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密度测量练习卷

密度测量练习卷

密度的测量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没有天平只有量筒,若要取0.2 kg的煤油(ρ=0.8×103kg/m3),则可以( )
A.用量筒量取200 mL煤油
B.用量筒量取100 mL煤油
C.用量筒量取250 mL煤油
D.用量筒无法办到
2.小岩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酸奶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 )
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B.将酸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酸奶的体积
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
3.在实验室中常用“悬垂法”测木块的密度,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用
量筒测量木块的体积,如图所示,则计算木块密度的公式为( )
A.m
V1B.m
V2+V3
C.m
V3−V2D.m
V3−V2−V1
4.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根据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所示。

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V/cm320 40 60 80
A.20 g,1.0×103kg/m3
B.60 g,0.8×103kg/m3
C.60 g,1.0×103kg/m3
D.20 g,0.8×103kg/m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9分)
5.(2012·内江中考)如图所示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一种方法。

由图可知,该量筒的量程为mL,该物体的体积为mL。

6.小平同学想知道一块均匀大岩石的密度,于是他从这块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它的密度。

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
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

然后用调节
好的天平测小岩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这一小块岩石的质量是g,将其放入装有80 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100 mL,这一小块岩石的密度是kg/m3,它的密度与那一大块岩石的密度(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7.测量大米密度时,小华发现米粒间有空隙,若把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将使密度的测量结果偏。

于是,她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43 g。

又测出48 g大米,放入瓶中,擦干溢出的水,再测这时的总质量。

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总质量为g。

由此可以算出这种大米的密度为kg/m3。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8.(8分)某同学对一蜡块的密度进行测量,实验时使用的铁丝其体积可忽略不计。

他采用的测量方法如下:
(1)如图所示,利用天平称量此蜡块的质量为g。

(2)用细铁丝扎在蜡块上并浸入装有水的量筒中,如图所示,蜡块的体积为m3。

(3)经过计算,该蜡块的密度为kg/m3。

(4)假设在步骤(2)中,此同学用力稍大了一些,将蜡块压到了量筒底部。

这样(选填“会”或“不会”)影响蜡块密度的测量。

9.(11分)(2012·威海中考)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想知道所喝的早餐奶的密度。

于是和小刚到实验室,分别用不同的器材进行了测量。

(1)小明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过程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早餐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早餐奶的总质量为76.2 g;将烧杯中的早餐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早餐奶的体积是cm3;
③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早餐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早餐奶的质量为
g;④经过计算可知,早餐奶的密度为ρ= g/cm3。

(2)实验中小刚发现自己桌上没有量筒,思考了一会儿后,他利用天平、水(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0;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装满水的质量m1;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装满早餐奶的质量m2。

请你根据他测得的物理量计算出早餐奶的
密度表达式ρ= (用字母表示)。

参考答案
1.【解析】选C 。

0.2 kg 煤油的体积为V=m
ρ=
0.2 kg 0.8×103kg/m 3
=0.25×10-3m 3=250 cm 3
=
250 mL,故可用量筒量取250 mL 煤油。

故选C 。

2.【解析】选A 。

在设计实验步骤的时候,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力求减小实验的误差。

因此,本题应该先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再测量倒出酸奶后烧杯和剩余酸奶的质量,这样两者之差就是倒出酸奶的质量,而此时量筒内酸奶的体积也就是倒出的酸奶的体积,这样操作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因而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多余的。

故选A 。

3.【解析】选C 。

由题图可知,V 2是液体和助沉物的总体积,V 3是液体、助沉物和木块的总体积,故木块的体积为V=V 3-V 2,则木块的密度为ρ=m
V =m
V
3−V 2
,故选C 。

4.【解析】选A 。

由图像可知,当液体体积V=0时,所对应的质量m 即为量杯的质量,故量杯的质量m 杯=20 g;要计算液体的密度,可任选表格中的一组数据,如选取第三组数据可得到:m 杯+m 液=80 g,即20 g+ρ液V 液=80 g,故ρ液=
60 g V 液=
60 g
60 cm 3
=
1 g/cm 3
=1.0×103
kg/m 3。

5.【解析】由题图可知量筒的量程为100 mL;未放物体前水的体积V 1=50 mL,放入物体后物体和水的总体积为V 2=60 mL,该物体的体积为V=V 2-V 1=60 mL -50 mL =10 mL 。

答案:100 10
6.【解析】在调节天平平衡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根据“左偏右旋,右偏左旋”的原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由题图所示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可知,小块岩石的质量为m=50 g+3.4 g=53.4 g,小块岩石的体积为V=100 cm 3
-80 cm 3
=20 cm 3
,则小块岩石的密度为ρ=m V
=
53.4 g
20 cm 3
=2.67 g/cm 3=2.67×103kg/m 3
;密度是物质的一
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小块岩石的密度和大块岩石的密度是相等的。

答案:右 53.4 2.67×103
相等
7.【解析】测量大米密度的原理是ρ=m
V ,若把大米间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将使大米的体积偏大,从
而使密度的测量结果偏小;要准确测量大米的密度,关键是准确测量大米的体积,在这里采用的是排水法,即通过测量排开水的体积来测量大米的体积,则排开水的质量为m 排=m 1-(m 2-m 米)=143 g-(151 g-48 g)=40 g,大米的体积为V 米=V 排=m 排
ρ水=
40 g
1 g/cm
3=40 cm 3
,该大米的密度为ρ=
m 米V 米
=
48 g 40 cm 3
=1.2 g/cm 3
=1.2×103
kg/m 3。

答案:小 151 1.2×103
8.【解析】(1)由题图天平右盘所加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可知,此蜡块的质量为m=20 g+10 g+2.0 g=32.0 g
(2)由题图知,量筒的分度值为5 mL,则蜡块的体积为V=140 cm 3
-100 cm 3
=40 cm 3
= 4×10-5m 3
(3)该蜡块的密度为
ρ=m V =32.0 g
40 cm 3=0.8 g/cm 3=800 kg/m 3
(4)因铁丝的体积忽略不计,故将蜡块压到量筒底部也不会影响蜡块体积的测量,所以不会影响蜡块密度的测量。

答案:(1)32.0 (2)4×10-5
(3)800 (4)不会
9.【解析】本题考查液体密度的测量。

(1)①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②由图甲可知,量筒内早餐奶的
体积V=40 mL=40 cm 3
;③由图乙中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可知,烧杯和剩余早餐奶的质量是20 g+ 10 g+4.2 g=34.2 g,则量筒中早餐奶的质量m=76.2 g-34.2 g=42 g;④早餐奶的密度ρ=m
V
=
42 g 40 cm 3
=1.05 g/cm 3。

(2)根据实验原理,要测液体的密度,就要知道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早餐奶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因此求出水的体积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烧杯中装水的质量m=m 1-m 0,烧杯中装水的体积V=
m 1−m 0ρ水
;烧杯中装早餐奶的质量
m=m 2-m 0,早餐奶的体积与水的体积相等,所以早餐奶的密度为ρ=m V
=m 2−m 0m 1−m 0ρ

=
m 2−m 0m 1−m 0
ρ水。

答案:(1)①平衡螺母 ②40 ③42 ④1.05 (2)
m 2−m 0m 1−m 0
ρ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