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节“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画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并解释曲线反映的种群数量变化。
②举例说明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2)能力目标
①熟悉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
②运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①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提高保护环境意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S”型曲线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难点:“S”型曲线与“J”型曲线的区别
3.教学策略
引导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4. 教学用具
PPT、板书
5. 课时安排
10min
6.教学过程
及时间
导入(1)回顾“J”型曲线:通过上一
节课的学习,我们构建了一个种群
增长的数学模型,我们称为“J”
型曲线。
“J”型曲线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2)提出问题:在自然界中,“J”
型曲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1)回忆上一节课内
容,熟悉“J”型曲线
的图形。
回答:食物充足,空
间不限,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等。
(2)普遍认为“J”
型曲线不能持续下
去
回忆上一节内容,
为制造认知冲突
做好铺垫。
做出合理假设()(1)请同学分析为何“J”型曲线
不能持续下去,并加以引导:当种
群数量增加,而它们的食物和空间
有限时,它们的种内竞争会怎样另
外,它们的天敌的数量会怎样则这
个时候种群的出生率会怎样死亡
率呢
(2)教师结合ppt总结:
(1)学生回答种群会
受到环境限制,但仍不
能从种内竞争及出生
率死亡率等方面分析。
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
清楚回答。
(2)学生认同分析。
培养学生的分析
能力,以及逻辑思
维。
并且使学生对
“J”型曲线不能
增长的原因有了
初步的理解,为后
面“s”型曲线的
分析打好基础。
实例证明
教师指出理论需要实例来证
明,并展示介绍高斯的实验:高斯
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只草履虫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发
现图片中并没有像“J”
提醒学生实践是
理论的基础,通过
呈现实验结果,引
7 板书设计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 “S”型曲线
2 K值
3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