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的含量在细胞中相对稳定,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B.淀粉、肝糖原、纤维素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相同C.肽链在核糖体合成后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才具备特定功能D.RNA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2.右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酶、抗体、激素都在⑦上合成B.结构④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C.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①②⑤膜成分更新越快D.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依赖结构⑧的参与3.有关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载体和能量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葡萄糖跨膜运输都需要篦量4.右图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叶肉细胞中过程⑤产生的ATP可用于过程⑥中C3的还原B.人体细胞中过程②⑤进行的场所不同,但都能合成A TPC.过程①④⑤都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D.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都位于细胞质基质5.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CaCO3的目的是为了充分研磨,以利于绿叶中的色素的提取B.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C.色素带的宽窄取决于液泡中色素含量的多少D.不同色素带在滤纸上的呈现可以是带状或同心环状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合成都需要经过转录,某些酶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B.酶活性受环境温度影响,所以酶制剂应保存于最适温度C.只要含有某种酶的基因,细胞中就会有相应的酶存在D.90℃高温会使Taq酶(DAN聚合酶)失去催化活性7.hok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R1质粒上,编码产生一种毒蛋白,会导致自身细胞裂解死亡,基因sok也在R1上,转录产生的sok mRNA能与hok mRNA结合,这两种mRNA结合形成的产物能被酶降解,从而阻止细胞死亡。
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 sok mRNA和hok mRNA碱基序列相同B当sok mRNA存在时,hok基因不会转录C.不含R1质粒的大肠杆菌可被自身这种毒蛋白杀死D. 当sok mRNA不存在时,大肠杆菌细胞可能裂解死亡8.控制小麦粒色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
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
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A. 4种B.5种C.9种D.10种9.已知小麦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分别由D、d和T、t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现利用下图所示两种育种方法获得抗倒伏抗病的植株,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②③④表示的基因组成分别为Dt、DDTT、ddTTB.两种育种方法都是为了获得ddTT,但所需时间不一样C.图中两种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D.图中⑥代表的含义是连续多代自交、选纯的过程10.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B.进化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文库的变更过程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引起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共同进化对被捕食者不利11.犬细小病毒(CPV)单克隆抗体(Cpv McAb)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及病毒的复制,进而杀灭幼犬体内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Cpv McAb的制备过程中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B.给幼犬注射CPV后,CPV的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反应C.在获得能分泌Cpv McAb的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中需进行一次筛选D.对杂交细胞培养时,需要无菌无毒环境,且温度、气体环境等条件要适宜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大大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处于稳定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C.生态系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13.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某种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类似物的种类是该实验唯一自变量B.该实验证明激素类似物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实验证明乙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是10 mol·L-1D.若探究10μmol·L-1甲、乙对该种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4组实验14.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使细胞分离开来B.考虑到实验颜色的干扰,检测还原性糖时通常用甘蔗汁而不用西瓜汁C.对酵母菌计数时,培养液滴满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后观察计数D.细菌或动物的红细胞均可用于制备纯净的细胞膜15.右图中两条曲线表示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①可表示森林火灾前后的演替过程B.曲线②可表示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过程C.M、N点物种组成基本不会发生改变D.①类型的演替速度明显快于②类型16.科研人员对某封闭小岛连续两年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B.第二年9至11月份社鼠种群密度处于恢复状态下C.决定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迁入、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D.若研究该岛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上进行17.下列关于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预冷的体积分数95%的酒精后用玻璃棒要轻缓搅拌D.调节NaCl溶液浓度至0.14 mol·L-1,过滤后取滤液进行后续步骤的操作C.在剪碎的植物中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地研磨D.向溶有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适量二苯胺试剂后溶液即呈蓝色18.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原因是基因重组B.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实验失败C.标记噬菌体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细菌D. 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上清液的放射性都会变强19.在人体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突触,下图表示兴奋传来后这两类突触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情况(乙酰胆碱和Gly为神经递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酰胆碱和Gly都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受到刺激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B.Gly作用于突触2的突触后膜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C.a→b段电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Na+的迅速内流D.突触1与突触2的突触后膜也可能是神经元细胞体的一部分20.下列关于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叙述,正确的是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细胞呼吸方式相同B.果酒制作过程中,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有利于发酵形成更多的果酒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D.果醋发酵过程中,适时通过充气口充入氧气,有利于果醋的形成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对下列遗传图解的理解,叙述错误的是A.③⑥过程发生了基因的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B.①②④⑤过程中发生减数分裂C.③过程具有随机、均等性,所以Aa的子代占所有子代的1/2D.图2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1/42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B.加酶洗衣粉中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C.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D.采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同卵多胚的数量是有限的23.某生物体内的嘌呤碱基占总数的44%,嘧啶碱基占总数的56%,该生物可能是A.烟草花叶病毒B.HIV C.T2噬菌体D.果蝇24.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因此不能发生渗透作用B.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C.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促使细胞扩散和无限增殖D.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可用于分解抗原或衰老的细胞器选项实验操作操作目的A 吡罗红甲基绿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细胞DNA、RNA的分布B 利用洋葱鳞片叶表皮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C 新鲜菠菜叶置于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D 用18O标记的水培养小球藻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全部来自水26.(9分)下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及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乙表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CO2浓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表l是研究者在适宜温度等条件下采用人工实验模拟CO2浓度倍增和干旱所得的实验数据,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E点后曲线保持水平不变,此时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若图中其他条件不变,温度上升5℃,则E点将向方向移动(选填“左上”“左下”“右上”或“右下”)。
图中C点对应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中磷酸的移动方向是。
(2)据图乙可知,与20℃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其原因是。
当CO2浓度低于300μmol·L-1时,28℃条件下植物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15℃,原因可能是。
(3)干旱可导致叶肉细胞中光合色素含量减少,供给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过程减弱。
干旱下,与大气CO2浓度相比,CO2浓度倍增能使光饱和点(选填“增大”或“减小”)。
(4)由表1实验结果可知,在干旱条件下,CO2浓度倍增不仅能提高,还能通过提高利用效率,增强抗旱能力。
27.(7分)BAK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促凋亡基因,癌细胞内的BAK基因表达异常。
将体外扩增的BAK基因导入癌细胞,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途径。
请分析回答:(1)正常细胞生命历程包括等过程,细胞凋亡是由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内的发生了突变而导致的。
在癌变细胞内,BAK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
(3)实验小组为验证导入BAK基因在胃癌细胞中大量表达对胃癌细胞产生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并得到如图的结果,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
①用胰蛋白酶处理胃癌组织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②将分散的单个细胞,等量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细胞,向乙组细胞中导入不携带BAK基因的载体,向丙组细胞导入;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5d,统计各组活细胞数,并从分子水平上比较BAK蛋白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