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故都的秋》
故 都 秋
郁 达 夫
的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瑞士思想家阿米
目标引领
考试说明:
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其艺术表现力。 2.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情 感和人文精神。
学考要求:
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其艺术表现力。 2.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情 感和人文精神。
精讲点拨(悟秋情)
找一找:课文中能够传达出作者对秋情感的句子? 想一想:传达出作者对秋_______的情感。
秋景
清 、 静 、 悲 凉
秋情
热 爱 、 眷 恋
悲秋 or 颂秋
郁达夫是个典型的伤感文人,从小失去 父亲,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忧郁、沉寂 的性格;成年后又到日本去留学,饱受异族 的歧视与凌辱,更增添苦闷、消沉的心理, 所以他的文风有一种伤感的、灰冷的调子。 本文写于1934年,九· 一八事变之后, 那个 时候,正是北方不断遭受日寇日紧一日的侵 蚀的时候。北京已经不叫北京,而是叫北平, 它不再是一个盛世王朝的都城,而是在历史 里颓唐了,在战乱中寂静了。郁达夫正是怀 着最后看一眼故都的秋色的心情重游故都……
问题激疑
郁达夫笔下的秋景是怎样的?
自主探究(观秋景)
作者对秋天的描摹细致入微,既有直接的景物描写,也有 侧面的衬托。 要求:快速浏览课文,自主完成以下题目(8分钟) 1.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具有怎样的特点?(用文中的句子 来概括) 2.课文中哪几个文段是直接描写故都秋景的?写了故都秋 景的哪几幅画面?(用四字短语来概括) 3.写故都的秋景,为何要写江南的秋?
1.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文眼
2.课文中对于秋景的描写集中在3——11自然段
清晨小院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闲人 秋日胜果
“我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
来得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合作探究(品秋味)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中的一幅秋景图,说说这 些秋景的描写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 2.5分钟后小组派代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 3.答题思路 从________中我读出了秋景的____,简要分析
拓展延伸
想一想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有哪些写秋景的诗句?
飞花令“秋”
作业
1.收集带“秋”字的诗句 2. 一年四季,每一季都有不同的景色,绿意萌动的春季,繁 华烂漫的夏季,落叶满地的秋季,白雪皑皑的冬季,哪一季 的景色最能够触动你的心弦,勾起你的表达。请任意选择
一个季节的景色,写一段景物描写,用上本节中“以”
——郁达夫自题小诗歌
一首颂秋的悲歌
以 以 情 情 景 景 驭 显 一 景 情 体
知识建构(课堂小结)
1.赏秋景(5幅秋景图) 2.品秋味(清、静、悲凉) 3.悟秋情(悲凉与眷恋)
巩固训练(限时5分钟)
2.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 在秋蝉的每一声残叫里, 在秋雨的每一个雨滴里, 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概括故都秋景图。 (二)过程与方法:赏析本文是怎样紧扣“清”“静”“悲 凉”来写故都秋景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作者对故都秋景的复杂情感,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难点 重点:赏析本文是怎样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 秋景的。 难点:体悟作者对故都秋景的复杂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