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应用及启示我国企业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应用及启示t|oMNoLOa耜国企业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昀应用及启示潘吉莎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4摘要:上世纪形成的众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都没能恰当地解释我国企业在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行为.笔者认为在现有的理论中,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仍然是有效的.本文从该理论角度以海尔为例进行分析,并通过对该理论做出的修正,以指导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关键词: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外直接投资海尔中国企业英国里丁大学邓宁教授综合了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和区位优势理论,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其核心是三优势模式,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他认为只有具备这三个优势,才完全具有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然而事实上,并不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已经突破主流投资理论的局限,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不少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还直接向发达国家投资,海尔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大门类,多个规格的产品群, 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中国海尔集团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卡姆登(Camden)市建立了电冰箱工厂.目前,海尔已在洛杉矶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中心",在南卡州建立了"海尔生产中心",以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的三位一体.1.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解析海尔的三方面优势1.1所有权优势,亦称竞争优势或垄断优势它是指企业独占无形资产以及拥有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与管理优势.在技术创新方面,海尔集团坚持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其自主技术成果已获得9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获得该项奖励最多的企业;累计申请专利5469项(包括发明专利618项,海外专利251项),是申请专利最多的中国家电企业.在实现消费——流通——生产的全新变革的产业流程中,海尔对来自世界任何一个市场角落的产品需求,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新的技术方式和产品方式反馈回市场,最短的研发时间有时仅有十几个小时.而在管理刨新方面,海尔有套成功的管理模式.包括海尔的特色企业文化,海尔的品牌战略与核心竞争力,海尔特色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法以及海尔的内部市场链机制与业务流程再造等成功的管理思想与方法等.2)规模经济优势.海尔集团从1984年创立,到1999年在美国建厂,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卓着业绩.现有工业园1O个,涉外工厂及制造基地3O 个,海外设计中心8个, 营销网点58800个.规模不断扩大,已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3)融资优势.海尔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提出一个概念叫做三融一创,也就是融资,融智,融文化,创世界名牌.正是由于海尔雄厚的实力,良好的资信,才可能以较低的利率获得贷款,并且具有广泛的渠道获得资金来源.1.2内部化优势由于外部市场不完全,故通过内部化可以克服市场不完全,并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邓宁认为市场不完全不仅仅在中间产品市场上存在,而且在最终产品市场上也存在.市场不完全可分成两类:(1)交易性的市场不完全性.如技术转让,信息等市场;再则是无形资产的特性影响外部市场的完善.(2)结构性的市场不完全.如东道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从这一点看,在美国设厂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lO倍.产品技术,人员素质,企业管理,关税等各方面的压力都非常大.如果单从劳动力成本上看,可能不合算.但中国加入WTO以后, 进入美国就不仅是一个劳动力成本的问题,而是非关税进入成本的问题.那时候消费者对产品技术要求会更高,如果技术和管理跟不上,就是零关税也进入不了.另外,美国政府在整个美国采购,其中有一项就是家电,采购额非常大.为了解决本国就业问题,美国政府采购有一条非常严格的要求,不管产品是什么品牌,是哪个国家的,产品必须是美国生产制造.由于海尔有投标资格,再加上产品很过硬,从而一举中标.1.3区位优势邓宁在《区位和国际企业:一个被忽略的因素?》一文中指出了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发展的新趋势:第一个趋势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在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能否充分利用这些知识资本;第二个趋势是跨国公司从结构的改革中不会因产权过分分散感到失落,家族成员才可能接受产权结构的改革.3.4从我国的文化看产权股份控制在39%,不改变家族企业的性质(家族在企业占有控股地位),也就让家庭成员对企业还有一种家的感觉, 他们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上认同产权结构改革.所以家族企业产权改革的方向是产权分散,但家族企业在企业中的股权处于39%左右的控股地位.4.结论综上所述,我国一些地区调查数据和国外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为我国家族企业产权结构指明方向,我国家族企业产权结构在企业成长中的改革趋势是:家族企业产权在企业中占 39%左右,但必须让家族在企业产权中居于支配地位.在产权结构的改革中应该注意:步伐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让家族成员心理有一个接受过程,企业资金有一个融合过程. 2006/5 ANoMARKET.政府加强中小企业国际化服务的几点建议王晓芳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4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市场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从而将我国中小企业推向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在这个背景下,各级政府部门该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 为其提供应有的服务呢?本文从分析目前的状况出发,结合西方国家的经验,就我国政府部门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国际化政府服务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其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占总数的60%以上,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企业的竞争意识加强,中国企业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据全国工商联推出的第一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所公布的调研数据,国内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年.大量的企业夭折,受损的不仅是投资者,同时也伴随着社会投资,国家税收和社会就业的减少.除企业自身的原因,政府有不可推卸的扶持不力之责.中国加入WTO即意味着中国政府进入了服务型政府阶段,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与服务,进而改善企业经营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是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一,目前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不够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已意识到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2003年1月1日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为的就是要推进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时有发生,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状况也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首先,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不足.表1是对四川省成都,绵阳和乐山三个城市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结构的一个分析.从表中,我们看到,不论是固定资产投资还是流动资金,中小型企业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企业内部.而另一方面,我们的国内储蓄存款已经达到了约l0万亿元,银行背负着巨额的社会储蓄.现在迫切需要一个好的金融体系将这些储蓄转换为有效的投资.其次,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不健全.在许多情况下中小企业的合法利益无法获得应有的保障,特别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 寻找能发展其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区位转向寻找那些能强化或补充其核心竞争力的区位;第三个趋势是国际直接投资区位流向的决定因素的综合性大大增强.在美国直接投资经营,首先可以使海尔直接进入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为海尔提供现成的外部环境,真正地显示其效益, 走上良性循环之路;其次,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分额;再次,海尔在美国实行本地化战略,在美国建立研发中心,根据东道国在人才,科技实力及科研基础设施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有组织地安排科研机构,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最后,在美国直接投资先打开发达国家市场,有利于进入其他国家市场.2.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修正该理论过分地强调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既有优势,这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是不相符的.跨国投资企业的优势具有相对性,而非邓宁所说的绝对化.即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并且优势总是相对于同一市场中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而言的.在世界范围内, 从不同国家企业的总体实力对比上看,发达国家企业具有明显优势,但如果深入到具体行业看,不同国家的企业则又各有所长,从而各自有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跨国投资企业的优势具有动态性,即优势可以在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不仅是企业实现优势的活动,也是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优势,发展壮大自己的活动,对于一国企业而言,只要国外确实存在着可供自己利用的有利条件,而这种条件又是国内暂时没有或不易取得的,企业就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谋求这种优势. 这三种优势具有互相替代性.这种替代性一旦发生作用, 就可能产生优势替代型投资.3.海尔在美国直接投资行为对我国企业的启示由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应从相对的,动态的角度去分析各个不同的比较优势,要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认为中国企业在各方面都比不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畏惧国际化经营,不敢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进行正面竞争;二是不考虑自己竞争能力,盲目进行海外投资,最后以失败告终. 在我国,如象海尔那样具一定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规模优势和国际化经营经验的企业,可以按照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指导国际化经营.这些企业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虽然不具有绝对的优势,但在某些领域,市场也具备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抗衡的相对优势.这些企业完全可以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展开正面的竞争,并在国际化进程中不断培养垄断优势,逐步提升现有的相对优势,通过与国际优秀企业的竞争与合作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参考文献:【l】刘红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MJ,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l【2J毛蕴诗,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f3】李洪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J】. 黑龙江:哈尔滨商业大学,20o4,(5)f4】杨建清.论现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fJ】.湖南:湖南商学院,2002,(2)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