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类中药】虫药总动员《养生堂》虫药总动员2011-11-26 23:15:38| 分类:养生堂|字号订阅北京台又播放了后三集,共六集,现在补齐了,请朋友们观阅。
《虫药总动员》1 --以毒攻毒有类中药很传奇,很多影视作品尤其是武侠电影中都出现过它们的名字,而在现实生活中,它们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非常顽固的疾病,比如痛风、关节炎、湿疹、结核、肿瘤等等,就是虫类药物。
其实虫类药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多数人可能不由自主地会想到蜈蚣、蛇、蝎子、蚂蚁等,其实,虫类药物远远不止这些。
其实古代的“虫”泛指所有动物药,比如牡蛎、珍珠、麝香这些都算虫药的范畴,不仅仅是指虫子。
当然现在有一些是保护动物,不允许使用了,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家说说狭义的虫药,也就是蝎子、蜈蚣这一类虫药。
中医是一门自然科学,利用药物的寒热温凉来平衡人体阴阳,达到治病的效果,所用的药物也都来自然界,对虫类药的认识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谋求生存而与自然斗争,曾经“饮血茹毛”,“山居则食鸟兽”,“近水则食鱼鳖螺蛤”,逐步发现了一些有治疗作用的虫类,认识了虫类药物,奠定了虫类药学理论和应用的基础。
中医使用虫类药治病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中草药学的经典之作。
《神农本草经》中,共载录了365种中药,其中动物药67种,包括水蛭、僵蚕、地龙等虫类药28种,对其应用及功效都有明确的叙述。
如水蛭,书中认为其有“治恶血、瘀血、经闭”的作用。
虫类药的种类很多,所以作用不尽相同,因其配伍不同而异,一般可概括为如下8个方面:1.攻坚破积2.活血祛瘀3.熄风定惊4.宣风泄热5.搜风解毒6.行气和血7.壮阳益肾8、消痈散肿。
谈起“五毒”,可能大家都能说出一、二,所谓“五毒”就是我们常说的全蝎、蜈蚣、守宫、蟾蜍、蛇等5种虫类药物。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以毒攻毒”这个成语,这个成语出于《辍耕录》,最早是一个医学术语。
“以毒攻毒”是指某些毒性较大的药物有着显著的治疗作用。
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用适量的有毒药物来治疗恶疮肿毒、疥癣、瘰疬瘿瘤、癌肿症瘕等病情较重、顽固难愈的疾病,也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免疫”治疗。
以抗肿瘤中药为例,抗肿瘤中药中有一类药性峻猛、毒性剧烈,用以治疗肿瘤邪毒壅盛的药物。
邪毒瘀结病体是肿瘤病的共同病理特征。
历代医家及民间流传治疗癌症的方药大多属于这一类。
毒陷邪深,非攻不克,以药物治之,可直达病所,起到攻坚蚀疮、破瘀散结、消肿除块之效。
我国医学历史上,很早就有“免疫”的思想,这就是“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
最早把这种免疫思想付诸于实践,并最早从事免疫学研究的先驱,是东晋的医学家葛洪。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一种叫犬咬人引起的病症。
犬就是疯狗。
人被疯狗咬了,非常痛苦,病人受不得一点刺激,只要听见一点声音,就会抽搐痉挛,甚至听到倒水的响声也会抽风,所以有人把疯狗病又叫做“恐水病”。
在古时候,对这种病没有什么办法治疗。
葛洪想到古代有以毒攻毒的办法。
葛洪想,疯狗咬人,一定是狗嘴里有毒物,从伤口侵入人体,使人中了毒。
能不能用疯狗身上的毒物来治这种病呢?他把疯狗捕来杀死,取出脑子,敷在犬病人的伤口上。
果然有的人没有再发病,有人虽然发了病,也比较轻些。
近代医学科学证明,在人被狂犬咬伤后,狂犬病毒便通过伤口浸入了人体。
由于它与神经组织有特殊的亲和力,所以导致狂犬病的发作。
狂犬的脑髓和唾液中,均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存在。
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斯德便是从狂犬的脑组织中分离出狂犬病毒,并把它加以培养,制成病毒疫苗,来预防和医治狂犬病毒的。
很显然,巴斯德所用的原理同葛洪使用的方法基本相似,只不过比葛洪更科学些,但从时间上来看,巴斯德的发明晚于葛洪1000多年。
蜈蚣大家比较熟悉,中国成语里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说。
“百足之虫”,是说蜈蚣的脚很多,“死而不僵”是说这种虫子被切断致死后仍然蠕动的现象。
大家可能对近代著名中西医汇通医家张锡纯都很熟悉,在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了蜈蚣治疗食管癌的病例,说有个病人患食管癌,中医称为噎嗝,经多方治疗不见好转,一天,他突然想喝酒了,当喝完1壶酒后,病奇迹般好了!后来,发现壶中有一大蜈蚣,突然明白了病好的原因。
中医认为噎嗝多为瘀毒阻于上脘,为有形之阻隔,蜈蚣善于开瘀解毒,是以能愈。
人们受此启发,将蜈蚣晒干研末,每天服2~3条,用治食道癌、乳腺癌、皮肤癌、鼻咽癌、结肠癌、宫颈癌、肝癌等,均取得一定疗效。
蜈蚣种类较多,世界各地共发现蜈蚣3000余种分布广泛。
少棘蜈蚣系历史沿用品种,为中国药典收载。
质量以身干、虫体条长完整、头红身绿者为佳。
蜈蚣入药时不必要去其头足,否则反损药力,通常而言,认为蜈蚣的头、足、尾药性更强。
作丸散内服,较汤剂之功为强。
剂量入煎剂不宜超过10条,散剂不超过4克,孕妇须慎用。
蝎子又叫全蝎,是“五毒”之首。
全蝎药用历史悠久,《蜀本草》记载,入药有1100多年的历史。
食后可温肾补精,益气养血,养颜健体。
其药用价值已为我国中医实践所证实,具有祛风、解毒、止痛、通络等功效。
全蝎的主要药用成分为蝎毒素,据《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载,全蝎具有“熄风镇痉、消炎攻毒、通络止痛”功能;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皮肤病、肺结核、心脑血管病、炎症、乙肝、肿瘤、白血病、顽固性湿疹”等病。
以蝎子配伍的汤剂达100多种,全蝎配制的中药达60多种。
如”再造丸”、“大活络丹”、“跌打丸”、“救心丸”、“止痉散”、“中风回春丸”等均以全蝎为主要成分。
最近,我提出了癌症治疗新思路,即“癌状态论”,我们认为“癌”即不是一种细胞,也不是痰或瘀。
“癌”应该是一种状态,称它为“癌状态”。
这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失衡的状态。
根据这一思路,认为要想控制癌症就必须改变癌状态,如何改变癌状态呢?我研制了改变癌状态的良方—体若康,方选用黄芪、乌梅等多种纯天然组份配合全蝎有效成份,利用全蝎有效成份激活经气,通络散结,使气血调和,毒去正安,达到平调阴阳,养正防癌之功效。
研究显示:体若康能有效激活人体免疫修复系统,增加细胞内物质代谢速度,恢复细胞活力,从而对改善人体“癌状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体质状态的逆转,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才获得了非常满意效果。
蝎子最常见的食用方法是油炸和泡酒。
山东淄博一带自古已有以炸全蝎入馔的记述,《聊斋志异》笔者蒲松龄就以炸食全蝎为补养身板子、延年益寿之常品。
如果采用全蝎入药时,一般认为蝎尾较全蝎功力更胜,粉剂内服较煎剂为佳。
服用蝎尾时,一般1-3条,全蝎粉入药时,一般1-2克。
孕妇须慎用。
如果作为美食时,也不要食用太多。
守宫就是壁虎。
自古以来,民间流传壁虎之尿甚毒,入眼则瞎,入耳则聋,滴到人身上就会引起溃烂,吃了壁虎爬过的东西便会中毒死亡。
因此,古时将其列入“五毒”之一。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就有记载这样的故事,说是夏天,一家的女人晚上给自己的两个孩子洗澡,旁边桌子上有白天喝剩的茶水,孩子口渴,就拿给他们喝了。
谁知道一会的时间孩子就不见了,盆里的水变成又浑又腥的。
所以自古隔夜茶都不许喝的,怕晚上有壁虎在水边交配,壁虎的精液落入水中有剧毒。
其实这只是个传说,壁虎是一种爬行动物,除了有些品种是带毒的以外,大多数都没有毒。
守宫具有祛风定惊,解毒消坚,通络起废的作用。
《本草纲目》称其:“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或厉节风,及痰惊,小儿疳痢,血积成痞,厉风瘰疬。
”尤其善于治疗恶疽肿瘤。
现代研究显示:守宫含脂肪、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以锌含量最高,体外实验:本品水溶液可抑制人体肝癌细胞呼吸,近代用于治疗各种癌肿,尤其以食管癌效更佳。
对结核杆菌及常见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临床上使用守宫可以治疗各类肿瘤、结核、瘘管、慢性骨髓炎。
我们临床上可以入煎剂或散剂,入汤剂,一般用量6—9克,散剂,一般1-2克。
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药物一起配合使用。
有报道,用守宫研末吞服,每次2只,治疗肝癌有效。
也有将活守宫放入鲜鸡蛋内,用泥裹焙熟,吃鸡蛋和守宫,三天吃1次,治疗白血病有效,还有采用守宫焙干装胶囊,治疗肺结核有效。
守宫还可以泡酒治疗食管癌。
《虫药总动员》2 --活血化瘀)--治老年痴呆活血化瘀水蛭,俗称蚂蟥。
它味苦咸,性平,有小毒,入肝、膀胱二经。
《本经》说“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积聚。
利水道”。
很多名方,比如仲景抵当汤、大黄廑虫丸等均用之,是一味活血化瘀、消癌破结的佳药。
水蛭有两大功效:第一:逐恶血、瘀血。
现代研究显示:水蛭主要含有蛋白质,其新鲜唾液中含有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元,阻碍血液凝固。
水蛭分泌的一种组织胺样物质,能扩张毛细血管,缓解小动脉痉挛。
减退血液粘着力。
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可能与此药理机制有关。
由于水蛭在活血破瘀方面的作用,所以,临床还常用于冠心病、血小板增高症、跌打损伤的治疗。
第二:破血消积:古代经典名方“化癥回生丹”中就选用了水蛭,著名医学家吴菊通说:“无微不入,无坚不破,……久病癞结不散者,非此不可。
”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癌症治疗。
水蛭入药不可去头,一般头上的吸盘药效最多。
水蛭的腥味很重,煎剂往往令人闻上去就想吐,可以隔纸烘干,但是不能油炙,否则疗效会减弱,一般临床服用时,可以研细末,装胶囊。
无瘀血停滞以及孕妇勿用,虚人慎用。
由于水蛭为活血化瘀之峻品,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日常代茶饮的小方:瘀血病症虽然繁多,但其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可概括为如下几方面:①疼痛:多为刺痛,疼处不移而拒按,并有昼轻夜重特征,病程较长,多由瘀血阻滞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所致。
②肿块: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则色青紫或青黄,在体内则为癥积,其质较硬或有压痛,此由气血瘀结成积所致。
③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瘀块。
此由瘀血阻塞脉道,血流不通,溢于脉外所致。
④紫绀:指口唇、面部、爪甲青紫,舌质紫。
此由瘀阻经脉,血行不畅,浊血郁滞于器官组织局部所致。
⑤肌肤甲错、脉细涩或结代:此由瘀血积留既久,新血不生,肌肤经脉失于濡养和充盈所致。
皮肤失养则肌肤甲错,血脉失充,流行不畅,则脉细涩或结代。
⑥此外,如面色黧黑,皮肤紫斑,及某些精神症状(如善忘、狂躁、昏迷)等亦较为多见。
除了水蛭,土鳖虫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地鳖虫古称廑虫,俗名土鳖虫、土元;性味咸寒,入心、肝、脾三经。
习惯采用雌虫入药。
是一味最平和的活血化瘀药,凡血瘀经闭,癌瘕积聚,跌打损伤,瘀血凝痛,用之均有良效。
其特点是破而不峻,能行能和。
《长沙药解》说它“善化瘀血,最补损伤”。
故虚人亦可用之,如治虚劳经闭的大黄廑虫丸,产后腹痛的下瘀血汤以及疟母痞块的鳖甲煎丸等均用之。
以其善于通络理伤,对跌打损伤,具有接续筋骨的作用,故伤科要药。
咸寒能人血软坚,故主心腹血积,瘕瘕血闭诸症。
临床常用于适用于癌症、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骨折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