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1. 卷(I )的答案需要填写在卷(I )试题后的表格内,卷(II )的答案需要写在本试卷上。
2. 请务必在本试卷密封线内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和座号!卷(I )现象·实验·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案填写在表格内。
1. 取出放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
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液化B. 升华C. 汽化D. 凝固2.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真空不能传声B. 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C. 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D.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3. 下列图像中,表示发生光的反射时,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的是()4. 甲、乙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为5:3,体积之比为4:5,它们的质量之比为()A. 3:4B. 4:3C. 25:12D. 12:255. 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为了读数方便,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读数B. 调节天平平衡时,即使桌面倾斜,也可以将指针调至刻度盘中线处进行调平使用C. 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垂直D. 用天平测量潮湿物体或化学药品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6. 关于眼睛、眼镜、望远镜和显微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厚造成的,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B. 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其物镜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C. 显微镜的目镜,是将物镜所成的像放大D. 大多数人的眼睛的明视距离大约是50cm7. 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8. 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信息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50 40 30 25 20 像距v/cm2224303860A. 该透镜的焦距是15cmB. 当v=24cm 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 当u=25cm 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若把物体从距透镜22cm 处向距透镜32cm 处移动,像会逐渐变小9. 下列关于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类比速度的概念得出密度的概念,运用了分类法B. 通过天平和刻度尺测量正方体物块的密度,运用了组合法C. 凸透镜成的像可以分为实像和虚像,运用了比较法D.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运用了等效法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案写在表格中。
(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0. 关于物理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B. 人们把高于2000Hz 的声叫做超声波,因为它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C. 可见光谱红光之外是不可见的红外线,紫光之外是不可见的紫外线D.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11. 下列几个验证性实验,其中正确的是()A. 越用力敲响音叉,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B. 让太阳光通过硬纸板上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在地面上将观察到一个三角形的光斑,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 让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 把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冷试管中,一段时间后,会看到试管中有水出现,证明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12. 现有铅球、铁球和铝球各一个,质量分别是m 铅、m 铁、m 铝,已知ρ铅>ρ铁>ρ铝。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如果三个球都是实心的,则V 铅<V铁<V铝B. 如果三个球都是实心的,且质量相等,将它们分别浸没于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三只相同量筒的水中后(水未溢出),量筒中水面相平,则原来装水最少的量筒中放入的是铝球C. 如果三个球是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空心球,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最小的是铅球D. 将质量是m 铁的空心铁球装满水,球的总质量是m 总,将水全部倒净后再装满酒精,已知酒精的密度ρ酒精,则倒入酒精质量的求解思路是:13.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铜铁铝煤油酒精声速/m/s 3750 5200 500013241180密度/kg/m 38.9×1037.9×1032.7×1030.8×1030.8×103熔点/℃10831535660------------座号学校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线A. 最多能装下1kg酒精的瓶子,装不下1kg的水B. 通过表格数据可知,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大于液体中的声速C. 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质量之比为89:27D. 炼铁工人可以用铜容器来熔化铁卷(I)答题表格一、单项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二、不定项选择题题号10 11 12 13 答案卷(II)实验·应用·推理·探究(本卷满分70分)得分专题一:声与热(本专题满分15分,共2个小题,第14小题7分,第15小题8分)14. 实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过程结论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1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2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3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有关。
(2)探究水的沸腾过程表格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90 92 94 96 98 98 98 98结论○1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方法○2实验中通过来说明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法。
问题讨论○3被相同温度的沸水和水蒸气烫伤,水蒸气烫伤更严重一些,这是因为:。
15. 基础问答、作图和计算:(1)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
使用时,其中一支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裹着湿布。
因为水蒸发时要,所以这支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支的示数。
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水分蒸发越。
(2)下表为研究“海波熔化过程”实验时记录的数据,请根据数据做出海波的熔化曲线。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T/℃32 36 40 44 48 48 48 52 56 60(3)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A.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得分专题二:光现象(本专题满分15分,共2个小题,第16小题9分,第17小题6分)16. 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探究光的反射:过程方法○1如图,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把纸板NOF向后折,在NOF面上(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问题讨论○2如图,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当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B换上光屏,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说明A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现象结论○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把蜡烛移至途中a点,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据此可制成。
把蜡烛逐渐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填“大”或“小”),但像始终是(填“正立”或“倒立”)的。
○2要让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应将蜡烛放在刻度尺的范围内。
方法○3研究光现象时,将一束光看成一条光线,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法。
17. 基础问答、作图和计算:(1)坐在教室里的同学有时看黑板反光导致看不清字,这是由于黑板发生了,在剧院不同角落都能看清屏幕上的像,这是由于屏幕发生了。
(2)如图,请画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的像。
(3)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为。
若镜面沿逆时针旋转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为。
得分专题三:运动和密度(本专题满分14分,共2个小题,第18小题8分,第19小题6分)18. 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测量平均速度:原理○1过程a.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让其自由往下运动,测出小车在斜面上通过前半程的距离s1和小车行驶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1;b.测出小车在斜面上通过全程的距离s和小车行驶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c.计算小车在斜面上后半程运动时间t2和平均速度v2。
项目路程s/c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前半程24 1.2 0.2全程48 2.0 0.24后半程24 ○2○3分析○4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小车运动的时间太短,测量时间较为困难,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改进方案:。
(2)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表格图像实验次数物体m/g V/cm3m/V/(g?cm-3)1 铝块 1 27 10 2.72 铝块 2 54 20 2.73 铁块 1 79 10 7.94 铁块 2 158 20 7.9结论方法○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的。
○2上述实验图像如图所示,图线反映了铁块的实验情况。
○3由数据表格形式变换成图像形式,运用了法。
○4由上述实验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质量。
19. 基础问答、计算:(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
当温度升高时,下列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是:物体的质量,大多数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0~4℃的水的密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一捆铁线,质量是79kg,铁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请算出这捆铁线的长度。
(ρ铁=7.9×103kg/m3)写出解题过程。
得分专题四:综合能力(本专题满分5分,共2个小题,第20小题2分,第21小题3分)20. 请用相关的两个物理知识解释如下场景:寒冷的冬天,小明在跑操时看到同学们呼出“白汽”,看到远处的教学楼的窗玻璃很暗。
21. 如图,F1、F2分别为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焦点,且两个透镜的左焦点重合,请画出图中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完整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