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云南桥头堡建设目标及意义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云南桥头堡建设目标及意义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云南桥头堡建设目标及意义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状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这一重要论断,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截至“十一五”末,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法制环境下,基本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方式,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进一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

“十一五”末期间,我国在深化财税、金融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宏观调控体系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了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整个市场经济良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宏观环境。

二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提出的背景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单一的市场已经不再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要求。

面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我们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改善民生,如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结构更加合理,如何更快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在短时间内缩小城乡差距,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如何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如何赢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提高综合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现代化。

而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党和政府的面前,因此我们提出了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带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决策。

为加快云南省经济发展,发挥云南地理优势,使云南省经济发展能进一步带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经济融入东南亚国际市场。

党在十七大中提出要“提升沿边开发水平”,这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一个国家发展战略,在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明确指出,云南要充分发挥我国通往中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优势,深化同中南亚、南亚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延边开放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至此桥头堡建设被正式提及。

三云南桥头堡建设的目标桥头堡建设是立足云南、面向西南、服务全国的全局性工程,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中央赋予桥头堡建设的重大使命,力争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20年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战略通道、合作平台、产业基地、交流窗口、生态屏障,推动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的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战略通道。

通道是建设桥头堡的重要支撑,有通道才有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内联西南、西北和中原腹地等国内经济区,外接东南亚、南亚,进入印度洋的战略通道。

一是提升现代交通运输网络。

重点是加快昆明枢纽和泛亚铁路东中西线工程建设,加快公路改造,加快昆明新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

二是加快口岸建设。

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提升口岸的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

三是加快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使云南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通道。

四是推进信息通道建设,使云南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的信息交换枢纽。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合作平台。

合作是建设桥头堡的重要环节,我们将巩固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区域合作,推动形成稳定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合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云南—泰北、云南—老北、云南—越北、云南—印度西孟加拉邦双边合作机制,拓展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先行优势。

二是搭建政府合作平台。

推动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在昆明设立领事机构,建立我国与周边国家高层间的定期或不定期互访、会晤、协调机制。

三是搭建经贸合作平台。

扩大和提升昆明泛亚国际商务港,办好昆交会、旅交会、泛亚石博会、南亚国家商品展、东盟华商会、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和中越、中老、中缅边交会等重要经贸活动,加快建设中越、中老、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产业基地。

云南有丰富的生物、矿产、水能、文化、旅游资源,与周边国家的产业互补性很强。

我们将依托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兴科技、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把云南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

一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巩固提升烟草、旅游、电力、矿产、生物五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主动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培育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市场广阔、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着力在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尤其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和现代旅游业发展。

二是发展进出口加工企业,形成集加工、商贸物流于一体的进出口加工基地。

三是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形成以航运为先导、路运为基础、铁运为重点、水运为补充、管运为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格局。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交流窗口。

云南地处中华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交汇地。

我们将充分发挥毗邻东南亚及南亚的区位优势、多民族的文化优势和源远流长世代友好的交往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在增进了解互信、促进彼此友谊、维护边境安宁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二是加强教育交流,使云南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教育基地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三是加强科技交流,使云南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科技合作的示范基地。

四是加强民间交往,使云南成为展示我国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窗口和我国开展对外民族宗教对话的平台。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生态屏障。

云南地处金沙江、珠江两条国内河流和澜沧江、怒江、红河、伊洛瓦底江四条国际河流的上游,云南的生态建设对流域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我们将着力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维护流域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

一是建设“森林云南”,努力把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

二是推进节能减排,加强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稳步改善环境质量。

三是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生态产业、环保产业和生态服务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意义首先,“桥头堡”建设不同于我国其他的区域发展规划,其在国家战略、地缘政治与周边外交、沿边开放与能源安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和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等方面,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周边是首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重要外交方针,营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深化我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互利合作。

推进这项战略,有利于深化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和友好合作,确保国家的长远战略利益。

二是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开辟新的从陆路连接印度洋的贸易和能源资源通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边地区的开放和发展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打通从云南到缅甸的交通和油气管道,可从缅甸西南海岸直通印度洋,有利于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三是为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推动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随着“桥头堡”建设的推进,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将由内陆边远地区变为开放前沿,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改变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封闭落后的面貌。

其次,云南桥头堡的建设有利于云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调剂之下,云南正好抓住国家建设云南桥头堡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

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

而农村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却很大,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云南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着力扩大内需,积极参与西南地区各省市合作,尤其是面向西南亚国家,云南一定能够抓住机遇,推动低碳经济取得新进展。

再次,云南桥头堡的建设有利于推动西南经济融入国际大舞台。

未来五年经济发展,滇中经济区明确列入国家规划,“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中,第十八章专章谈“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其中第一节即“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明确“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网络,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加快推进油气管道和主要输电通道及联网工程。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生态工程,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并提出“坚持以线带串点、以点带面,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区域战略合作,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因此,在云南建设桥头堡的重大窗口之下,使得西南及西北地区的经济走向东南亚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为进一步将西南经济融入国际大舞台提供了可能,增强地区经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力。

第四,云南桥头堡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社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市场环境,云南桥头堡的建设正好为云南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首先,面对与国际的合作,我们在政治方面要让国际市场信任:我们是一个开放、稳定、民主的政治环境,我们的市场经济体系是完善的,我们的法制环境是健全的,我们的合作是有诚意的,而且是公开,透明、平等、双赢的过程。

同时通过与国际的合作反作用于我们的政治的建设,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基础的。

其次,在经济方面,通过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为我们的企业走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能够进一步发挥地区特色产业的优势,增强区域竞争力,为我省转型跨越发展,顺应转型潮流,遵循经济规律,充分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地区成功转型的经验,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坚持把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作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明晰方向、探索路径、完善政策措施,力求尽快实现重大突破;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建议“桥头堡”建设的核心是开放,包括开放的思想和开放的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