子被统治者严格思想控制,因此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是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
16.(2018·三明二模)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
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推动了社会转型B.打击了贵族政治C.有利于中央集权D.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答案 B解析“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秦“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两者的共同之处是打击了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
17.(2018·佛山模考)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
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 ) 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B.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D.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答案 D解析《南京条约》签订后中英并未完全停止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南京条约》后开放通商口岸事宜,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的方式使中国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错误;两国都认为自己获得好处,认识角度不同罢了,故D项正确。
18.(2018·太原质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出现过两个“黄金时代”,第一个阶段是1850年到1914年,第二阶段是1950年到1973年。
推动这两个“黄金时代”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 )A.国家干预加强B.国际合作和谐C.科学技术发展D.第三产业兴起答案 C解析国家干预加强,仅在第二阶段,故A项错误;1950~1973年属于美苏冷战时期,故B 项错误;第一阶段正值工业革命时期,第二阶段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第三产业兴起是在1945年以后,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