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创新整合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创新整合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创新整合内容摘要:当今音乐教学不再是唱唱歌曲、听听音乐那样枯燥和被动,信息技术也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学科,而是一种能给学习方式带来根本变革的工具型学科。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音乐教学的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加强了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示范性,融视听为一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复杂的乐理知识生动化,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了学生理解音乐的思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能深刻地理解音乐形象,感受音乐内涵,亲切、自然地表现音乐,满足了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要求,培养了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教学创新整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招一式地教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一定高,有的教师死扣教材,造成学生机械模仿的现象,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在思维空间的扩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正逐步走进课堂教学,成为现代信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载体。

一种全新开放的教学模式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正与各科教学进行整合,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

尤其在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音乐活动和游戏中,情绪盎然的学会音乐知识,提高了欣赏美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的整合即“使用多种电教多媒体组合优化的音乐课”,就是在音乐课中运用多种艺术形式结合音乐课教学内容整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扩大容量。

它使音乐语言和文字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以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容量,加强了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示范性;它融视听为一体,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它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复杂的乐理知识生动化,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它拓宽了学生理解音乐的思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能深刻地理解音乐形象,感受音乐内涵,亲切、自然地表现音乐;它满足了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要求,音乐审美力得到培养。

事实证明:采取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比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更有效果,音乐课堂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更加富有魅力。

魅力一: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学得好与不好,兴趣是关键。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

即便是像音乐课这样富有艺术魅力的课堂,如果缺乏生动,缺乏形象,音乐的魅力同样无法展现,也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了。

在音乐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将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引人入胜,那么学生自然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自始至终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例如在教学《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曲时,首先我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学校到处张灯结彩,并布置会场举行文艺演出的场景,让学生猜猜要过一个什么节日,以此引起他们的好奇,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在学习歌曲这一环节中,我再将根据歌词意境制作成的种种情景展现在学生眼前:草木葱茏,鲜花开放,鸟儿高歌飞翔,小朋友们尽情欢畅••••••这样的情景把学生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意境之中,学生们的情绪很快被吸引而高涨起来,原本学唱歌词的单调现在变得有趣且有活力;接下来在给歌曲伴奏、创编这一环节,我将学生进行分组,各组自编伴奏和动作,然后用多媒体分段播放歌曲,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艺,这样学生不仅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还乐在其中,乐不思蜀呢!魅力二: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学生得到眼耳口的享受一直以来,学生对单一地听老师演奏、范唱或放录音磁带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往往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教师也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而充满美感的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不仅能自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使学生饱眼福、耳福与口福,满足学生眼耳口的需求。

如学习《小小雨点》一课时,我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雨娃娃顽皮地从空中落下,和花园里的花儿跳舞,和池塘里的鱼儿嬉戏,和土壤里的种子说悄悄话等动画,使学生感到既新奇又兴奋,在视觉上得到愉悦的享受。

在欣赏《月儿高》这首民乐合奏的乐曲时,为了让学生对民族乐器有更多的了解,能分辨各种民族乐器的音色,且对于合奏乐曲的艺术效果有清晰的认识,于是我不仅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形象直观地介绍了各种民族乐器及它们的发声效果,还播放了《月儿高》中几种相关乐器的独奏曲让学生欣赏,然后再过渡到《月儿高》这首民乐合奏曲中,从而满足了学生听——辨——赏的享受过程。

在音乐活动课《金梭与银梭》中,我同样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通过唱、说、朗诵等各种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时光的理解。

魅力三:信息技术的利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音乐在一般人的认识里也许就是一种声音,但实际上它所包含的知识范围很广。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了解的音乐知识包括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音乐结构、音乐体裁、乐器的认识等等,而这些连大人都觉得无趣的音乐知识,如何让孩子乐于接受呢?最好的办法还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势,引导学生学习音乐。

比如在音乐欣赏时,常常会介绍作曲家和歌曲的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只以教师介绍为主,学生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知识量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的弊端,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这些相关图、文、声资料分别呈现给学生,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还能从中了解更多音乐知识。

除此外,信息技术的利用对学生其他方面的知识也有着一定的拓展作用。

如学习一些少数民族歌曲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舞蹈、乐器、体育运动等剪辑成小影片,在音乐教学中展现给学生,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对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魅力四:信息技术的利用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对音乐教学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还对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阿细跳月》的音乐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感受这首民族乐曲的特色,我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了有关云南彝族阿细人的资料和音乐舞蹈音像,以此加强学生对《阿细跳月》这首节奏明快、欢乐热烈的乐曲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在篝火舞蹈的感染下自编热情洋溢的动作,在音乐中律动。

魅力五:信息技术的利用促进了情感效应的发挥在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才能让音乐教学收到实效,否则将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信息技术在音乐课中的运用很好地促进了这种情感效应的发挥,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受到爱的教育。

比如,学习《七子之歌》一课,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有关封建社会腐败落后,将我国土地割让给帝国主义列强,人民受尽凌辱的短片,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情感体验,真实地感受到人民被迫离开自己祖国的痛苦,接着在《七子之歌》深情的歌声中,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自心底油然而生。

魅力六:信息技术的利用引导学生的艺术创新演唱歌曲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歌曲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

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例如:我在处理歌曲《保护小羊》时,播放Flash动画,我是这样激发学生情感的:“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天气非常的晴朗,花儿张开了笑脸,小草随风舞蹈,几只小羊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兴高采烈的来到草地上,他们有的在吃草,有的在顶角,玩的可高兴了……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演唱第一乐句?”学生看着美丽的动画情不自禁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出了第一句。

接着画面上突然出现了三只狼,小羊边跑边叫,小鸟急得拍翅膀,正在这时大象来了,举起了长鼻子;狗熊举起了大手掌;小刺猬、小猎狗都来了,最后三只狼叽哩咕噜滚下了山坡。

学生禁不住欢呼起来……演唱热情极为高涨,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力,同学们还创造性地使用了自制打击乐,如用铅笔有节奏地敲小盒模仿小羊的温驯,用手拍书、用筷子敲纸盒等模仿各种动物,边演唱边敲击,培养了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

我在教学《小动物唱歌》的最后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大森林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

有好多同学喜欢扮演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起伏有致,好似鸟儿在树林中尽情地对答歌唱;有的同学扮演可爱的小猫;有的同学两手指竖起放在头顶,扮演可爱的小兔子;有的扮演小树在微风中随风摇摆等等,他们边演唱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人音乐情绪中。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加快了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

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水乳交融,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歌曲中美的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想像力,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放声歌唱。

当信息技术走进音乐课堂,就如冬去春来,生物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