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作业正确答案

财政学作业正确答案

财政学作业正确答案1.(第二章)在以下哪种市场条件下,资源配置会自动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A. A. 完全垄断B. B. 寡头垄断C. C. 完全竞争D. D. 自然经济正确答案:C2.(第三章)以下四个选项分别为四个国家的基尼系数,请根据此系数判断出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是:A. A. 0.1B. B. 0.2C. C. 0.5D. D. 0.8正确答案:D3.(第三章)以下哪一项可最直接实现财政纠正收入分配不公职能:A. A. 消除不完全竞争B. B. 维持物价稳定C. C. 解决信息不对称D. D. 转移支付正确答案:D4.(第四章)当参与集体决策人数较多,且各方利益冲突较大时,不宜采用:A. A. 一致同意规则B. B. 多数投票规则C. C. 加权投票规则D. D. 否决投票规则正确答案:D5.(第五章)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公共产品:A. A. 水利工程B. B. 高铁C. C. 国防D. D. 义务教育正确答案:B6. (第六章)以下哪项支出不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A. A. 国防支出B. B. 行政管理支出C. C. 科教文卫支出D. D. 农业支出正确答案:D7. (第七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A. 明补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更高的效用B. B. 和暗补相比,明补更有助于实现政府对某种商品进行补贴的目标C. C. 暗补可以使消费者购买该商品的数量更多D. D. 实物补贴是暗补的一种形式E. 填空题. 填空题正确答案:B8. (第十章)税收的形式特性不包括:A. A. 强制性B. B. 非直接无偿性C. C. 自愿性D. D. 固定性正确答案:C9. (第十一章)关于商品税的税收归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从供给方征税还是从需求方征税导致的税收归宿是相同的B. B. 需求弹性越大,需求方承担的税负比例越大C. C. 供给弹性越大,需求方承担的税负比例越大D. D. 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弹性大小关系决定了双方承担税负的比例正确答案:B10.(第十二章)按照反弹性法则,应该对以下哪种商品征收比较低的税率A. A. 大米B. B. 卫生纸C. C. 高档家具D. D. 食盐正确答案:C操作题1.(第十章)拉弗曲线说明了税率和税收间的一维相互关系。

现实中更加复杂的情形可能需考虑同时对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进行征税,试作图指出二维征税情形下的拉弗禁区。

答案:(1)在PS区间,两个税率均在正常区间变动,其特点是固定其中一个税率而提高另一个税率,就可以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无论在何种政府收入水平上,按相反方向变动两个税率(如降低劳动税率,同时提高资本税率)也可以保持该收入水平不变。

(2)在PQ区间,劳动税率进入了它的禁区,保持资本税率不变时提高劳动税率就会造成政府收入的下降。

保持劳动税率不变,提高资本税率则仍然可以提高政府收入。

无论在何种收入水平上,只有按相同方向变动两个税率才能保持该政府收入水平不变。

(3)在QR区间,两个税率都进入了它们的禁区,无论固定哪一个税率而提高另一个税率都会造成政府收入下降。

若保持政府收入水平不变,提高一个税率必须同时降低另一个税率才行。

或者,固定一个税率,同时降低另一个税率才可以使政府收入提高。

(4)在RS区间,资本税率进入了禁区,保持劳动税率不变,提高资本税率必然造成政府收入下降;而保持资本税率不变,提高劳动税率则会使政府收入上升。

如若保持政府收入水平不变,两个税率必须(在如PQ区间那样)按相同方向调整才行。

2.(第十一章)请分析不同的商品税征收方式(对需求者征税和对供给者征税)是否会导致消费者和供给者的税收负担产生差异。

答案:见书中第一版p173-p176,第二版在p195-p196,分别根据对供给方和需求方征税两方面进行说明,结论是,无论对哪方征税,消费者和供给者的负担都一样。

3. (第十二章)请画图分析:明补一定优于暗补吗?答案:根据财政补贴是针对个人还是针对商品进行的,可将其分为明补和暗补。

前者等于给与补贴受领人一笔收入,使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平行向右上方移动,产生收入效应。

而暗补则只针对特殊的商品进行补贴,使消费者能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得到受补贴商品。

这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产生旋转,同时出现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如图,图1显示明补的效应,图2显示暗补的效应。

尽管明补比暗补更有效率,但明补是对所有商品的补贴,难以通过对食品等特定商品的补贴实现对贫困人口的关注,而暗补却有明补所没有的这一优越性,可以帮助政府实现特定的救助目标。

14.(第二章)何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基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认识竞争市场有效性的必要条件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当消费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则在市场的力量下会自动获得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由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可知,竞争市场的有效性要求市场中不存在影响资源配置的垄断性力量(即市场存在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生产要素充分移动),且要求市场本身是完备的(即信息完备;个人行为的一致性;经济利益的可分性与所有权的确定性)。

15. (第三章)请简述财政的职能有效竞争能够导致帕累托最优,但是市场也存在竞争不完全和不充分的情况,就会出现市场失灵,需要公共财政的力量来弥补这一缺陷。

其三大主要功能为:(1)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包括消除不完全竞争、提供公共产品、矫正外部效应与解决信息不对称;(2)纠正收入分配不公平,即个人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收入差距,差距过大就会造成贫富分化,从而产生不公平的现象。

政府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来纠正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现象;(3)维持宏观经济稳定。

由于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并不总是处于相同的水平,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当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政府应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

16.(第四章)什么是单峰偏好?什么是中间投票人定理,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单峰偏好指个人在一组被选方案中,对其中某一方案的偏好程度最高,对其他方案的偏好都低于对这一方案的偏好。

如书中p51图4-1所示,如由甲、乙、丙三个人以及A、B、C三种方案,甲的偏好顺序依次是A﹥B﹥C(A﹥B表示对A的偏好强于对B的偏好,依次类推);乙的偏好顺序依次是A﹤B﹥C;丙的偏好顺序依次是A﹤B﹤C,三个人都具有单峰偏好。

中间投票人定理指只要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值的,简单多数规则一定可以产生出一个唯一的均衡解,这个均衡解和中间投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一致,即中间投票人偏好的议案或公共产品会被通过。

如上述的三个人,三种方案以及个人确定的偏好顺序,单峰偏好、简单多数规则、奇数的投票人是中间投票人成立的前提条件。

缺一条件,中间投票人定理不成立。

17.(第五章)鲁宾逊和星期五生活在荒岛的丛林中,他们分别都训练美洲豹,让它们在居住区周围巡逻和采集热带果子。

美洲豹每小时可以采集3磅果子,目前每天巡逻6小时,花8小时采集果子,10小时睡觉。

请问:(1)在这里什么是公共品,什么是私人品?(2)如果鲁宾逊和星期五愿意减少1小时的巡逻来换取1磅果子,那么现在美洲豹的时间安排是否是帕累托有效的?它应该增加还是减少巡逻时间?(1)在这个例子中,巡逻是公共品,果子是私人品。

(2)根据效率条件,下列等式成立:MRS1 + MRS2 = MRT。

因为MRS1 = MRS2 = 1,MRT = 3,所以MRS1 + MRS2 < MRT。

这说明美洲豹的时间安排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水平。

为了达到有效率的水平,应该减少巡逻时间。

18. (第十章)什么是拉弗曲线?什么事拉弗禁区?根据拉弗曲线与拉弗禁区,分析为什么减税能够带来税收收入的增加?拉弗曲线是反映税率与政府税收收入关系的曲线,随着税率的上升,经济活动先活跃再沉寂,税收总额也先增长后下降,因此拉弗曲线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拉弗认为存在一个税率最优点,当税率低于此最优点时,政府的税收收入会保持增长;当税率高于此税率点时,税收收入会下降。

要征得同样的收入,政府既可以选择较低的税率和经济的增长,也可以选择较高的税率和经济的衰退。

拉弗禁区是指随着税率的上升,税收收入反而降低的区域。

拉弗禁区的存在使得存在如下可能性:若当前税率高于最优税率,则减税可刺激经济增长,从而增加税基,使得税收收入增加。

19. (第十一章)请解释税收归宿?并讨论税收转嫁和决定税收转嫁的主要因素?税收归宿:税收归宿可分为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法定归宿指法律上对政府税收负有责任的经济主体;经济归宿则是则是最终承受税收负担的经济主体。

税收转嫁:纳税人将自己应当承担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其他人的过程。

一般而言,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税收负担的程度取决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力量对比。

20. (第十三章)解释增值税与分类,并分析现阶段为何广泛使用增值税?增值税(Value Added Tax, V A T):以增值额为税基的水中,一般以商品和劳务为课税对象,并可分为:生产性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与消费性增值税。

一般而言,增值税具有如下优点:(1)有助于纠正传统流转税制的弊端;(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3)有助于提高间接税的效率。

21.(第十四章)黑格-西蒙斯对收入的定义是什么?简单评述该定义。

黑格—西蒙斯对收入的定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权力净增加的货币价值,即收入等于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消费加上代表潜在消费能力的储蓄。

这一定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收入是指使消费潜在增加的一切财源;二是个人潜在消费能力的任何下降都必须在决定收入的过程中减去。

这一定义体现了对公平和效率的追求:从公平角度看,讲义个人所受到的所有财源纳入税基,才能实现对所有所得按同样的税率进行征税;从效率角度看,公平对待任何收入的结果不会对经济行为产生扭曲。

22. (第十六章)公共债务与分类?李嘉图等价定理是什么?解释托宾关于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有效性条件?公共债务是指国家为了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

按照发行地域分类,可将公债分为国内公债与国外公债;按举债主体分类,公债可分为中央政府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按偿还期限分类,可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

李嘉图等价定理是指政府无论选用一次性总付税还是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均不会影响消费和投资。

托宾认为,李嘉图等价需要满足如下三个条件:第一,等价定理的成立,不但要求各代消费者具有利他主义动机,而且还必须保证消费者遗留给后代的财产为正值。

第二,支撑等价定理的假设是政府对每个消费者减少税负的数额相同,并且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没有差异。

事实上,政府的财政政策通常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第三,等价定理的成立,依赖于“一次性总付税”的假定。

23. (第十七章)简述蒂鲍特模型,你认为该模型在我国适用吗?蒂鲍特模型是指,消费者通过流动来显示他们对地方性公共产品的偏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