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法第三章
一、一般性规定
• (二)合意内容的确定性 – 1.合同成立的确定性 – 2.合同内容的确定性 • (1) 镜像规则 • (2) 剔除规则 • (3) 最后出手规则
二、电子交易下的合同订立问题
• (一)新的通信方式 • (二)CISG的规定
第三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履行
• 【导读案例】 – 交货地点的认定 • 一家荷兰公司向一家意大利公司购买了一批焊管。卖方发出了订单确认书, 其中载有“交付至[荷兰]霍尔斯特(……)的VTI 霍尔斯特”的条款。买方随后 以焊管未达到所要求的标准为由撤销合同,并向布雷达一审法院(在荷兰)起诉 卖方,要求退还货款并赔偿未来的损失。卖方称布雷达法院没有管辖权。 • 法院裁定,鲁尔蒙特一审法院(也在荷兰)应被指定为本案的主管法院。上诉法 院确认了这项裁定,理由是订单确认书载有一个明文确定的交货地址,即属 于鲁尔蒙特管辖的霍尔斯特的一个地址,因此,《销售公约》第31 条所规定 的条件(当事方必须已经商定交货地点)已经得到满足,从而使得鲁尔蒙特法院 成为1968 年9 月27 日《关于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及判决执行的布鲁塞尔公约》 第5 条意义上的主管法院。 • 卖方就此裁决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称上诉法院没有认识到,由于焊管总是 在Barghe(在意大利)交给承运方,以便将焊管从Barghe 运到霍尔斯特,因此 《销售公约》第31(a)条应当解释为指定Barghe 为交货地(尽管订单确认书中 有不同措辞),霍尔斯特只是运输地址。卖方还称,订单确认书提及交货地并 不导致卖方根据《销售公约》第31 条对在该地交货承担法律义务。最高法院 驳回上诉,理由是解释当事双方之间关于交货地的协议属于上诉法院的特权 ,由于焊管事实上是在霍尔斯特交付的,法院指定该地点为交货地是有充分 理由的。 – 问题: • 1.除了用于确立管辖权外,你认为确定交货地还有哪些法律意义? • 2.你认为法院应当以合同中的交货地为准来确立管辖权吗?
• • • • •
二、CISG法律调整模式的特征
• (一)适用范围方面的特征 – 1.事实层面 – 2.法律层面 • (二)总则方面的特征 • (三)排除和保留 – 1.当事人排除 • 其一,当事人可以决定不适用CISG。 • 其二,当事人可以在适用CISG的情况下,减损公约 的任何规定或改变其效力。 – 2.缔约方保留 • 其一,适用范围方面的保留。 • 其二,书面形式方面的保留。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
• 一、一般性规定 – (一)当事人的合意 • (1) 应有特定的受要约人 • (2) 内容应十分确定 • (3) 要约人表示在得到承诺时受到约束的意思表示 – 就要约的效力问题而言,CISG规定了以下四种情形。 • (1) 阻止要约生效的情形。 • (2) 要约生效的情形。 • (3) 已生效要约的效力变更情形。 • (4) 要约效力终止的情形。 – 与要约相对应,承诺也分为成立要件和效力要件。一般而言,构成承诺必须满足 以下三个要件。 • (1) 应有承诺的表示。 • (2) 应是无条件承诺。 • (3) 承诺不能改变要约的内容。 – 就承诺的效力而言,CISG规定了以下三种情形。 • (1) 阻止承诺生效的情形。 • (2) 承诺生效的情形。 • (3) 承诺效力待定的情形。
• (1) • (2) 标的物的权属问题。 标的物的转移时间。
二、风险转移
• (一)CISG的规定
– 1.风险转移的内涵 – 2.风险转移的前提和时间
• 其一,涉及货物运输的风险转移。就此,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 。
– (1) – (2) 在运输之前订立合同的风险转移。 在运输途中订立合同的风险转移。
– 为减少挑选法院的现象,理论上具有如下几种方法。
• (1) • (2) • (3)
二、适用顺序
• 结合CISG的相关规定,有观点认为,如果一个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在中国 法院进行诉讼,应按照十个步骤依次适用法律。
– – – – – –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内国直接适用的强制性法律。 内国有关不同规范法源地位的规定。 中国缔结或参加的统一实体法之强制性规范。 中国缔结或参加的统一冲突法规范。 内国冲突规范。 准据法之强制性规范。 当事人约定条款。 统一实体法之任意性规范。 准据法之任意性规范。 其他可选择的国际惯例。
– (a) – (b) 。 第46~52条所规定的权利,以及 按照第74~77条的规定,要求损害赔偿
• 由于第74~77条的规定主要是如何计算损 害赔偿额,所以,买方要求损害赔偿的权 利是建立在第45(1)(b)条的基础之上的。
二、买方的具体救济措施
• (一)实际履行 • (二)宣告合同无效 • (三)减价
– 3.交付单据 – 4.转移货物所有权
一、卖方的义务
• (二)对货物的品质担保和权利担保 – 1.品质担保 • 1) 货物与合同是否相符的标准 – (1) 当事人意思自治。 – (2) 通常使用目的。 – (3) 特定目的。 – (4) 样品或样式。 – (5) 同类方式装箱或包装。 • 2) 品质担保期间 • 3) 货物与合同不符的确定 – (1) 当事人是否另有约定。 – (2) 当事人选择的救济方式。 – (3) 销售货物的类型。 – 2.权利担保 • 按其性质,CISG将权利担保分为两种类型:一般权利担保和 知识产权担保。
• 【导读案例】 – 货物买卖争议的法律适用 • 法国卖方和斯洛伐克买方订立了一份口头协议,依照这份协议,卖方有义务 将协议货物交付买方,而买方则有义务凭卖方出具的发票向卖方支付约定的 货款。但买方在卖方交货后却未能履行其在协议项下的付款义务。 • 法院参照《斯洛伐克国际私法与程序法法案》这一国内法适用《联合国国际 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销售公约》)。斯洛伐克国内法第10 条规定 ,在协议双方未选定适用法律的情况下,相关协议应受旨在确保合同纠纷得 到妥善解决的相关法律的管辖。通常情况下,销售合同应受合同订立时卖方 所在国法律的管辖。为此,法院认定协议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应受法兰西共 和国(《销售公约》缔约国)法律的管辖。此外,法院还援引《销售公约》第 1(1)(a)条认定,《销售公约》适用于注册地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缔约国的协议 双方。 • 鉴于斯洛伐克买方未能及时支付货款的事实,依照《销售公约》第78 条的规 定,卖方有权对所欠货款收取利息。由于《销售公约》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利 率,因此,法院认为应参照《销售公约》的第7(2)条。根据第7(2)条的规定, 《销售公约》中未明确规定的未尽事宜应适用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依照适 用法律予以解决。在本案中,利率问题应根据法国法律予以解决。
三、卖方的具体救济措施
• (一)实际履行 • (二)宣告合同无效 • (三)确定规格
四、一般规定
• (一)宣告合同无效的一般规定
– 1.特殊情况下宣告合同无效 – 2.宣告合同无效的结果
• (二)损害赔偿的计算与免责 • (三)保全货物
– 1.卖方的保全义务 – 2.买方的保全义务 – 3.保全货物的费用
第三章
国际货物买卖法
【学习目标】
• 【学习目标】 – 国际货物买卖是最为广泛和最为基础的 国际商事活动之一。通过学习本章,读 者应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履行 、风险转移以及违约和救济等基本法律 问题有所掌握;通过阅读案例,读者应 进一步了解具体规则的适用以及解决疑 难案件的分析思路。
第一节 国际货物买卖的法律调整模式
二、买方的义务
• (一)支付价款 – 1.付款数额 – 2.付款地点 • (1) 义务付款地点 • (2) 非义务付款地点 – 3.付款时间 • (二)收取货物
第四节 所有权与风险的转移
• 一、所有权转移
– 财产归属是财产交易的前提,货物买卖的特征在于货 物价款与货物所有权的交换。 – 关于所有权转移的主要冲突体现在所有权转移的法律 性质(如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之争)、所有权转移的方式 和所有权转移的时间等。鉴于这些问题相互影响,所 以从体系上考虑必须一揽子解决。 – 中国《合同法》第9章(买卖合同)对货物所有权规定主 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其二,不涉及货物运输的风险转移。就此,存在两种不同的类 型。
– (1) – (2) 卖方营业地交货。 非卖方营业地交货。
– 3.违约与风险转移
二、风险转移
• (二)贸易术语与风险转移 – 1.Incoterms2000关于风险转移的规定 – 2.Incoterms2010的改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五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违约与救 济
第六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法律适用
• 一、挑选法院
– 通说认为,挑选法院(forum shopping)将会使一方当事 人滥用选择权“操纵”判决结果并引发道德风险。这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 • • (1) (2) (3) (4) 导致法律上的不确定。 增加诉讼成本。 使某些法院承担过量工作。 降低了实体法的权威性。 间接方法的改进。 直接方法的适用。 就合同关系,给予当事人以自主选择实体法的权利。
• (1) 卖方或买方违约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寻求的具体救济 措施(第45~52条;第61~65条)。 • (2) 对上述具体救济措施相关的一般规定(第71~88条)。
二、买方的具体救济措施
• 买方的具体救济措施是以卖方存在具体违 约行为为前提的。CISG第45(1)条规定,如 果卖方不履行他在合同和本公约中的任何 义务,买方可以行使:
– 问题: • 1.就销售合同的订立问题,你认为应适用哪一法律来解决? • 2.你认为本案中的法院是法国法院还是斯洛伐克法院?
一、三种法律调整模式
• 为了缓和冲突,一些国际组织制定了统一冲突法公约,如1955年的《销售冲 突公约》的Hague Sales Conflicts Convention、1986年的Hague Convention on the Law Applicable to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国 际货物销售合同法律适用公约》等。 鉴于国内冲突法模式的不足,20世纪20年代起,国际统一私法协会 (UNIDROIT)就致力于制定国际统一实体法。 国内冲突法模式和国际统一实体法模式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思路和实 践做法。前者在实践中存在缺陷,但却通行于世界各国;后者是一种理想的 理论模式,但却难以实行。 1980年于维也纳签订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采用了前一 种方法,而1994年发布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PICC)则 采用了后一种方法。 CISG和PICC所表征的折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化 的方向,尽管有学者质疑折中模式的实际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缓和国内 法冲突法模式和国际统一实体法模式的替代性方案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国际货物买卖法领域,CISG是最为重要的法律渊源之一,但是由于CISG 本身存在缺陷,PICC可以作为解释的参考资料而使用,使销售合同公约的解 释明确化以及补充销售合同公约的漏洞,这不仅可以提高国际货物买卖法的 可预期性,还可以促进国际货物买卖法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