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标准化死亡率
❖ 特点: 两个比较指标可以性质相同,也可以性质不同
两个比较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等
❖ 计算公式:
相对比
甲指标 乙指标
(或 100%)
常用相对比指标
• 对比指标 • 关系指标 • 计划完成指标
对比指标
❖ 定义:指两个同类事物某种指标的比,说明 一个 数为另一个数的几倍或百分之几,两指标 可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 举例: 某市某年肺癌死亡率城区为19.39/10万,郊区为
9.99/10万,则两者相对比为:19.39/9.99=1.94
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男子65355 万人,女 子61228 万人,男女性别比为
65355/61228=1.0674。
关系指标
❖ 定义:指两个相关的、但非同类事物的数量比。
③ 定基比增长速度: 定基比增长速度=定基比发展速度-100%(或1),说明 某现象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速度。见表10-2第(7)栏。 ④ 环比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00%(或1),说明某现 象逐期的变化速度,见表10-2第(8)栏。
表10-2 某医院1998年人力资源发展动态
年 份 医务人员
❖ 计算公式:
关系指标
某一事物的绝对数 另一有关非同类事物的绝对数
k
❖ 举例:
某医院1995年医护人员为875人,同年平均开放病床143 张,医护人员与病床数之比为:(875 ÷ 1436) ×100=61(人),表示该医院每100张病床平均配备61名医护 人员。病床与医护人员之比为:1436÷875=1.64,表示每名 医护人员平均负责1.64张病床。
某正常人的白细胞分类计数构成比
白细胞分类 分类记数
构成比(%)
中性粒细胞
140
70.0
淋巴细胞
50
25.0
单核细胞
5
2.5
嗜酸性细胞
4
2.0
嗜碱性细胞
1
0.5
合计
200
100.0
2.率(Rate)
❖定义:为频率指标,是某现象实际发生数 与可能发 生某现象的总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 的频率或强度。常以百分率(%)、千分率 (‰)、万分率(1/万)、十万分率(1/10 万)等比例基数表示。原则上使算得的率至 少保留1位整数 。
❖ 常用率: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治愈 率等。
率的计算方法:
率
现象实际发生例数 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数
k
K为比例基数,取100、1000、1万或10万 原则:①保留1~2位整数 ②惯例
举例
例:
年龄 0~
15~ 30~ 50~ 85 ~ 合计
某县某年恶性肿瘤死亡统计
人口数 死亡数 死亡专率(1/10万)
占比重。
❖计算公式:
构成比(%)
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个体数 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的个体数总和
100%
构成比的特点:
➢ 各构成部分的相对数之和为100%或1。 ➢ 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构成比重增大,会影响
其他部分相应减少,各构成部分之间相互制 约,其比重的增减互有影响。如正常人WBC 分类计数就属于构成比资料。
第十章 分类变量的统计描述
预防医学教研室 牟素华
第一节 相对数
一、相对数的概念及意义
➢ 是分类变量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 ➢ 相对数(Relative number):是两个有
联系事物的统计指标之比,表示某事物 的相对大小, 便于对比分析。
例:某农村蛲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甲地蛲虫感染156人,乙地蛲虫感染101人 甲地调查244人,乙地调查158人 甲地蛲虫感染率=156/244×100%=63.9% 乙地蛲虫感染率=101/158×100%=63.9% 甲、乙两地都用100做基数, 便于进一步分析 比较。从计算结果来看,甲乙两地蛲虫感染的严 重程度都是一样的。
2)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用来说明事物在一定时期 内发展变化的幅度和速度。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均为比, 可计算定基比和环比。
① 定基比发展速度:是以某基期指标作分母,其他各时 期指标与之相比。见表10-2中第(5)栏。
② 环比发展速度:即以前一时期的指标作基数,以相邻 的后一时期指标与之相比,见表10-2中第(6)栏。
计划完成指标
❖ 定义:说明计划完成的程度,常用实际数达到计划数的百分 之几或几倍表示。
❖
计算公式:
计划完成指标
实际达到数 计划数
100%
❖ 举例:
1.某县原计划在一个伤寒疫区周围的人群对1500名居民接种伤寒 疫苗,而实际上接种了1958人,计划完成指标为: (1958÷1500)×100%=130.5%,即完成了计划的130.5%,也可用倍 数表示,即完成计划的1.305 倍。
2.某县原计划对城区居民1500名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而实际 上之接种了1350人。计划完成指标=(1350÷1500) ×100%=90.5%,即完成了原计划的90.5%。
4.动态数列(dynamic series)
指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包 括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用以说明事物在时 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常用的分析指标有:
356980 11
3.08
232505 22
9.46
205032 142
69.26
121882 443
363.47
20047 107
533.75
936446 725
77.42
注:观察单位数不等的几个率的平均 率不等于这几个率的算术平均值!
3.相对比(Relative ratio)
❖ 定义:表示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如A、B两个 指标之比,说明A为B的若干倍或百分之 几,通常用倍数或分数表示。
二、相对数的种类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很多,按联系的 性质和说明的问题不同,主要分为:率、 构成比、相对比三类。
1.构成比(constituent rate)
❖ 定义:表示事物内部某一构成成分在全部构成中
所占的比例或比重。常以100为比例基数,
故又称为百分比(percentage)。
❖ 用途:常用来表示疾病或死亡的顺位、位次或所
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 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1)绝对增长量:说明事物在一定时间内某指标增减 的绝对数量,表现为两指标之差。
① 累积绝对增长量: 见表10-2第(3)栏,它以各 年份医护人员数-1998年医护人员数。
② 逐年绝对增长量:为相邻两年的医护人员数相 减,见表10-2第(4)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