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构)16.50% (大型金融机 2011年3月 构)19.50% 25日 (中小金融机 构)16.00% (大型金融机 2011年2月 构)19.00% 24日 (中小金融机 构)15.50% (大型金融机 2011年1月 构)18.50% 20日 (中小金融机 构)15.00% (大型金融机 2010年12月 构)18.00% 20日 (中小金融机 构)14.50% (大型金融机 2010年11月 构)17.50% 29日 (中小金融机 构)14.00% (大型金融机 2010年11月 构)17.00% 16日 (中小金融机 构)13.50% (大型金融机 2010年5月 构)16.50% 10日 (中小金融机 构)13.50% (大型金融机 2010年2月 构)16.00% 25日 (中小金融机 构)13.50%
数据: 2006—2011中国经济增长率
GDP季度增长率 2006 2008 2011 2007年 2009年 2010年 年 年 一 季 11.10% 10.60% 6.10% 11.90% 9.70% 度 二 季 11.90% 10.10% 7.90% 10.30% 9.50% 度 三 季 11.50% 9% 8.90% 9.60% 9.10% 度 四 季 11% 11.20% 6.80% 10.70% 9.80% 度
的支出安排合计8183.4亿元,增长12.8%。并根据社会事业发展的规律 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重在制度和长 效机制建设,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同时,大力压缩公用经费等 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更加注重深化财税改革,切实增强财政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 力。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深化财政体制、税收制度、 预算制度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 制,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 转移支付结构,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进一步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推进省直管县的 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基本的财力保障。改革 资源税制度,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进一步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 城建税和教育附加费制度,公平税费负担,完善增值税、消费税和房产 税制度,使税收制度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国库集中支付、 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大力支持其他重点领域的改革。同时,把宏观调 控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注重运用财政资金和政策引导民间投资和居民 消费。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更加注重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 绩效。把加强财政调控、深化财税改革与加强财政管理结合起来。保障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一级财政职能作用的更好发挥,牢固树立 现代财政管理观念,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财政持续 健康发展,密切跟踪政策的实施情况,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分 析,及时完善相关的措施,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切实提高财政 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财政风险的意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2011年,面对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我国选择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配合,成功的抑制了物价的过快上涨(明显依然 在上涨),这也带来了经济增长的逐步放缓。
1、“三农”支出增长 38% 2、提高中西部医疗补助标准 3、农村公路管护纳入财政支持 4、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 5、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金 2010年中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 策)。 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经济发展
的质量和效益,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在巩 固经济回升基础的同时,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点调控的优势,大力支持推 进结构调整,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促进区域协调发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大型金融机 构)15.50% (中小金融机 构)13.50% (大型金融机 2008年12月 构)16.00% 25日 (中小金融机 构)14.00% (大型金融机 2008年12月 构)17.00% 5日 (中小金融机 构)16.00% (大型金融机 2008年10月 构)17.50% 15日 (中小金融机 构)16.50% (大型金融机 2008年9月 构)17.50% 25日 (中小金融机 构)17.50% 2008年6月 16.50% 7日 2008年5月 16% 20日 2008年4月 15.50% 25日 2008年3月 15% 18日 2008年1月 14.50% 25日 2007年12 13.50% 月25日 2007年11 13% 月26日 2010年1月 18日
06年以来城镇登记人口失业 率
年份
失业率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4.1% 4.0% 4.2% 4.3% 4.1% 4.1%
06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表
次数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 调整幅度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单位:百分点) (大型金融机 21.50% 0.5 2011年6月 构)21.00% 20日 (中小金融机 18.00% 0.5 构)17.50% (大型金融机 21.00% 0.5 2011年5月 构)20.50% 18日 (中小金融机 17.50% 0.5 构)17.00% (大型金融机 20.50% 0.5 2011年4月 构)20.00% 21日 (中小金融机 17.00% 0.5
分析:
2006——2010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从2007年6月起, CPI连续3个月持续走高,信贷过度增长和股市投机, 中国高投资回报率吸引大量国外资金流入,由此导致流动性过剩,内外 经济失衡;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来自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外汇 储备增加,外汇占款影响货币供应量. 此时的财政政策措施 如下:为了减 少贸易顺差,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压力,政府出台一系列的财政政策。主 要是通过税收和政府买入与支出方式。 2007年我国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稳 健财政政策的总体思路可以用16个字概括,即“控制赤字、调整结构、 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2008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 用,并加强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努力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 通货膨胀。 从2008年7月份起,CPI同比开始下降,股市持续下跌,经济增长预期下滑, 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许多中小纺织服装企业面临困境,房地产市场开始 下行,针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中央政府及时对宏观调控政策进 行调整,从2007年末的“双防”转变为2008年年中的“一保一防”(保增 长,促发展),同时将前期执行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2007年10 月25日 2007年9月 25日 2007年8月 15日 2007年6月 5日 2007年5月 15日 2007年4月 16日 2007年2月 25日 2007年1月 15日 2006年11 月15日 2006年8月 15日 2006年7月 5日
展。 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在中央财政支出预 算安排增长6.3%的情况下,安排30611亿元,增长7%。落实推动区域协 调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提高财力薄弱地区落实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 要进一步扩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增添经济发展的后劲,加大对科技创新 的支持。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科学技术支出1632亿元,增长 8%。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重点行业、企业科学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走 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 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环境保护支出1412亿元,增长22.7%。大力 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等,全面推 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健全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扩 大排污权交易试点,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切实保持经济平稳较快 增长。把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将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置于更加 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财政调整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促进调整国民收 入的分配格局,引导消费的财政政策要加以完善,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 的拉动作用。 进一步增加农民补贴,中央财政安排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 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指出1334.9亿元,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的付息和生活补助标准。安排补助资金846亿元, 努力扩大就业,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加大对就业困难家庭人员和零 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力度,健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家电、汽 车以旧换新政策,引导居民消费。加上08年第四季度新增的1040亿元和 09年新增的5038亿元,可以实现中央政府新增公共投资1.18万亿的计 划。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巩固增值税转型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的成 果,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对1.6L及以下乘用车征 收5%购置税。 更加注重和保障民生,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发展经济 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财力配置,集中 财力办大事,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2010年 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 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安排8077亿元,增长 8.8%。 其中,保障性住房支出增长14.8%。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
20.00% 0.5 16.50% 0.5 19.50% 0.5 16.00% 0.5 19.00% 0.5 15.50% 0.5 18.50% 0.5 15.00% 0.5 18.00% 0.5 14.50% 0.5 17.50% 0.5 14.00% 0.5 17.00% 0.5 不调整 16.50% 0.5 不调整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