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一轮《经济生活》第八课复习提升试题一、单选题1.2018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了11万亿,其中,民生相关支出占比最多。
据此,下列说法合理的是①在财富分配过程中积极地向个人倾斜②通过财政政策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③充分发挥了财政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④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大于经济建设支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是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描述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状态的经济模型。
其特点是,在一种变革中,获益者得到的利益足以弥补利益受损失者的损失。
它要求一项经济政策能够从长远提高全社会的效率。
下列事项中,符合“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是()①国家持续减税,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但很多企业经济效益可能提高②如皋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近期利润可能减少,但劳动者收入可能提高③国家提高初次分配中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中低收入者收入增加,高收入者缴税增多④市政府向社会购买养老服务,政府支出减少,但社会公益事业得到更好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国民经济稳定运行需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大致平衡。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下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经济数据中能计入我国社会总供给的是①全国出口164177亿元②全国进口140874亿元③全国粮食总产量13000公斤④全国固定资产投资635636亿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菲利普斯曲线(如图)”用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它表明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对“菲利普斯曲线”认识正确的是①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就低,政府不应该调控物价②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就低,政府应该调控物价③出现通货紧缩时,失业率会增加,政府应加强调控④政府应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允许物价在可控范围内上涨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提出的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
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①国家增发国债,加大财政支出②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③国家减发纸币,减少货币流通④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在文化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社会需求稳定、具有可经营性、能够实现按效付费、公共属性较强的文化项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开展项目实施。
这一做法有助于:①实现经济效益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转变②发挥财政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③确保文化产品质量,提供了更多更好精神食粮④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7.近几年来,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聚力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此背景下,若其他条件不变,能引起市场供给曲线从S移动到SI的是①深化增值税改革,2019年将制造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l3%②降低贷款利率水平,缓解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③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相关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④政府合理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财政部表示,2019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下列选项符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的是①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财政收入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扩大信贷规模③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加经济建设支出④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境外投资规模约2500亿美元的我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报称,截至2017年底,公司总资产规模超过9414亿美元,累计年化国有资本增长率为14.51%,累计上缴利税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规模位列全球第二大主权财富基金,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当年境外投资净收益率为17.59%,创下历史新高。
这说明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企业的利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③国有资本的境外投资净收益率持续增长④主权财富基金的境外投资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近年来,某市财政局加强兜底保障,将全区敬老院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全力保障全区敬老院建设与管理。
此外,大力扶持社会办养老机构,开展社会养老服务业。
这样做①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由社会资本发挥财政的作用②实现养老服务多样化,能够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③发挥了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从2018年10月1日起政府的“民生红包”中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
下列对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产生的影响推导正确的是:提高个税起征点→A.减少国家税收收入→降低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利经济发展B.提高居民工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同步富裕C.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效益D.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12.在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高到5000元。
下列对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产生的影响推导正确的是①增加国家税收收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②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③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效益④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社会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1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财力紧张情况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下列可直接改善民生的财政举措是①全面实施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结构性减税政策②设立国家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公共服务领域③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出国等经费开支④整合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4.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各地税务、公安机关查处各类发票违法犯罪案件近3万起,查处非法发票1760万份,抓获犯罪嫌疑人2126人,查处违法企业2.9万户,查补收入46.4亿元。
查处各类发票违法犯罪案件①体现了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征②是国家在惩治欠税、抗税等违法行为③夯实了国家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④是国家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5.为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1月1日起国家开征养殖环保税,停收排污费,对污染物排放达标的纳税人将获得减免税优惠。
对养殖业征收养殖环保税最有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是:A.畜禽类产品价格上涨→增加消费者经济负担→提高生活水平→养成绿色消费习惯B.增加传统养殖企业生产成本→养殖利润减少→引导养殖业技术改造→实现生态文明C.国家财政收入减少→让利各类养殖企业→降低养殖业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排放D.小型养殖散户生产成本降低→养殖利润增加→大户养殖对市场逐渐垄断→养殖业发展16.2018年6月15日,由全国各省级国税局、地税局合并组建的新税务机构进行统一挂牌。
合并后的机构将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社保费和非税收入征管等职。
随着国税地税合并的深入,税务系统大力推动办税便利化改革,不断增加纳税人获得感。
国税地税合并①旨在打击偷税、漏税,完善税收征管体系②是调节个人收人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③将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④使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保障性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下图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某商品的供给量(Q)随价格(P)变化的情况。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可能会引起曲线S向曲线S1变动的是:①实施低价竞争策略刺激需求扩大市场②加大了供给侧改革提高技术创新水平③提高贷款基准利率控制银行信贷规模④纳入营改增的范围降低行业税收负担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8.从2018年7月1日起,我国降低部分进口日用消费品税率,涉及1449个税目,平均税率由15.7%降为6.9%。
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①加大竞争压力,倒逼国内同类产品提高质量②减少财政收入,降低政府调控能力③扩大优质中高端消费品进口,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④消费品进口量扩大,国际贸易出现逆差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19.新个人所得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减除费用(通常称为“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部分减税政策从2018年10月1日起先行实施,意在尽早释放改革红利。
这说明( )A.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税收具有强制性C.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D.我国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20.2018年10月3日,据新华网报道,国家税务总局以及江苏省税务局公布由群众举报的范冰冰“阴阳合同”涉偷漏税一案公布调查报告,在拍摄电影《大轰炸》偷逃个人所得税618万元,此外还查出范冰冰及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少缴税款2.48亿元,其中偷逃税款1.34亿元。
国税总局己部署开展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工作,规范影视行业纳税将有利于①加大征税监管力度,规范影业发展②强化行业规范意识,打击非法收入③减轻个人创业负担,提高创业意识④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A.②④B.①③C.②③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21.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坚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逐步改善收入分配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两个同步”的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1979-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5%。
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下降至61%,财产净收入提高到9.9%。
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占比分别提高到40.9%和19.4%;财产净收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占比提高到2.3%。
收入差距较大问题有所缓解,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让发展成果更好地由全体人民共享。
22.材料一:2017年,H省省级财政资金重点向脱贫攻坚战场倾斜,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全力支持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创造了全国精准脱贫“省级样板”:该省省级财政下达易地搬迁扶贫工程资金近200亿元,为落实全年50万人搬迁任务提供资金保障;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近80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三变”改革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因地制宜进行产业扶贫;下达“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资金达200亿元,着力改善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水、电、路、讯、房寨等基础设施条件;统筹教育精准扶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等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