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市重点名校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

郑州市重点名校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

郑州市重点名校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依次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A.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却舍弃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被典韦打败,蜀军被断了咽喉之路,街亭的丢失让诸葛亮非常生气,他想起刘备临死前嘱咐他的话“吾观马谡,言过其实也”,后悔不已,悲痛地斩了立下军令状的马谡。

B.石秀、杨雄、时迁前往梁山途中投宿祝家店时,时迁因为偷了店中的报晓鸡而被抓,为救时迁,宋江三打祝家庄,首战失利,第二次擒了扈三娘,第三次施“里应外合”之计,用钟离父子等内应,宋江外攻,这样才大破了祝家庄。

C.火焰山挡住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之路,孙悟空便去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灭火,铁扇公主因为红孩儿被观音收走而痛恨孙悟空,坚决不借。

孙悟空凭借智慧变成红孩儿、变成牛魔王,还请来托塔李天王和天兵天将帮助,才借出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火。

D.贾母带刘姥姥到了怡红院,妙玉得知贾母不喝“六安茶”,便为她泡制了珍贵的“老君眉”,妙玉还悄悄地将林黛玉和薛宝钗叫入到耳房中,专门替她们泡制了一壶茶,并告诉黛玉说,烹茶的雪水采自玄墓蟠香寺,已经存放五年有余,味道十分上乘。

2.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点明友人送别的地点,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B.颔联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种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C.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3.文化知识。

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有描写行酒令的场景。

有时,人们当筵赋诗,不成的人就要罚酒三杯。

古人罚酒时,用_________这种酒杯比较合适。

A.觥B.白C.瓢D.杯杓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郭沫若,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课文《天上的街市》《白杨礼赞》《屈原》都是他的作品。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代表作。

其代表诗作还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D.童话和寓言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独特的风景线,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这些伟大的作品都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

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小说通过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反复无常的态度变化,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C.官员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除”,拜官授职;“擢”,提升官职;“谪”“迁”,都是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D.“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代表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比如孔子、老子、墨子和儒家、法家、道家等。

6.某中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请你参加。

(1)为更好地开展活动,学校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了解他们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项目类型。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调查结果。

(不得出现具体数字)(2)调查情况,校团委选择了民族剪纸、对联、中医药三个项目开设兴趣课程,面向全体同学招收学员。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项目,写一则申请书,格式正确,署名夏华。

(3)对联课程班学员举行对联比赛,请你把他们拟写的对联补充完整。

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_________迎新春。

精准扶贫,同_________小康路;科学施政,共吟盛世歌。

(4)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学习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中医药课程让我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

我们通过去基地参观,亲手种植、观察并记录药植物生长过程,设计植物名片二维码,(甲)制作中药标本,书签、山楂丸、香包等,学习简单的按摩技艺等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探究意识、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让中医药文化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乙)不仅能促进青少年积极私扬中华传统文化,也能普及中医药知识。

(甲)处划线句子有一个标点运用不当,应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乙)处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名句默写。

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竹篱茅舍,___________________。

(白朴《越调·天净沙·冬》)登山,则情满于山。

杜甫登临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壮志豪情;王安石登上飞来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政治抱负;温庭筠行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商山晨景之中,却仍无法抑制思乡的愁绪。

8.阅读该名著片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只见那伙客人在车子上听得“斩”字,数内一个客人,便向怀中取出一面小锣儿,立在车子上,当当地敲得两三声,四下里一齐动手。

又见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A,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便望监斩官马前砍将来。

众士兵急待把去搠时,那里拦得住?众人且簇拥蔡九知府逃命去了……只见那人丛里那个黑大汉,抡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

晁盖等却不认得,只见他第一个出力,杀人最多。

晁盖猛省起来:“戴宗曾说,一个A,和宋三郎最好。

”晁盖便叫道:“前面那好汉,莫不是A?”那汉那里肯应?火杂杂地抡着大斧,只顾砍人。

选文中的A是《水浒传》中哪位人物?请写出他的姓名和绰号。

该文段体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二、阅读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余杭四月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的意思是:四月里的杭州,天空晴朗,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

“生意”意为生机。

B.颔联通过“酒”等意象,托物言志,抒发伤春惜春之感。

C.颈联描写怡人的美景:春涨水满,船行水上,轻快如飞,微风轻拂,薄薄的衫袖翩翩起舞,在水中映出美丽的影子。

面对如此景色,人的心情也高兴起来。

D.尾联写出了农事的繁忙,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

E. 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日乡村风俗图,风景如画,体现了作者的归隐思想。

2.请任选角度作赏析颔联“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10.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解释下列加点词。

至于负.者歌于途(_____)(2)杂然而前陈.者(_____)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_____)(4)又安.敢毒耶(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B.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则有去.国怀乡C.而.不知人之乐吾恂恂而.起D.太守谓.谁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4.语段(甲)中写“醉能同其乐”,语段(乙)中写“熙熙而乐”,这两种乐有何不同?11.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王丹①“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

2019年1月16日,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于敏院士去世,享年93岁。

②先生的离去,早已跨越了学科的界限,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被视作舆论声量重要参照指标的两微(微博和微信)数据就是明证。

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16日首发的于敏院士去世的消息,阅读量已经超过10万;光明日报法人微博该消息的阅读量约2300万。

③每一次点击,都是一份关注、一份致敬和缅怀。

人们在怀念和致敬中,回顾先生惊人的事业和沉默的人生,重温那段艰辛的岁月和不屈的探索,脑补他在黄沙大漢中大声吟诵“不破楼兰终不还”和《后出师表》的场景。

有网友留言说:“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④追于敏院士这样的星,当然是出于他在我国核式器事业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和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似乎又不止于此。

他在时代的漩涡中如何张弛,在功名和真理之间如何选择,在时间的巨大馈赠面前如何淡然处之,都让每一个走近他的人着迷不已。

⑤风骨坚韧、不失本真,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也不乏“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的人生气魄,这几乎就是于敏院士所代表的科学家群体的共同特质。

他们将个人命运和民族兴亡紧紧相连,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成就人生,在造福大众中实现自我。

梁思礼、华罗庚、朱光亚、王希季、钱学森、师昌绪、郭永怀、南仁东、黄大年、程开甲......如果列下去,这个名单还可以拉得更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