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格检查教(学)案_一般检查与头颈部检查

体格检查教(学)案_一般检查与头颈部检查

参评教案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年 级:二年级专业、层次:药剂、检验专业(中专)教 师: 专业技术职务:学 时:2 学时授课题目(章节)第二章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一、 目的要求 1 .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2 .掌握头部及头部器官、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临床医学概要教材三、教学时间分配 总共为 2 学时,其中: 1 .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40 分钟 2 .掌握头部及头部器官、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40 分钟四、重点难点 1 .体温测量方法及误差原因 2 .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及记录内容 3 .颈静脉充盈的标准及临床意义4 .甲状腺及气管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五、授课方式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投影,辅以启发性提问六教学内容一、一般检查一)一 般状态检查 10 分 钟1 .性别2 .年龄3 . 生 命 征 ( vital sign )① 体温:口、肛、腋温测量方法1.口测法:先用 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 5 分钟后 拿出来读数,正常值为 36.3~37.2℃。

此法禁用于神志不清病人和婴幼儿。

嘱 病人不能用牙咬体温计,只能上下唇啜紧,不能讲话,防止咬断体温计和脱出。

2.腋测法: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

擦干腋窝汗液, 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 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 36~37℃。

3.肛测法: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

病人仰卧位,将肛表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 慢插入肛门,深达肛表的 1/2 为止,放置 3 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 36.5~37.7℃。

正常人的体温在 24 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 1℃。

生理情况下,早 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

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 高。

② 呼吸、脉搏、血压测量方法呼吸呼 吸 是 呼 吸 道 和 肺 的 活 动 。

人 体 通 过 呼 吸 ,吸 进 氧 气 ,呼 出 二 氧 化 碳 ,是 重 要 的 生 命 活 动 之 一 ,一 刻 也 不 能 停 止 ,也 是 人 体 内 外 环 境 之 间 进 行 气 体 交 换 的 必 要 过 程 。

正 常 人 的 呼 吸 节 律 均 匀 ,深 浅适宜。

( 一 )呼 吸 正 常 值 平 静 呼 吸 时 ,成 人 16~ 20 次 /分 ,儿 童 30~ 4 0 次 / 分 ,儿 童 的 呼 吸 随 年 龄 的 增 长 而 减 少 ,逐 渐 到 成 人 的 水 平 。

呼 吸 次 数 与 脉 搏 次 数 的 比 例 为 1∶ 4。

( 二 )呼 吸 计 数 法 呼 吸 的 计 数 可 观 察 病 人 胸 腹 部 的 起 伏 次 数 ,一 吸一呼为一次呼吸;或用棉絮放在鼻孔处观察吹动的次数,数 1 分钟的棉絮摆动次数是多少次即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 三 )两 种 呼 吸 方 式 人 正 常 呼 吸 有 两 种 方 式 ,即 胸 式 呼 吸 和 腹 式 呼 吸 。

以 胸 廓 起 伏 运 动 为 主 的 呼 吸 为 胸 式 呼 吸 ,多 见 于 正 常 女 性 和 年 轻 人 ,也 可 见 于 腹 膜 炎 患 者 和 一 些 急 腹 症 患 者 ;以 腹 部 运 动 为 主 的 呼 吸 为 腹 式 呼 吸 ,多 见 于 正 常 男 性 和 儿 童 ,也 可 见 于 胸 膜 炎患者。

(四)呼吸频率的改变1 . 呼 吸 增 快 ( > 2 4 次 / 分 ): 正 常 人 见 于 情 绪 激 动 、 运 动 、 进 食 、 气温增高。

异常者见于高热、肺炎、哮喘、心力衰竭、贫血等。

2 . 呼 吸 减 慢 ( < 1 0 次 / 分 ): 见 于 颅 内 压 增 高 , 颅 内 肿 瘤 , 麻 醉 剂、镇静剂使用过量,胸膜炎等。

(五 )呼 吸 深 度 的 改 变深 而 大 的 呼 吸 为 严 重 的 代 谢 性 酸 中 毒 、糖 尿 病 酮 中 毒 、尿 毒 症 时 的酸中毒;呼吸浅见于药物使用过量、肺气肿、电解质紊乱等。

(六 )呼 吸 节 律 的 改 变1.潮 式 呼 吸 :见 于 重 症 脑 缺 氧 、缺 血 ,严 重 心 脏 病 ,尿 毒 症 晚 期 等病人。

2.点 头 样 呼 吸 : 见 于 濒 死 状 态 。

3.间 停 呼 吸 :见 于 脑 炎 、脑 膜 炎 、颅 内 压 增 高 、干 性 胸 膜 炎 、胸膜恶性肿瘤、肋骨骨折、剧烈疼痛时。

4.叹 气 样 呼 吸 : 见 于 神 经 官 能 症 、 精 神 紧 张 谨 忧 郁 症 的 病 人 。

脉搏心 脏 舒 缩 时 ,动 脉 管 壁 有 节 奏 地 、周 期 性 地 起 伏 叫 脉 搏 。

检 查 脉 搏 通 常 用 两 侧 桡 动 脉 。

正 常 脉 搏 次 数 与 心 跳 次 数 相 一 致 ,节 律 均 匀 ,间 隔 相 等 。

白 天 由 于 进 行 各 种 活 动 ,血 液 循 环 加 快 ,因 此 脉 搏 快 些 , 夜 间 活 动 少 , 脉 搏 慢 些 。

婴 幼 儿 130~ 150 次 /分 , 儿 童 110~ 120 次 /分 , 正 常 成 人 60~ 100 次 /分 , 老 年 人 可 慢 至 55~ 75 次 /分 , 新 生 儿 可 快 至 120~ 140 次 /分 。

(一 )常 见 的 异 常 脉 搏1 . 脉 搏 增 快 ( ≥ 1 0 0 次 / 分 ): 生 理 情 况 有 情 绪 激 动 、 紧 张 、 剧 烈 体 力 活 动 ( 如 跑 步 、 爬 山 、 爬 楼 梯 、 扛 重 物 等 )、 气 候 炎 热 、 饭 后、酒后等。

病理情况有发热、贫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 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2.脉 搏 减 慢( ≤ 60 次 /分 0:颅 内 压 增 高 、阻 塞 性 黄 疸 、甲 状 腺 机能减退等。

3 . 脉 搏 消 失 ( 即 不 能 触 到 脉 搏 ): 多 见 于 重 度 休 克 、 多 发 性 大 动 脉炎、闭塞性脉管炎、重度昏迷病人等。

(二)脉搏的计数法1.直 接 测 法 :最 常 选 用 桡 动 脉 搏 动 处 。

先 让 病 人 安 静 休 息 5~ 10 分 钟 ,手 平 放 在 适 当 位 置 ,坐 卧 均 可 。

检 查 者 将 右 手 食 指 、中 指 、 无 名 指 并 齐 按 在 病 人 手 腕 段 的 桡 动 脉 处 ,压 力 大 小 以 能 感 到 清 楚 的 动 脉 搏 动 为 宜 ,数 半 分 钟 的 脉 搏 数 ,再 乘 以 2 即 得 1 分 钟 脉 搏 次数。

在桡动脉不便测脉搏时也可采用以下动脉: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

肱动脉—位于臂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处。

股动脉—大腿上端,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一个强大的搏动点。

2.间 接 测 法 :用 脉 搏 描 记 仪 和 血 压 脉 搏 监 护 仪 等 测 量 。

具 体 使 用 方法看仪器说明书。

血压( 一 )血 压 的 产 生 推 动 血 液 在 血 管 内 流 动 并 作 用 于 血 管 壁 的 压 力 称 为 血 压 ,一 般 指 动 脉 血 压 而 言 。

心 室 收 缩 时 ,动 脉 内 最 碻 的 压 力 称 为 收 缩 压 ;心 室 舒 张 时 ,动 脉 内 最 低 的 压 力 称 为 舒 张 压 。

收 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

( 二 ) 血 压 的 正 常 值 正 常 成 人 收 缩 压 为 12~ 18.7kPa(90~ 140mmH), 舒 张 压 8~ 12kPa(60~ 90mmHg)。

新 生 儿 收 缩 压 为 6.7~ 8.0kPa(50~ 60mmHg), 舒 张 压 4~ 5.3kPa(30~ 40mmHg。

在 40 岁 以 后 , 收 缩 压 可 随 年 龄 增 长 而 升 高 。

39 岁 以 下 收 缩 压 < 18.7kPa(140mmHg),40~ 49 岁 < 20kPa(150mmHg),50~ 59 岁 < 21kPa(160mmHg), 60 岁 以 上 < 22.6kPa(170mmHg)。

(三)血压测量法一般选用上臂肱动脉为测量处,病人取坐位, 暴 露 并 伸 直 肘 部 ,手 掌 心 向 上 ,打 开 血 压 计 ,平 放 ,使 病 人 心 脏 的位置与被测量的动脉和血压计上的水银柱的零点在同一水平 线 上 。

放 尽 袖 带 内 的 气 体 ,将 袖 带 缚 于 上 臂 铁 过 紧 或 过 松 ,并 塞 好 袖 带 末 端 ,戴 上 听 诊 器 ,在 肘 窝 内 摸 到 动 脉 搏 动 后 ,将 听 诊 器 的 头 放 在 该 处 ,并 用 手 按 住 稍 加 压 力 。

打 开 水 银 槽 开 关 ,手 握 所 球 , 关 闭 气 门 后 打 气 , 一 般 使 水 银 柱 升 到 21~ 24kPa(160~ 180mmHg)即 可 。

然 后 微 开 气 门 ,慢 慢 放 出 袖 带 中 气 体 ,当 听 到 第 一 个 微 弱 声 音 时 ,水 银 柱 上 的 刻 度 就 是 收 缩 压 。

继 续 放 气 ,当 声 音 突 然 变 弱 或 或 水 银 柱 上 的 刻 度 为 舒 张 压 。

如 未 听 清 ,将 袖 带 内气体放完,使水银柱降至零位,稍停片刻,再重新测量。

4 . 发 育 与 体 型 10 分 钟① 判断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 胸 围 = 1/2 身高 ; 两 手 距 = 身 高 ; 坐 高 = 下 肢 长 度 ② 三种体型 无 力 型 (瘦 长 型 ); 超 力 型 (矮 胖 型 ); l 正力型(均称型) ③ 异常:巨人症、侏儒症、呆小病、佝偻病 5 .营养 ① 营养状态分三个等级:良好、中等、不良 ② 异常:营养不良、肥胖 6 .意识状态 ① 正常:清楚 ② 意识障碍程度分为: ①嗜睡-持续睡眠状态,能唤醒,很快又入睡 ②意识模糊-定向障碍(时间、颠倒、人物) ③ 昏 睡 - 熟 睡 状 态 ,不 易 唤 醒 ,醒 时 答 话 含 糊 或 答 非 所 问 ④昏迷 (1)轻 度 昏 迷 : (2)中 度 昏 迷 : (3)深 昏 迷 : 谵 妄 - 意 识 模 糊 、 定 向 力 丧 失 、 感 觉 错 乱 (幻 觉 ,错 觉 ) 躁动不安,言语杂乱7 .面容与表情:( 1).急 性 病 容 :潮 红 . 不 安 .呼 吸 急 促( 2).慢 性 病 容 :憔 悴 . 灰 暗 或 苍 白 .目 光 黯 淡( 3) .贫 血 病 容 :苍 白 .无 力( 4) .二 尖 瓣 面 容 :两 颊 及 口 唇 发 绀( 5) .甲 亢 面 容 :面 容 惊 愕 .眼 裂 大 .突 眼 .目 光 闪 闪 有 神 . 不安烦躁易怒( 6) .粘 液 性 水 肿 面 容 : 面 色 苍 白 , 浮 肿 , 脸 厚 面 宽 , 目光呆滞, 反应迟钝, 眉毛稀疏( 7 ).满 月 脸 :面 如 满 月 , 皮肤发红,伴痤疮( 8) .肢 端 肥 大 症 面 容 : 头颅增大,面长颌大,眉弓及两颧隆起,唇舌肥厚, 耳鼻增大8 .体位1.自 主 体 位 : 身 体 活 动 自 如 , 不 受 限 制2.被 动 体 位 : 患 者 不 能 自 己 调 整 或 变 换 身 体 的 位 置3.强 迫 体 位 : 为 减 轻 痛 苦 , 被 迫 采 取 某 种 体 位 如 强 迫 坐 位 ( 端 坐 呼 吸 )、 强 迫 侧 卧 位 、 强 迫 仰 卧 位 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