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邓宁认为其折衷理论具有三个方面 的特点:
(1)它吸收了过去20 多年中出现的各 种直接投资理论的优点; (2)它与直接投资的所有权形式有关; (3)它能解释国际企业营销活动的三 种主要方式,即出口、技术转让和直接 投资。Fra bibliotek基本内容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OIL 理论 区位优势
(一)所有权优势理论
所有权优势理论是发生国际投资的 必要条件,指一国企业拥有或是能获得 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特点优 势。其中包括: (1)技术优势。 (2)企业规模。 (3)组织管理能力。 (4)金融与货币优势。
折衷理论的分析过程与主要结论可以归纳为四方面: 一是跨国公司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市场不完 全导致跨国公司拥有所有权特定优势,该优势是 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 二是所有权优势还不足以说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的动因,还必须引入内部化优势才能说明对外直 接投资为什么优于许可证贸易。 三是仅仅考虑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仍不足以 说明企业为什么把生产地点设在国外而不是在国 内生产并出口产品,必须引入区位优势,才能说 明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的选择。 四是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 优势,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条件。
评价
优点
缺点
优点: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几乎对各种直接 投资理论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和概括 性,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 不仅可以解释不同类型的直接投资 行为,而且可以解释其他国际经营 方式,还可以解释企业的地理分布 以及企业跨国兼并的行为等。
缺陷: 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中,邓 宁更偏重内部化理论,但是其使用 的概念本身妨碍其达到上述目的。 邓宁没有坚持内部化理论中的制度 分析方法。 在其折衷理论中,内部化理论被综 合和概括为内部化优势。
邓宁教授的选择方案
方式 国际直接投资 所有权优势 √ 内部化优势 √ 区位优势 √
出口
技术转让
√
√
√
×
×
×
注:“√”代表具有或应用某种优势;“×”代表缺乏或丧失某种优势
两层含义
第一,从选择某种营销方式的条件来看, 表 1—1 说明国际企业要对外直接投资,必须 同时具备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三种优势;而出口则 只需拥有所有权和内部化优势;如果企业只拥有所有 权优势,那只能选择技术转让方式。 第二 ,从建立某种优势的途径来看, 表 1—1 也说明如果国际企业要同时拥有三种优势 所带来的收益,那就必须选择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如 果公司仅采用出口方式,就会丧失区位优势的收益; 如果只采用技术转让的方式,那么企业就会丧失内部 化和区位优势所能带来的收益。 由此可见,“折衷理论”正如其名,是上述各种 投资理论的集大成者。
概述: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又称 “国际生产综合理论”。 是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够利用的是所 有权优势( Ownership )、内部化优势 ( Internalization )和区位优势 (Location),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 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 条件。这也是所谓的 OLI 模式。
概况 基本内容 OIL 理论 评价
发展概况
1973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 在《国际生产的决定因素》中提出, 只有将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这两种 相互替代的国际化形式基于所有权 禀赋与区位禀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才能正确评价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 同体的经济涵义。
其折衷思想 的最早萌芽
发展概况
1977年,英国瑞丁大学教授 邓宁 (J•H•Dunning)在《贸易,经济活 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折衷理论方 法探索》中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 论。 1981年,他在《国际生产和跨国企 业》一书中对折衷理论又进行进一 步阐述。
(二)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优势是企业为了避免外部市场的不完 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而将企业优势保 持在企业内部。 其条件包括:
(1) 签订和执行合同需要较高费用 (2) 买者对技术出售价值的不确定 (3) 需要控制产品的使用
(三)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是指投资的国家或地区对投资者来 说在投资环境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它包括直 接区位优势,即东道国的有利因素;和间接 区位优势,即投资国的不利因素。 形成区位优势的四个条件: (1)劳动力成本。 (2)市场潜力。 (3)贸易壁垒。 (4)政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