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与方程思想PPT课件
cos2x+a(1+cos x)-cos x-3=2cos2x+cos x-1,
a(1+cos x)=(cos x+1)2+1,
∵x∈(0,π),∴0<1+cos x<2,
∴a=1+cos x+1+c1os x≥2.
当且仅当
cos
x=1+1cos
,即 x
cos
x=0
时“=”成立.
∴当 a≥2 时,y=f(x)与 y=g(x)所组成的方程组在(0,π)
Δ=(t-3)2-4t≥0
t≤1或t≥9
从而有a+b=t-3>0
,即t>3
,
ab=t>0
t>0
解得 t≥9,即 ab≥9.∴ab 的取值范围是[9,+∞).
题型二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方程问题中的应用 例2 如果方程 cos2x-sin x+a=0 在(0,π2]上有解,
求 a 的取值范围.
思维启迪 可分离变量为 a=-cos2x+sin x,转化为确
即-1-1-a≥a0<0 ,∴-1<a≤1.故 a 的取值范围是(-1,1].
探究提高 研究此类含参数的三角、指数、对数等复杂 方程解的问题,通常有两种处理思路:一是分离参数构 建函数,将方程有解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二是换元, 将复杂方程问题转化为熟悉的二次方程,进而利用二次 方程解的分布情况构建不等式或构造函数加以解决.
内有解,即 y=f(x)与 y=g(x)的图象至少有一个公共点.
题型三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不等式问题中的应用
例3 已知 f(t)=log2t,t∈[ 2,8],对于 f(t)值域内的
所有的实数 m,不等式 x2+mx+4>2m+4x 恒成立,求 x
的取值范围.
思维启迪 求 f(t)的值域→变更主元,将 m 看作主元→构
f(c)≤-2-2 (c-1)c-2 1=-2-2 2. 所以 a 的范围是 a≥-2+2 2或 a≤-2-2 2.
探究提高 (1)求字母(或式子)的值的问题往往要根据题设 条件构建以待求字母(式子)为元的方程(组),然后由方程(组) 求得. (2)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是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 几何等问题中的重要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一般有两种途径: 其一,充分挖掘题设条件中的不等关系,构建以待求字母 为元的不等式(组)求解;其二,充分应用题设中的等量关系, 将待求参数表示成其他变量的函数,然后,应用函数知识 求值域. (3)当问题中出现两数积与这两数和时,是构建一元二次方 程的明显信息,构造方程后再利用方程知识可使问题巧妙 解决. (4)当问题中出现多个变量时,往往要利用等量关系去减少 变量的个数,如最后能把其中一个变量表示成关于另一个 变量的表达式,那么就可用研究函数的方法将问题解决.
变式训练 1 若 a、b 是正数,且满足 ab=a+b+3,求
ab 的取值范围.
解 方法一 (看成函数的值域)∵ab=a+b+3, ∴a≠1, ∴b=aa+ -31,而 b>0,∴aa+ -31>0, 即 a>1 或 a<-3,又 a>0, ∴a>1,故 a-1>0. ∴ab=a·aa+-31=(a-1)2+a-5(a1-1)+4 =(a-1)+a-4 1+5≥9. 当且仅当 a-1=a-4 1,即 a=3 时取等号. 又 a>3 时,(a-1)+a-4 1+5 是关于 a 的单调增函数. ∴ab 的取值范围是[9,+∞).
变式训练 3 求自然数 a 的最大值,使不等式n+1 1
+n+1 2+…+3n1+1>a-7 对一切自然数 n 都成立.
解 令 f(n)=n+1 1+n+1 2+…+3n1+1 (n∈N). 对任意的 n∈N, f(n+1)-f(n)=3n1+2+3n1+3+3n1+4-n+1 1 =3(n+1)(3n2+2)(3n+4)>0, 所以 f(n)在 N 上是增函数. 又 f(1)=1132,f(0)=1,对一切自然数 n,f(n)>a-7 都成立 的充要条件是 1>a-7, 所以 a<8,故所求自然数 a 的最大值是 7.
变式训练 2 已知函数 f(x)=2cos2x+cos x-1,g(x)=
cos2x+a(cos x+1)-cos x-3.若 y=f(x)与 y=g(x)的图
象在(0,π)内至少有一个公共点.试求 a 的取值范围.
解 y=f(x)与 y=g(x)的图象在区间(0,π)内至少有一个
公共点,即yy= =fg((xx)) 有解,即令 f(x)=g(x),
解 方法一 (方程思想):因为 b+c=-a,bc=1-a. 所以 b,c 是方程 x2+ax+1-a=0 的两根, 所以 Δ=a2-4(1-a)≥0,即 Δ=a2+4a-4≥0, 解得 a≥-2+2 2或 a≤-2-2 2.
方法二 (函数思想):由已知aa+ +bb+c-c= 1=00 ,
得 b+c-bc+1=0, 如果 c=1,则 b+1-b+1=0, 即 2=0,不成立,因此 c≠1, 所以 b=cc+ -11,a=11+ -cc-c. 令 f(c)=11+-cc-c=c12-+c1, 所以 f′(c)=-c(21+-2cc)+2 1.
造 g(m)=m(x-2)+x2-4x+4. 解 ∵t∈[ 2,8],∴f(t)∈12,3,从而 m∈12,3, 原题可转化为 m(x-2)+(x-2)2>0 恒成立. 当 x=2 时,不等式不成立.∴x≠2, 令 g(m)=m(x-2)+(x-2)2 为 m 的一次函数. 问题转化为 g(m)在 m∈12,3上恒大于 0.
思想方法概述
函数与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有着 密切的联系.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中学数学的基本思 想,主要依据题意,构造恰当的函数,或建立相应的方 程来解决问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1.函数的思想
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集合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和研 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 数,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 使问题获得解决.函数思想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认 识.
由 f(mx)+mf(x)<0 在 x∈[1,+∞)上恒成立知, mx[2m2x2-(1+m2)]<0 在 x∈[1,+∞)上恒成立. ∴m≠0. 当 m<0 时,只要 2m2x2-(1+m2)>0 恒成立, 即 x2>1+ 2mm2 2, ∵x∈[1,+∞),∴1+ 2mm2 2<1, ∴m2>1,∴m<-1. 当 m>0 时,只要 2m2x2-(1+m2)<0 恒成立, 即 x2<1+ 2mm2 2. ∵x∈[1,+∞),∴x2<1+2mm2 2不恒成立. 综上,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1).
所以 f(c)≥f(1- 2)=-2+2 2 或 f(c)≤f(1+ 2)=-2-2 2, 所以 a 的范围是 a≥-2+2 2或 a≤-2-2 2.
方法三 (函数思想):同方法二, 可令 f(c)=11+-cc-c=-2+(1-c)+1-2 c,
当 1-c>0 时,f(c)≥-2+2 (1-c)1-2 c=-2+2 2; 当 1-c<0 时,
定的相关函数的值域.
解 方法一 把方程变形为 a=-cos2x+sin x. 设 f(x)=-cos2x+sin x(x∈(0,π2]). 显然当且仅当 a 属于 f(x)的值域时,a=f(x)有解. ∵f(x)=-(1-sin2x)+sin x=(sin x+12)2-54, 且由 x∈(0,π2]知 sin x∈(0,1]. 易求得 f(x)的值域为(-1,1]. 故 a 的取值范围是(-1,1].
4.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1)函数与不等式的相互转化,对函数 y=f(x),当 y>0 时,就化为不等式 f(x)>0,借助于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 解决有关问题,而研究函数的性质也离不开不等式. (2)数列的通项与前 n 项和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 用函数的观点去处理数列问题十分重要. (3)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解二元方程组才 能解决.这都涉及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有关理论. (4)立体几何中有关线段、面积、体积的计算,经常需 要运用列方程或建立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加以解决.
方法二 令 t=sin x,由 x∈(0,π2],可得 t∈(0,1]. 将方程变为 t2+t-1-a=0. 依题意,该方程在(0,1]上有解. 设 f(t)=t2+t-1-a. 其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对称轴 t=-21, 如图所示.
因此 f(t)=0 在(0,1]上有解等价于ff((01))<≥00 ,
第 1 讲 函数与方程思想 感悟高考 明确考向
(2010·天津)设函数 f(x)=x-1x,对任意 x∈[1,+∞),f(mx) +mf(x)<0 恒成立,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解析 ∵f(x)=x-1x,x∈[1,+∞), f(mx)+mf(x)<0, ∴mx-m1x+m(x-1x)<0, ∴2mx-m1x-mx <0, 即 mx[2m2x2-(1+m2)]<0.
令 f′(c)=0,则 c=1± 2. 当 c<1- 2时,f′(c)<0, 函数 f(c)在区间(-∞,1- 2)上是减函数; 当 1- 2<c<1 时,f′(c)>0, 函数 f(c)在区间(1- 2,1)上是增函数; 当 1<c<1+ 2时,f′(c)>0, 函数 f(c)在区间(1,1+ 2)上是增函数, 当 c>1+ 2,f′(c)<0,函数 f(c)在区间(1+ 2,+∞) 上是减函数. 函数 f(c)=c12-+c1的图象如图所示.
题型四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决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例 4 三棱锥 S—ABC,SA=x,其余的所有棱长均为 1,
它的体积为 V.
(1)求 V=f(x)的解析表达式,并求此函数的定义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