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健康我做主教学设计设计者:我的健康我做主新授课编写人:【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了解健康的含义,懂得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知道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树立正确生活方式的观念,掌握建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念,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教材分析】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社会文化、经济、风俗、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是由生活的行为习惯、生活时间、生活消费组成。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世界各国蔓延。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心脏病、癌症、中风是世界各国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人们必须了解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建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营养;适量的运动;合理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拒绝毒品;心理平衡。
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学情分析】本课为第二章身体健康的第一次课,上课的学生是高一年级的40名学生。
他们喜欢体育课,但没有相应的有关健康理论基础知识。
教师通过以学生喜欢的体育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采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培养互教互学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理论基础。
【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总结归纳出健康、健康的四大基石的内容。
2、学生通过回答问卷的形式,引出生活方式的概念,找出自身、家人、朋友生活中的不良生活方式,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懂得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
3、学生结合问卷及图片,通过合作探究,共同归纳出健康的生活方式。
4、学生通过回顾健康的含义,认识体育运动在整个生活方式中的调节作用,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教学评价】1、通过问题的设计达成目标1.2、通过问卷的设计达成目标2.3、通过对问卷的分析达成目标3.4、通过对问题的回顾达成目标4.【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从了解健康的构成为切入点,重点讲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认识烟酒对健康的危害,意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打基础。
2、让学生掌握建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方法,用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护自身健康和促进他人健康并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是本节的难点所在。
3、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主动学习,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创造性思维。
4、本节课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将表象上升到理论高度。
【教学过程】我的健康我做主【学情分析】本课为第二章身体健康的第一次课,上课的学生是高一年级的40名学生。
他们喜欢体育课,但没有相应的有关健康理论基础知识。
教师通过以学生喜欢的体育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采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培养互教互学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理论基础。
效果分析1、从教师教学的维度进行评析:本节课由情景导入、引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总结环节组成。
能很好的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且能面向全体学生。
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
教师的讲解语速适中,契合主题,结构清晰,语言简练。
幻灯片制作精巧,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教师提问学生的次数适中。
知识的认知难度适宜。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能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教师能给予及时的指导。
2、从学生学习的维度进行评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昂,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能在学习中自觉从教师推荐的资源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发现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并能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
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能够达到一种有效合作并能相互照顾彼此的需要。
能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并能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还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
学生总结:姜佳林:通过健康自测我知道了什么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行为习惯。
孙艺宁:通过健康自测我知道了我做的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
姜晓彤:我明白了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
学会了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张颖慧:我知道了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我以后会坚持每天进行锻炼。
我的健康我做主【教材分析】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社会文化、经济、风俗、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是由生活的行为习惯、生活时间、生活消费组成。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世界各国蔓延。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心脏病、癌症、中风是世界各国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人们必须了解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建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营养;适量的运动;合理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拒绝毒品;心理平衡。
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你拥有健康吗?膳食搭配、膳食制度1、三餐饮食均衡1)三餐有规律。
A是()B不是()2)早餐营养丰富,保证蛋白质和淀粉的摄入。
A是()B不是()3)午餐品种多样化。
A是()B不是()4)晚餐清淡。
A是()B不是()5)饮食以谷类为主。
A是()B不是()6)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A是()B不是()7)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A是()B不是()8)饮食油腻。
A不是()B是()9)饮食粗细搭配。
A是()B不是()10)五谷杂粮随便吃。
A不是()B是()11)经常吃油炸、烧烤、腌制食物。
A不是()B是()12)三餐定时定量。
A是()B不是()13)是否经常不吃早餐。
A不是()B是()14)经常偏食、挑食。
A不是()B是()15)经常吃精制的加工类食品。
A不是()B是()16)经常吃膨化食品。
A不是()B是()17)饮食中含有燕麦或黑木耳。
A是()B不是()饮食中摄取的脂肪、热量、盐。
18)喜欢吃甜品。
A不是()B是()19)喜欢吃咸的食物。
A不是()B是()20)喜欢吃肉类食物。
A不是()B是()21)吃饭速度快。
A不是()B是()22)吃饭不能保证七八分饱,总是过饱。
A不是()B是()23)嗜麻辣如命。
A不是()B是()24)经常吃过多冷饮。
A不是()B是()25)每天喝水太少,少于2升水。
A不是()B是()26)晨起和三餐之间适当补水。
A是()B不是()27)经常喝各种饮料。
A不是()B是()28)每天喝奶。
A是()B不是()29)吃饭时看书。
A不是()B是()30)经常吸烟。
A不是()B是()31)经常处于吸烟的环境中。
A不是()B是()32)经常酗酒。
A不是()B是()33)体重超重或肥胖。
A不是()B是()34) 不控制体重。
A不是()B是()35) 经常熬夜,不能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
A不是()B是()36)善于休息,睡眠好。
A不是()B是()37)经常失眠。
A不是()B是()38)睡眠不佳,食欲不振。
A不是()B是()39)经常做梦。
A不是()B是()40)听歌长时间戴耳机。
A不是()B是()心理因素。
41)经常易怒、好激动。
A不是()B是()42)经常有烦恼情绪,焦虑、忧郁,神经紧张。
A不是()B是()43)不能设法释放、缓解、调节压力和紧张情绪,任其积累。
A不是()B是()44)经常情绪低落,对大多事物缺乏原有兴趣。
A不是()B是()45)经常情绪紧张,焦虑不安。
A不是()B是()46)性格克制、压抑,好生闷气,有孤独感或失助感。
A不是()B是()47)处事谨小慎微,畏首畏尾。
A不是()B是()48)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学习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A是()B不是()49)处事乐观,态度积极。
A是()B不是()50)应变能力强,外出时能很快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A是()B不是()51)乐于与人相处,愿意与人交流,有知已的朋友。
A是()B不是()52)喜欢参加集体性活动。
A不是()B是()53)近期经常思维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
A不是()B是()54)有病不愿意求医。
A不是()B是()5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A不是()B是()讲究卫生(包括饮食、食物、水)56)经常吃未洗得水果、蔬菜。
A不是()B是()57)睡眠不佳,食欲不振。
A不是()B是()58)饭后漱口、刷牙。
A不是()B是()59)睡前、洗脸刷牙。
A不是()B是()60)不勤洗澡、不勤换衣。
A不是()B是()61)饭前便后不洗手等。
A不是()B是()62)常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
A不是()B是()63)每天有半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
A是()B不是()64)不喜欢参加户外活动。
A不是()B是()65)经常空腹跑步。
A不是()B是()66)骑车不能靠右边,经常占用机动车道。
不遵守交通规则。
A不是()B是()67)忽视保健,不主动进行健康体检。
68)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使机体调节和抗病能力下降。
69)面对电脑过久。
70)酒后驾驶。
71)驾车不系安全带。
课后反思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其教师观、学生观做一下反思。
一、在课的结构设计上,根据课程标准、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我做了精心的规划,即:情景导入、引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总结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都致力于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创新和改革精神。
二、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