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提出了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指示,这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对中国对外开放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桥头堡建设已列为云南新的三大战略目标,对于提升云南省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条件,缓解云南省发展当中的瓶颈因素,扩大云南省对东南亚、南亚开放人文交流平台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工作,7月12日至20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全国人大办公厅和国家46个部委、企业,160多人组成的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围绕制定支持云南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指导意见,深入我省各地开展调研工作。

昨日,云南省向桥头堡建设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情况汇报会在昆明举行。

调研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晔晖等调研组全体成员出席并听取汇报。

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在会上致词。

省委副书记李纪恒主持会议并对我省支持配合调研组工作提出要求。

省政协主席王学仁出席会议。

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委托,秦光荣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他说,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云南加快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机遇,也是云南各族人民热切期望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长期以来,国家各部委对云南发展十分关心,此次组成高层次、大规模、强阵容、广领域的联合调研组到云南开展调研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各族人民的关怀和厚爱,充分体现了国家发改委等国家部委对云南的关心和支持。

秦光荣说,云南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具有诸多优势:一是区位条件优越;二是资源丰富,生物、能源、矿产、民族文化、旅游等资源富集;三是具有后发优势,特别是经过西部大开发十年的发展,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云南发展态势、发展环境、发展条件越来越好。

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做出更大贡献。

他表示,云南将全力做好调研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相信通过调研组的辛勤努力,调研工作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形成具有科学性、战略性、操作性、指导性的《指导意见》,为制定桥头堡建设规划打下坚实基础,推动桥头堡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指导帮助云南加快发展,为国家对外开放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听取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正富代表省委、省政府做的汇报后,杜鹰指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对于我国扩大沿边开放,创造睦邻安邻、和谐周边环境、维护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云南以开放促开发、实现加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兴边富民,改变边疆地区贫困落后状况,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杜鹰表示,此次国家部委联合调研后,将形成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政策性文件和相关规划。

调研组要明确“以开放带开发、以开发促开放”的指导思想,在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对西南开放的优劣条件、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基础设施和战略通道建设、产业发展和布局、社会事业发展和兴边富民、体制机制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问题。

调研组全体同志要带着深厚感情搞好调研工作,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协调配合,切实为云南人民做实事、做好事,力争拿出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调研成果。

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建甲,副省长孔垂柱、曹建方、顾朝曦、和段琪,省政协副主席罗黎辉、王学智,省政府秘书长丁绍祥,省政协秘书长车志敏出席汇报会。

省级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

(春城晚报记者王云实习记者李超)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桥头堡建设相关工作,7月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会议,正式启动制定《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指导意见》工作。

会议明确,近期将由国家有关部委组成调研组赴云南,就制定支持云南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指导意见进行调研。

建设“桥头堡”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出席会议并讲话。

秦光荣对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各部委给予云南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对云南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指导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他希望国家发改委和有关部委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云南“桥头堡”建设工作。

云南将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的精神,制定细化相关工作方案,全力以赴配合好国家有关部委赴云南调研的各项工作,为制定桥头堡建设的指导意见做好服务。

我们将进一步抓好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举全省之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推动桥头堡建设早日启动实施。

云南网■云南桥头堡建设大家谈·口岸行系列之七红河州委书记刘一平接受专访时说:红河是中国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记者张波“从红河州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来看,红河是中国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

”6月23日,红河州委书记刘一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如何阐述红河是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刘一平:红河州地处中国-东盟两大市场的结合部,是中国陆路通往东南亚的重要桥头堡。

2009年,全州GDP完成560.88亿元,增长11.2%;完成财政总收入140.29亿元,增长15.3%;口岸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完成进出口总值9.24亿美元;出入境人员累计35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65.8%,河口口岸进出口货运量210万吨,同比增长36.4%,连续7年位居云南省13个国家级口岸之首。

此外,近年来全州围绕打造滇越国际大通道发展规划,不遗余力地推进公路、铁路、机场和红河国际航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路网络已日趋完善,至2009年底,红河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万公里,居全省第三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32.4公里,居全省第二位。

红河机场的前期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目前已正式进入立项审批阶段。

同时还要利用红河这条进入越南的河流优势,积极推进国际航运建设。

记者:红河州提出了构筑对外合作三个平台建设,具体指哪些?刘一平:三个平台是指红河综合保税区物流保障平台、红河工业园区产业支撑平台、河口口岸和金水河口岸经贸合作平台。

目前,红河州与越南老街双方已划定5.35平方公里的经济合作区。

双方还将进一步合作共建工业产业与贸易区,加强经贸合作与交流。

正在积极申报建立红河综合保税区。

河口口岸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0多亿元,金水河口岸总体规划方案已出台。

河口口岸北山片区已列入规划,将投资12亿元。

国际化出入境口岸管理进一步加强,商务考察人员可落地签证,一站式通关已部分实现。

工业园区累计投资89亿元,年新增投资20余亿元,园区地跨开远、蒙自、个旧,建设了冶金、化工、高新技术、出口加工等门类齐全的项目,园区先后建成200万吨钢铁、120万吨成材等项目,完成工业总产值91亿元。

红河州已被确定为云南省的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区域化国际物流中心将落户蒙自。

红河州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北回归线上的绿色家园。

记者:在桥头堡建设中,红河存在的主要困难有哪些?刘一平: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中,红河和越南老街在口岸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取得明显成效,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双方中央政府正式批准,在政策体系上没有支撑点,这必将为今后全面合作建设带来障碍。

另一方面,国家层面上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目前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鼓励政策和措施。

此外,申报建立红河综合保税区面临诸多压力,上报审批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多道门槛。

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口岸现有规模小,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河口、金水、平河口岸建设需投入资金21亿元,所需资金来源仍然是一大难题。

在桥头堡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州一级通过长期努力能够解决的,但政策层面的问题,只能请求国家、省有关部门给予大力帮助和协调,得到重点支持。

云南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号角声正嘹亮地吹响,占据沿边之利的云南省8个沿边州市,纷纷迅速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努力抢抓重大历史机遇,谋求在这个重大战略的实施中,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的跨越发展。

恰逢第18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第3届南亚国家商品展的举办,8个沿边州市借这个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经贸合作交流的大平台,努力展示自己开放的形象,推介具有竞争优势的合作项目,广寻商机,努力打造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前沿窗口。

抢打区位通道牌在本届展会中,沿边优势、通道优势,成为沿边各州市宣传推介自己的主题,在云南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大背景下,优越的区位条件,加速推进的大通道建设,给这些州市增加了底气,增添了信心。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越南,靠近东南亚,拥有河口、金水河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处于云南通往越南及东南亚的重要通道上,是云南连接太平洋、东南亚的重要枢纽。

通道建设成为红河推销自己的重要亮点:昆明至河口公路的高速化,中越红河大桥建成通车,玉蒙、蒙河铁路工程进度加快,云桂铁路红河段启动实施,红河已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区域性合作的前沿地区和重要通道。

在保山市的布展区,远远就可以看到展台上方一行醒目的大字:保山——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

保山市走向南亚的前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同时面对猴桥、瑞丽、畹町、清水河、片马等国家级口岸,距离均在240至289公里范围的居中位置。

保山正致力于全面打通南亚的陆路大通道,促进中国与南亚17亿人口的两大区域市场对接,使保山成为云南乃至全国通向南亚的重要物资、贸易集散地。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也把独特的区位优势作为对外宣传推介、招商引资的最靓名片。

德宏州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503公里,处于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区域、南亚经济区域的交汇点上,该州5个县市除梁河外,其他4个县市都在边境线上,拥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章凤、盈江两个国家级二类口岸,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路口岸和实施对外互利合作战略的重要窗口。

德宏州正利用这一优势,积极融入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建设之中。

巧打优惠政策牌面对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重大历史机遇,沿边各州市结合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纷纷向来自省内外、东南亚、南亚的客商抛出招商引资的“红绣球”,拿出丰厚的条件,吸引海内外客商到各州市投资兴业。

临沧市今年提出了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100亿元的目标。

为了实现该目标,临沧市着力打造良好的软环境,努力创造一流的经济发展环境;“请进来”“走出去”并举、“引资”“引智”并重、国内引资和国外引资并行,以周到细致的服务亲商,创新引资方式,扩大引资规模,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临沧发展的第一要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