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学原理

安全学原理

第一章:1. 何谓安全,人们安全的认识可分几个阶段? 答: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况(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认识:无知(不自觉)、局部、系统、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

2. 何谓安全指标,本质安全化、危险物质、安全评价和固有危险度?~答:安全指标:在一定条件下,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在完成其功能过程中,所产生的事故损失的可接受水平。

本质安全化:一般是针对一个系统和设施而言,是表明该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达到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

系统可以较为安全的运行,但不表明该系统绝对不会发生事故。

危险物质:一种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他的化学、物理和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制爆炸、燃烧或中毒的的危险物质。

安全评价:是指对于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存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

固有危险度:是只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由于自身功能的需要,必需具备某些设备及物料,其设备及物料失控时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

3 .安全有哪些基本特征,了解安全的基本特征有何作用?答: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安全的随机性、安全的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性、潜隐性。

作用:?4. 安全三要素,安全科学体系应包括那些方面。

?答:三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关系。

安全科学体系: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的哲学层次一一安全观;基础科学层次一一安全学;技术科学层次一一安全工程学;工程技术层次一一安全工程。

5 .安全科学技术何时列为一级学科,其下属有几个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这种划分是否合理?答:在国家标准GB/T13745-T1992《学科分类和代码》中,将安全科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该学科体系是由5个二级学科和27个三级学科组成的。

不合理,2001年三月根据专家的建议和我国的实际需要,将原属于矿业工程二级学科中的安全技术及工程调整为一级学科。

6 .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与技术、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

7 .安全科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从中得到何种启示?答8 .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方面?答:生产领域(安全生产即劳动保护方面)(交通安全及消防与家庭安全)、生存领域(工业污染控制与治理、灾变的控制与预防)9 .我国《安全生产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1990-2000-2020 )»中提出准备重点研究和解决的安全问题是什么?答:工业安全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着重研究重大恶性事故及多次重复发生的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技术,职业卫生工程的研究与应用。

着重研究危害职工的尘肺病的职业病的预防及控制技术。

安全管理的研究和应用,高技术及特殊环境的安全技术。

第二章:1. 什么事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答:马克思主义哲学2. 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答:哲学与科学既同又异,同中有异,他们之间关系是:哲学以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有以哲学为指导,首先哲学依赖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同时,反过来哲学又给与具体科学世界观和一般方法论的指导。

3. 目前人们对安全认识有哪几种类型?答:从事故危害中认识到、从安全与事故的相对存在中认识到、从安全与事故之间的联系中认识到、从安全内容的扩展中认识到、从安全的存在中认识到。

4. 什么是安全规律,狭义和广义的安全规律?答:安全规律,就是安全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

广义: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安全,既大安全的的普遍规律,其内在本质联系,既人与物在其臵于的系统中有符合客观规律的规律运动,具有的安全必然性。

狭义: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规律。

5. 安全规律有哪几种形式?答:生存规律,构成,发展变化规律6. 为什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方针? 答:安全第一是我国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应当贯彻的安全生产方针,其具体含义在:安全第一是我国各级政府、一切生产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和其他部门在生产设计过程中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安全生产,生产必需安全,抓生产必需首抓安全;真正树立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劳动者是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在组织指挥生产和进行生产活动中坚持把安全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来考虑,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完成生产计划,工作任务的前提和头等大事来抓。

安全第一是指我国各级政府、一切生产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和其他部门时时处处都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生产中各个环节都要坚持安全第一。

7. 何谓安全价值,安全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答:安全价值是一种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通过对某些安全措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

内容:降低安全寿命周期投资、安全功能分析、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集体投资和有组织的活动8. 提高安全价值有哪些途径?答:V=F/C (V-安全价值;F-安全功能;~C-安全投入)~F提高C下降;F提高C不变;C略有提高F更大提高;F不变C降低;F略有下降C大幅下降9. 安全价值与生产价值有什么关系?答:生产价值=生产活动x效益系数x安全系数10 .如何看待安全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战略观念,服务观念和开发观念,了解这些新的观念有何作用?答:市场观念:我国企业正向生产经营型转化,从表面~ 看,安全是企业内部的事,似乎与市场无关;实际上,人们对产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产品安全性不好,,容易触电,爆炸等,则无人敢买,也就没有市场。

此外,如果一个企业的安全状况不好,经常出事故,在社会上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企业形象受损,并影响企业经营。

竞争观念:在市场经济中,没有竞争,市场就无法发展,竞争内容很多,当企业实力相当时,某些弱点就会使自己丧失机遇导致失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安全状况,如果某个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事故频繁,其结果是:不仅会由于职工的伤亡和经济效益的下降,使其在竞争中失去中标机会;而且由于企业形象不佳,影响其中标机会。

战略观念:安全战略观念有两个要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方针,搞好安全是利国利民利企业的大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安全的最终目标是使劳动安全成为人民第一需要的必要条件,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服务观念:安全有利于企业完成生产任务,有利于企业安定团结,有利于企业职工家庭幸福。

做好安全工作,是为发展企业生产力服务,是为提高企业效益服务,是为企业员工幸福服务。

开发观念:其一是人才开发,要选拔与培养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人才;其二是智力开发,要引进新的安全管理理论,、安全新技术、先进的安全设施等,为生产创造本质化安全条件。

11.什么是大安全观,为什么要树科学的大安全观?答:如果将生产领域的技术安全扩展的生活安全和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将仅有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名的安全意识,这就是科学的大安全观。

近年来,我国每年意外事故与灾害死亡人数高达10万多,各类事故引发的原因,有70%以上由于人的“三违"一一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其根本在于企业领导、职工和社会大众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

因此,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应成为社会的当务之急,也是国家的战略之策。

12 .试分析科学大安全观的时代背景。

答:事故状况、公众安全观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深入人心、独生子女要求更高标准的安全与健康保障。

高新科技产品给家庭带来风险、缺乏安全科普教育和安全文化知识宣传、必须采取与国际接轨的安全与健康标准化体制。

13 .试述大安全观的内容及其合理性。

答:内容:1.树立“人人要安全,安全为人人"的全民安全意识; 2.树立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教育观; 3.坚持科教减灾的科学观;4.全力发展科学减灾的信息观; 5.树立综合减灾的决策管理观。

14 .试述大安全新兴学科体系的内容。

第三章1. 安全的特点:安全条件与自然科学有关, 安全机制与人体科学和思维科学有关, 安全管理与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

2. 事故特征: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潜在性、在线性、预测性和复杂性。

3. 对付事故的办法:事故发生活吸取经验、进行预防的方法(问题出发型),从系统内部出发,研究系统各部分存在的联系,检查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及其发生途径,通过重新设计或变更操作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性,把事故的可能将地道最小限度(问题发现型)。

4.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现的迫使其有目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生产事故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之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等不良影响,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地事故。

5. 工伤事故地构成要素: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度20种6. 工伤事故的影响因素:人,物,管理,环境的原因,事故处臵情况。

-7. 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象或数学分析,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结果的路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空: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因果关系,说明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后果的理论,它对于人们认识事故本质,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及事故预防都有重要的作用。

8. 事故的因果类型:连续型,多因致果型,复合型。

9. 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时间,按一定的顺序互为因果一次发生的结果。

抽取五个事件中的任何一个,事件链就被破坏,就可以防止事故发生。

10. 系统理论把人、机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

从中发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

着眼于:机械的运行情况和环境的状况如何,是否正常;人的特性如何是否正常;人对系统中危险信号在感知、认识理解和行为响应如何;机械的特性与人的特性是否相容配;人的行为响应时间与系统允许的响应时间是否相容等等。

11. 瑟利模型:在事故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决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人对危险的感觉阶段认识阶段响应阶段,在这些阶段中若处理正确则可以避免事故和损失,否则就会造成事故和损失。

启示:为了防止事故,关键在于发现和识别危险,应具备及时采取避免危险行为的能力。

12. 安德森模型:针对整个系统,瑟利模型没有探究何以会产生潜在危险,没有设计机械及其周围环境的运行过程。

13. 轨迹交叉论:伤害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时间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人和物两个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能量“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发生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