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ppt3 北师大版

【初中历史】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ppt3 北师大版


根本原因:元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
朱元璋,字国瑞,原名重八, 后取名兴宗,今安徽凤阳。 朱元璋幼时贫穷,1344年入皇 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 的红巾军,1356年攻占集庆路, 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 常遇春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 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 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 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
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朝 政混乱与官员贪污昏庸;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 军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小冰期气 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这些都加重 明朝百姓的负担。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 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随后王自用、高迎祥、李 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事,最后发展成雄踞陕西、 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忠 。 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 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 在煤山自缢,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结束。
宽以待民 休养生息
重典治吏
严惩腐败
软硬并用
宽猛相济
废除丞相
胡惟庸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 个名至实归的丞相。从这个意 义上说,不管他是奸是忠,他 是最后一个敢向皇帝权威挑战 的丞相,胡惟庸被动地改变了 中国历史。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 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的政务,实际上等 于兼任宰相,把君主独断专行扩大到了顶峰。 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置华盖殿、武英 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之后,又置文 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品秩为正五品, 其主要权力只是顾问。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锦衣卫,明朝专有军 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 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 卫司”,后改称“亲军都 尉府”,统辖仪鸾司,掌 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 十五年,改置锦衣卫。作 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 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 驾侍卫、巡查缉捕”,其 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 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 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2.明朝强盛的原因
(1)严惩贪官、整顿吏治。 (2)改革官制、稳定政权。 (3)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3.表
政局稳定、国力强盛。

社会经济恢复发展,耕地面积多大8.5亿亩。
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 市镇经济高度繁荣,萌动向近代文明演进的 趋向。
明朝(1368-1644年 )是中 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 一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 帝,享国276年。
十年底,顺帝又决定变更钞法,滥发纸币,造 成物价飞升。“开河”和“变钞”促使元末社 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材料二:1351年,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民 工挖河时,发现有一独眼石人(韩山童、刘福通事先埋 于河滩)。是时,流传民谣:莫道石人一只眼, 挑动黄河天下反。韩山童、刘福通在永年白鹿 庄聚众三千人,杀白马、黑牛立盟起义,以红 巾为号,“称红巾军”,拥韩山童为明王。 导火索: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开 河变钞。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 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明孝陵。
阅读P74~75.内容,思考:促使明朝强盛的措 施有哪些?明朝强盛的表现有哪些? 措施: 严厉惩治贪污腐败
减免赋役、休养生息、奖励垦荒、轻徭 薄赋、提高手工工匠身份 废丞相、创内阁、设立锦衣卫、迁都 北京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 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 不可摇其根,要安养生息之。 ——《明太祖洪武实录》
第15课
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是哪一朝代的地图? 当时管辖今天泰州的行政机构叫什么?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三国演义》 罗 贯 中
鲁提辖倒拔垂杨柳 《水浒传》 1367年),泰 州兴化白驹场人(今属盐城大 丰市)。1353年,率盐丁起兵, 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 次年,称诚王。1356年,定都 平江(今苏州),次年,降元。 1363年,攻安丰,杀红巾军领 袖刘福通,自称吴王。1367年 秋,平江城破,被俘至金陵, 施耐庵 自缢死。
1.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 建立明朝,定都应天,朱元璋即 明太祖,年号洪武。
朱元璋在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加 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 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 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丈量土 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 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 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 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直接导致明朝灭亡的是什么事 件呢?
阅读P76.内容,思考: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有 哪些?
(1)赋役苛重、土地兼并、农民 破产。 (2)遭遇连年灾荒。
(3)对金用兵,阶级矛盾更加激 化。
第一层:声讨 统治者腐败黑 暗、残酷剥削 镇压人民的罪 行。 第二层:表明 义军身份都是 良民,要拯救 民众,兴仁义 之师。
材料一: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 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材料一中“红巾万千”是指什么事情?原因是 什么? 红巾万千: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 原因:开河变钞、官法滥、刑法重。
元朝末年。政府下令开黄河新河道,和大量发 行纸纱。 元顺帝命工部尚书总治河防,开凿两百八十里 新河道,使黄河东去,合淮河入海,时紧工迫, 官吏乘机舞弊,人民痛苦更深。
明清(鸦片战争之前)时期
第三单元 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 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明清两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清前期在抵御 沙俄和西方殖民者入侵的背景下奠立起今天疆域的基础,各 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大大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 展,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仍然保持领先地位。 明中后期,江南等局部地区工商业市镇勃兴,商品流通 扩大,在经济、社会、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显露出新旧冲 突的征兆,这些因素的发育成长,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 向。 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在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镇压人民、钳制思想、遏制近代化因素成长、阻碍社会变革 的方面带来严重恶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