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学术造假事件的采访与思考

一个学术造假事件的采访与思考

■瓣盯
一个学术造假事件的采访与思考
口叶铁桥雷宇
李连生,在2010年3,q21日前是西向教育部反映,3次向科技部写信,然专业,我们也无从做出辨别。

冯教授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1日这而,均无实质性进展。

自己也说,全国搞压缩机的就那么些天,他被西安交通大学认定存在“严重基于义愤。

6X中最年长的陈老先生人。

外行要明白其中的道道,确实很学术不端行为”,被取消教授职务,并在科学网上申请了—个实耋臻肇客,在老伴难。

不过他告诉我们,李连生起诉举解除教9币聘用合同。

的帮助下,围绕这些举报问题一字—句敲报者的案件即将开庭,我们可以先去由<中国青年报》首发并持续追踪出了数筹针敦,虽然围观者众,却并没有听庭审。

近—年的涮霏酢皓_段落。

让学皎更萤阮塞卜问题。

反调的是,这些这次庭审让我们发现,通过司法
举艟蕾还因矧靖吱被李连生告匕法庭。

解决学术问题,尤其是艰深的专业学术无实质进展的漫漫举报路
李连生事件肇始于2007年底。


时,一个教育部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
奖项目公示让在校园散步时偶然看到的
杨绍侃备感惊讶。

73岁的杨绍侃是我国
首届压缩机专业本科毕业生,曾担任西
安交大动力二系主任,后来又曾担任过
陕西省科委(现为科技厅)副主任。

这个获奖项目是西安交大能源与
动力学院“长江学者”李连生申报的
“往复式压缩机理论及其系统的理论研
究、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但杨
绍侃很清楚。

李连生从没有涉足过往复
式压缩机,不可能突然获得这么一个大第一次曝光问题存在巨大障碍。

主审法官也坦承确奖。

他到学校科研处找到申报材料一200997月初,他们向<中国青年实无从明断。

看,发现造假问题严重。

报>打电话反映情况。

报社将任务交我们决定从非学术问题人手。

科手是他找到5位曾经的老同事共同给了我们。

当时我们正在郑州采访,技进步类的奖项.获奖的重要支撑材料举报此事。

6位举报者中,最年轻的566人中反映情况心切的冯教授连夜踏上来自企业经济效益证明.而6位举报者岁,最年长的已8l岁.6位老教授都是了西安到郑州的列车,清晨6点就拨发现了李连生报奖书中的虚假证明,这李连生的师长。

在<中国青年报>介入通了我们的电话.见面后。

他摆出厚一企业事实上连年亏损。

我们也认为这前,6位老教授已先后7次给学校党委、厚一沓材料.详细向我们解说问题所一证据非常扎实,不存在问题。

纪委、学术委员会提交证明材料,3次在。

然而。

因为所涉及的问题实在太此后。

我们又在老教授们苦口婆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一个学术造假事件的采访与思考
作者:叶铁桥, 雷宇
作者单位:叶铁桥(《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 雷宇(《中国青年报》教育科技部)
刊名:
中国记者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IST
年,卷(期):2011(1)
1.张曙光学术造假:体制和道德的思考[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2010(32)
2.李石勇.李银霞学术造假的表现、性质及法制化治理[期刊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
3.吴非科学是"纯粹的社会建构"吗——从贺海波学术造假事件来看[期刊论文]-理论界2010(4)
4.郭立场打击学术造假应从制度入手[期刊论文]-河南教育(高校版)2011(3)
5.刘建香.罗成翼.LIU Jian-xiang.LUO Cheng-yi高校学术造假的伦理考量[期刊论文]-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
6.何侃学习美国,严防学术造假[期刊论文]-财会学习2010(5)
7.赵智敏"捂盖子"新闻能否改写——由西安交大新闻网的"学术造假"报道谈开去[期刊论文]-魅力中国2010(23)
8.李孟辉.LI Meng-hui遏制高校学术造假行为之思考[期刊论文]-宜春学院学报2007,29(1)
9.王艳坤学术造假急需落幕[期刊论文]-创新科技2010(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onggjz201101014.asp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