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这种旅游形式并不是中国的首创,但是中国把它做到了世界级的程度
见注解,可将其他国家红色旅游资源的位置用图片或其他的形式标志在地图上
全国部分红色旅游数据:
•覆盖率:
–89%的红色景区在边远穷困山区。
–全国老区县一共约1389个,占全国(除新疆、青海、西藏以外)28个省、市、自治区的2856个县级行政单位的49%。
可谓半壁红色江山!
–覆盖全国3.7亿人口,占29.5%。
•成就:
–2004-2010年6年的红色旅游共接待了游客10亿人次,总收入达到4000亿元。
–全国红色旅游年平均收入在200亿元左右。
–123个红色旅游景区当中,56个年平均接待人数超过了50万人次。
–2008年共接待了2.72亿人次,总收入1239.35亿元(所需费用455元/人;平均接待220万人/景区)。
•中央(经粗略测算,平均每个红色旅游项目可获得中央1-1.5千万元专项经费的支持):–2005年中央财政划拨专项资金7亿元,资助了48个红色旅游项目的建设和改造工程。
–2006年,近14亿元用于101个红色旅游项目的建设。
–2008年,187个红色旅游项目得到新建或改造,修了2600公里的公路,盖了12个机场(包括广西百色机场),通了60余条航线,建了106个铁路停靠站(123个红色旅游景区当中)。
•地方:
–2004年贵州省全年167.5亿元的旅游收入,超过1/3来自红色旅游。
–2005年井冈山小井村39户从事红色旅游服务,人均年收入从300元上升到5000元。
–湖北洪湖市瞿家湾镇1600人当中600人从事红色旅游业,年平均增加收入2000元/人,从市里的经济收入排名榜的后三名变成前三名。
如何看待红色旅游事业中出现的问题
如何评估红色旅游真正的社会经济价值
•总体来看,红色旅游的确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管理上、产品上、经营上等等。
但是要看清这些问题是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是这种专题性旅游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需要解决投资与收益不成比例的问题、而不是发展还是不发展红色旅游的问题。
•经济上,虽然大多数景区并不处于赢利状态,很多红色景区的客源70-85%为公款资助的干部学生团体,但是政府却悄悄地将‘公费旅游’这一社会痼疾导入一个积极的建设渠道中。
6年4000亿元的红色旅游收入等于是政府还有游客一起将这一笔巨大的资金注入到广大的贫困山区。
井冈山小井村人均收入翻了近17倍,是因为有巨大的社会背景因素支持。
•很多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后,短短数年内,道路变宽了、通水通电了、卫生条件改善了、通讯设施齐全了。
假设再经过十年的持续发展,以每年游客总量3亿人次、人均所需费用500元来计算(大部分实际上由地方财政负担),等于将1.5万亿元的资金强制性注入到全国近50%的县。
而中央在财政上的专项投入,按2006年的14亿元标准计算,不过是150亿元(15亿元*10年),只占总投入的千分之一。
•等于中央财政每投入1元钱,就带来了100元的投入。
这才是红色旅游真正的社会经济价值!
一个现实社会中一本万利的神话!
•发展红色旅游绝不是象很多人理解的是政府为了自身统治地位稳固而想出的一种政治宣传口号,它是借旅游的平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设社会!
金田太平天国遗址景区发展红色旅游第一潜在市场分析:
• 1. 教育市场
–中小学在校人数
•小学13789所,在校生427.00万人,全区小学专任教师21.90万人,
•初中1939所,在校生200.83万人,全区初中专任教师11.92万人,
•高中共有学校773所,在校生161.55万人,
–大学及民办类学校在校人数
•全区共有高等学校76所,在校学生77.83万人,高校专任教师3.45万人,
•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6187所,在校生1177368人,
–(以上总计1022.21万人)
• 2. 国营工矿企事业单位市场
–在职人数约349万人
• 3. 离退休人群市场
–约163.58万人
•三项总计1022+349+163=1534万人(以上为政府财政可控制人群,有能力安排他们参观金田旅游景区。
)
•就金田起义遗址的3平方公里来讲,每年最大的游客容量约在200-300万人左右,占市场潜在人群的13-20%,而且这还取决于景区管理机构能否提供有效的运营管理和服务设施方面的支援。
•以每人旅游费用平均在100元/学生;300元/成人;学生/成人数量之比为2:1来估算,整个市场的年综合收益在3-5亿元之间。
•按15%的综合收益为旅游企业运营平均毛利率来计算,年盈利平均值在6千万元左右。
•以上统计不包括游客在金田景区内额外消费的金额,例如购买旅游纪念品、餐饮娱乐等方面的消费。
资料来源:见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