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

2 n 1 振荡环节:G(s) 2 2 2 2 T s 2 Ts 1 s 2n s n纯滞后环节:G(s) Nhomakorabea e s
11
四、结构图、等价变换、化简
串联、并联的等价变换
正、负反馈的等价变换;
综合点的前移、后移
相邻综合点的交换、合并 引出点的前移、后移 相邻引出点的交换、移动。
n
时间常数形式:G(s)
K ( i s 1 )
m
(T s 1 )
i 1 i
10
i 1 n
三、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K 比例环节:G(s) K, 惯性环节:G(s) Ts 1 1 积分环节:G(s) , 微分环节:G(s) s s 一阶微分:G(s) s 1 二阶微分:G(s) T 2 s 2 2 Ts 1
自动控制原理1
总结与复 习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
1
第一章 绪论
一、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自动控制、应用概况、实际系统方块图
•自动控制系统 受控对象、控制装置、检测装置、 输入信号(参考输入,扰动输入)
扰动 扰动
给定输入
控制装置
控制量
检测装置
受控对象 反馈
输出量
2
二、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8
二、微分方程描述与传递函数描述 1、传递函数的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 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2、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可相互转换
t dn 1 n s , f ( )d F ( s ) n 0 dt s y( t ) Y ( s ), u( t ) U ( s )
2. 典型输入信号及典型响应之间的关系 微分与积分关系
14
3.
控制系统的暂态响应特性
单位阶跃响应与性能指标 一阶系统的暂态响应特性
K G( s ) Ts 1
T、K 与响应性能的关系?
15

二阶规范型系统的暂态响应特性 2 n G( s ) 2 s 2 2n s n
开环控制 特点:没有反馈信息,信号单向传递。 缺点:抗干扰能力差,控制精度低。
优点:结构简单、易于构造、成本低、分析 设计容易。
扰动 输入量 控制装置 受控对象 输出量
3
闭环控制
特点:获取反馈信息,信号传递形成闭合回路, 一般采用按偏差的负反馈控制。 优点:抗扰性好,控制精度高; 缺点:结构更复杂、成本更高,性能分析更难。
12
五、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R(s) E(s)
-
Gc(s)
U(s)
D(s)
G o(s)
Y(s)
H(s)
(1) 如何运用反馈公式求 Y ( s ) E( s ) E( s ) Y ( s ) U ( s ) , , , , R( s ) R( s ) D( s ) D( s ) R( s )
(2)闭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与特征方程
n: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 , :阻尼比
n, 与响应性能的关系;
性能指标的计算(重点 是欠阻尼系统) .
一、二阶系统极点位置与暂态 响应特性的关系: 稳定性、平稳性、快速性 二阶系统零点对暂态特性的影响
s平面 j s1 ×
× × s2

×
× ×
0
×
×
极点位置
16

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系统极点位置与响应特性的关系: 稳定与否,稳定时响应的平稳性、快速性。
c o
不能利用终值定理时如 何求稳态误差 将E(s) 分解为暂态 稳态分量 正弦输入时利用频率分 析法
(只用于E(s)在虚轴上有原点以外的极点)
j

20

控制系统的型, 与稳态误差的关系
受控对象
特点:开环与闭环结合,改善跟踪性能。
6
三、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线性控制系统和非线性控制系统
定常系统与时变系统
恒值控制系统与随动控制系统
7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重点:传递函数,典型环节,结构图等效变换
一、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类 常用:输入输出模型、状态空间模型。 输入输出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 结构图、频率特性。
9
3、传递函数的表达形式
bm s m bm 1 s m 1 b1 s b0 有理分式形式:G(s) s n an 1 s n 1 a1 s a0
零极点形式:G(s) K g (s zi )
i 1 m
(s p )
i 1 i
高阶系统近似为低阶系统: “主导极点”、“非主导零点”和“偶极子”的概
17
4.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 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 稳定性的两种常用定义 运动稳定性 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稳定性( BIBO 稳定)
•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条件 系统极点均具有负实部
• 反馈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特征方程的根(闭环极点)均具有负实部
18
•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
劳斯表的计算规律 劳斯判据的应用: 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判断不稳定极点的个数; 求出保证系统稳定的参数取值范围; (参数的稳定域) 分析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19
5.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稳态误差的定义和分类 跟踪稳态误差、扰动稳 态误差。 D(s) 稳态误差 0 的条件 R(s) E(s) U(s) Y(s) G (s) G (s) 稳定 内模原理 H(s) 利用终值定理求稳态误 差 前提:E(s) 除原点外,其余极点均 在左半平面。
B( s ) 设 Gk GcGo H , A、B为多项式, A( s ) 则 A B 为特征多项式. A B 0 或 1 Gk 0 为特征方程.
13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运动分析
重点:低阶系统的参数与阶跃响应,劳斯判据, 稳态误差计算
1.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稳定性、稳态响应性能(稳态误差)、 动态(暂态)响应性能(平稳性、快速性)
扰动 输入信号 检测环节 e 受控量
控制装置
受控对象
4
复合控制1 —— 按扰动作用补偿
扰动 补偿装置 给定值 测量 e 受控量 控制装置 受控对象
特点:开环与闭环结合,改善抗扰性能,控制精度高, 但结构较复杂。
5
复合控制2 —— 按输入作用补偿
扰动 受控量
补偿装置 给定值 测量 e
控制装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