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文化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文化是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

要想增强企业凝聚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创造出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让知识产权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影响,同步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产权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保障。

企业应从增强知识产权经营理念,树立知识产权价值观,创设激励的文化环境,营造创新至上的文化氛围,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等方面进行知识产权文化的建设。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知识产权对企业的重要性。

第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第三,浅析如何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有些重大专利、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也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2003年9月召开的计划和预算委员会第七届会议上,正式通过《经修订的2004—2005年计划和预算草案》,首次提出“建立一种明达的知识产权文化”。

WIPO认为,建立一种充满活力的知识产权文化是各国的共同需要。

它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即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这种智力成果又不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现。

但它又与思想的载体不同。

权利主体独占智力成果为排他的利用,在这一点,有似于物权中的所有权,所以过去将之归入财产权。

二是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人的智力的创造,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其客体是人的智力成果,这种智力成果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或无体财产,但是它与那种属于物理的产物的无体财产(如电气)、与那种属于权利的无形财产(如抵押权、商标权)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动(大脑的活动)的直接产物。

三是知识产权取得的利益既有经济性质的也有非经济性的。

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不可分。

因此,知识产权既与人格权亲属权不同,也与财产权(其利益主要是经济的)不同。

四是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和时间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指即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力、多边协定外,依一国法律取得的权利只能在该国境内有效,受该国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指各国法律对知识产权分别规定了一定期限,期满后则权利自动终止。

一知识产权对企业的重要性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

一方面,没有创新,企业便失去了发展动力;另一方面,企业因创新而产生的知识产权如果得不到有力的保护,那么创新便会很快被复制,不仅创新成本无法回收,而且会因创新成本而增加产品价格,使创新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不创新是死路,创新而不保护更是死路。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知识产权战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

企业研发新产品(此处指广义的产品,包括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产品)必然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不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那么竞争对手便会通过模仿、复制、反向工程、商业间谍等不正当手段低成本地获得知识产权,从而生产出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

由于其新产品没有投入研发成本,价格自然较低,这样会严重损害投入研发成本的创新企业,有时这种损害是致命的。

第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知识产权保护作为WTO的三大支柱议题之一,从其表现特点上看,也日趋复杂。

入世后的前3年,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这个阶段重点主要体现在商品贸易领域;而现阶段,我国处于入世的后过渡期,来自各方的压力都将集中于服务贸易的全面开放,服务业的各个领域都将面临保护期满后的考验,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将作为一个核心的问题穿插其中,总的来看,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有如下特点:1.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武器现阶段,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变得重要。

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品、资本等有形产品的全球范围流通,还有知识、信息等无形商品的流通。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它的构成比例成为企业活力与生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

目前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就专利这项而言,我国10几年来在国外申请的专利只有2000多项,而日本索尼、日立等公司1年在国外就申请4000~5000件,差距极大。

2.知识产权侵犯手段日趋多样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侵犯商标专用权和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成为了最主要的案件;第二,经济发达地区的犯罪比经济欠发达地区严重;第三,个人与单位犯罪并重。

调查显示,在假冒注册商标案件中,大批量生产技术含量高的假冒产品以单位犯罪为主,小批量生产技术含量低的假冒产品以自然人犯罪为主,而在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中,以高科技的专业技术人员犯罪为主;第四,犯罪的组织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这种有组织,有纪律,有规模的犯罪在个别地区甚至形成假冒产品“专业村”;第五,国(境)内外相勾结的犯罪趋势明显,由境外不法分子下订单并提供样式,由境内生产,或者采取台商、港商来料加工的贸易方式为掩护,实则从事假冒商品加工,从而侵犯知识产权。

3.知识产权犯罪惩戒制度尚不健全,保护知识产权执法难中国的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有行政和司法两个平行的渠道。

权利人在被侵权时可以向法院起诉,也可以向知识产权主管机关申诉。

用行政手段保护知识产权是中国知识产权执法的一个重要特色。

但由于奖励机制不健全,刑事制裁门槛高,向行政执法单位报案的多,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少,行政执法单位与公安机关缺乏沟通往往也使案件无法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另外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些地方领导缺乏全局意识,往往从本地区的利益出发,导致在外侵权地的办案人员工作障碍等。

4.知识产权的滥用和界定日趋复杂目前,知识产权滥用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各国及有关国际组织的关注。

在我国,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国外企业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进行的知识产权滥用。

当许多国内企业还不知如何寻求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之时,一些跨国公司已经把知识产权作为限制竞争、垄断市场的工具。

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行使行为方面的法律,这导致许多跨国公司在我国滥用知识产权却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第三浅析如何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文化我国企业的文化氛围极需变革,必须在旧文化与新文化之间摆脱糟粕、吸收精华,创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知识产权文化。

当前,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应当抓好创新文化建设、竞争文化建设、诚信文化建设、法制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

通过知识产权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适应市场竞争、维护经济秩序的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具体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加强企业决策层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怎样才能建立崇尚创新,尊重知识产权的企业文化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决策层。

大量研究证明,企业文化归根结底就是决策层的文化。

所谓“有什么样的决策层就有什么样的企业”,企业决策层的言行、思想都会对企业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高层和员工对知识产权战略的文化认同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因此,企业应当通过课程培训、案例讨论等学习方式,或定期参与、跨部门团队交流合作等实务训练形式,通过与知识产权专家的讨论、对案例的观察思考,使企业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规范和习惯逐渐受到企业知识产权价值观、知识产权经营理念和管理体系的影响。

企业决策层对知识产权的正确理解和高度重视,能将崇尚创新、尊重知识产权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使得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制度建设是保证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

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

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三、、普及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是基础知识产权意识文化是一种观念文化,指人们对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认同程度、所持态度的综合反映,体现了人们关于知识产权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

知识产权意识是知识产权工作的思想基础。

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知识产权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其相应的知识产权事务的发展和事业的成败。

四、加快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是保障知识产权事业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真才实学、引领创新的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人才,在企业内部,需要一批有知识、懂管理、懂技术的的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人才。

这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知识产权事业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这实在关系到企业的进退成败。

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人才,如何解决这一需求的矛盾呢。

一方面,首先应当通过短期在职培训已有相当工作经历或者经验者的方式,来培养各种知识产权应急人才,另一方面,协调和优化知识产权在学培养模式,以尽快地、持续地培养知识产权法律、管理、经济各方面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以解决长久需要的要求。

所以,企业需要的决不是单一的知识产权法律人才,而应当是运筹帷幄,兼容并蓄的复合型、综合型的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人才。

总之,21世纪的经济发展,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往往是经济与知识文化的一体化运作。

先进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竞争中获胜,就是因为他们具有更适应竞争要求的企业文化。

将知识产权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不仅会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也会改变企业员工的工作、思维方式。

因此,将知识产权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同时也是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能否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1] 本书编委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2] 布拉德·谢尔曼.现代知识产权法的演进[M].第1版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 蔡四青.国际技术贸易与知识产权[M].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 丁丽瑛.知识产权法专论[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 范德成、贾爱梅.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4,(3).[6] 李扬.知识产权法政策学论丛[M].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7]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 刘茂林.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第1版.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9] 周竺,黄瑞华.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冲突及协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01):90一94[10] 董宏伟.合作科研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科技论坛,1999,(4):46一48[11] 郑成思.中国需要怎样的知识产权战略[J].航天工业管理,2004,(6):42一43[12] 黄平.WTO环境卜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SWT分析和战略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18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