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摘要】中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然而随着中日贸易的不断发展,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多。

文章从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出发, 以近年来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为依据,归纳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特点,从中国和日本两方面分析了产生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 并提出了中国应从强化政府管理, 改革农业行业协会体制,加快市场多元化等方面入手解决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

【关键词】中国和日本;农产品;贸易摩擦;对策Sino-Japa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Friction andMethodsAbstract:Sino-Japanese tra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ino-Japanese trade,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s also increa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no-Japanese agricultural trade in recent years and according to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lso, from two aspects of China and Japan, i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Finally, it proposes that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reform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association system and accelerate the market diversification of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Key words:China and Jap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Friction Methods一、引言和文献综述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是中日贸易摩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方面,国内外关于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研究文献很多,大多数学者都从中日农产品摩擦的现状、成因以及我国的应对策略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

一方面是对中日贸易摩擦原因的分析:一些学者认为政治因素是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诱因之一。

张慧智(2006) 使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对中日农产品贸易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共存,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进而认为政治因素是两国频繁发生农产品贸易摩擦的诱因①。

高文燕等(2002)也认为中日贸易摩擦迎合了日本右翼反华势力的需要,是日本贸易保护主义、反华势力抬头的表现,因而她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中日经济摩擦还可能更频繁地发生②。

郭健宏等(2002)利用传统的贸易理论分析了贸易战对中日双方经济造成的双重福利损失,进而认为日本的政策制定者在制定贸易政策时,是把政治利益作为首要目标。

日本采取贸易保护的政策一般来说是因为迫于国内利益集团的政治压力③。

许多学者认为导致中日贸易摩擦的原因有日本国内的经济原因和我国的自身原因。

顾国达等(2007)对以农药残留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研究,认为日本所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

针对日本对我国设置的种种技术性贸易壁垒④。

刘文丽(2005)认为我们既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又要在 WTO框架内与日本进行进行严正交涉,迫使日本政府不能随心所欲地修改农产品进口标准⑤。

刘耀魁,李鸥在(2008)指出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其一是本政府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应对中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其二是中国农产品的质量不过关以及农产品的出口市场结①张智慧.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产品贸易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6(4):29-32.②高文燕,杜国功.探析中日经济摩擦现状及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02(4):67-69.③郭建宏,王召.中韩、中日贸易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2(2):69-71.④顾国达,牛晓婧,张钱江. 技术壁垒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中日茶叶贸易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7(6):74-76.⑤刘文丽. 日本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我国的对策[J]. 内蒙古统计,2005(6):19-20.构单一⑥。

另一方面,就针对中日贸易摩擦的各种应对策略方面研究:对于日本对我国农产品采取苛刻的标准和检验检疫措施,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对应的策略。

焦必方,盛晓慧在(2004)中指出虽然关税形式的贸易壁垒已被冲破,但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演越烈,特别是知识产权形式的壁垒,更加隐蔽。

面对这一趋势,中国应加紧对WTO 有关规则和协议的研究,增进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机会;其次要建立有关我国农产品的技术指标体系,使我国农产品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最后,有关知识产权方面,国内的农户特别是农业企业应增强自律和创新意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

对于日本对我国实施的苛刻的贸易壁垒⑦。

石敏俊(2005)建议针对日本的绿色壁垒,我们需及时掌握了解其动态,尽早制定对策,避免不必要的贸易纠纷;加快发展可持续的有机农业,增加有机农产品的出口⑧。

许多学者还提出要加强企业与政府以及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协调,通过政府间的谈判协商、友好往来以及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及时了解日本关于农产品进口方面的动态,使企业能准确了解进而积极应对。

李菊,王厚双(2009)详细论述了日本处理日美贸易摩擦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本经验对中国发展与大国经贸关系的启示。

要从大国崛起的战略角度妥善处理与大国的经贸关系,这里主要指贸易方面的摩擦;政府应该在处理与大国经贸关系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其中从三个方面讲的,外贸发展战略调整,完善外贸体制,对外谈判,为出口企业营造公平的贸易环境。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处理贸易摩擦中的作用;最后从企业角度谈了如何应对贸易摩擦,积极实施市场的多元化战略,加强自律,创造有序的外贸秩序,认真研究国际贸易规则,培养具有国际贸易知识又熟悉各国贸易政策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发生贸易摩擦,贸易争端时最大限度的维护企业的利益⑨。

⑥刘耀魁、李鸥.中日农产品贸易的摩擦分析与展望[J].世界农业,2008,(9).⑦焦必方,盛晓慧.试析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日本对华贸易壁垒形式的变化[J].上海农村经济,2004 年第1O 期.⑧石敏俊.食品安全、绿色壁垒与农产品贸易争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5)1.⑨李菊,王厚双.日本处理大国间相互依存与贸易摩擦矛盾的经验研究[J].日本研究,2009 年第 1 期.本文在分析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产品行业协会以及农产品出口企业“二位一体”的应对策略。

由于只是搜集的国内的研究资料,缺少日本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资料,导致对这一问题分析不够全面,也未做出独到的见解,并且由于时间等原因,未对这一问题作实证方面的研究,这也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二、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现状及特点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额不断增长,而日本是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此外,在金融危机、经济波动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下,2008年和2009年,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出现了负增长,直到2010年,中日农产品贸易才走出困境,恢复增长。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是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问题,但由于中国农产品质量欠佳,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没有取得国际身份证,给中国农产品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日本为维护本国农产品市场,针对中国农产品出台了众多政策措施,激化了两国的摩擦,2002年的冷冻菠菜事件,2004年的禽流感疫情事件,2006年的“肯定列表制度”,以及2008年初发生的“饺子中毒事件”,这一系列事件都是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激烈的集中体现,对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表1 2006年-2010年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状况(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2006年-2010年数据整理而得⑩中国是农业大国,和日本是带水邻邦,连续多年是我国最大农产品进口国。

⑩中国商务部/aarticle/Nocategory/200609/20060903268986.html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食品消费习惯、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中日两国间农产品贸易呈现出较大的互补性,两国间农产品贸易的结合程度以及产业间贸易发展程度较高;另一方面,由于两国资源禀赋、消费偏好等方面的影响,中日农产品贸易又呈现出明显的竞争性。

中国农产品在日本传统型农产品市场上同质产品的竞争较为激烈,而日本在中国新兴农产品市场上高科技含量产品竞争也十分激烈,由于这种竞争趋势影响,在贸易中处于劣势的日本为了挽回颓势而采用各种手段来阻止和限制中国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从而导致两国间贸易纠纷升级和贸易摩擦频发。

随着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和贸易竞争力的不均衡,贸易摩擦日趋激烈,主要趋势特点表现在:1.贸易摩擦领域不断扩大,影响日益增强日本加强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日本以保护国内居民健康为由,在《植物防疫法》中明确规定禁止进口中国的黄瓜、豆角、番茄等蔬菜,后来又对我国的鸡肉、菠菜等农产品加以限制,我国出口受阻的农产品逐渐扩展到整个禽肉食品蔬菜和水产品。

不仅如此,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还涉及到农产品的各个领域,2006 年开始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目前它可谓是世界上最苛刻、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几乎涉及所有农产品。

日本是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伙伴,它推行这一制度,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形势相当严峻,农产品出口企业如履薄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