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塑造
组长:程帅帅
指导老师:蒲红艳
人的心理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组成,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表现的重要方面。
性格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和能力、气质一样都是个
性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格存在差别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集体、个人的态度都会有所区别。
性格具有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一般情况下,性
格一旦习得,往往很难改变。
对于学生而言,家庭和学校直接影响了个人性格的形成。
从教育顺序上看,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
“家庭式塑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弗洛姆说:“家庭式社会精神的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需履行的职责的性格。
”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许多心理
学家都认为,从出生到五、六岁是人性格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生活,在父母爱抚
下长大。
母亲是天然的教师。
母爱在儿童性格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父亲对儿童在性别角色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父亲为男孩提供模仿同化得榜样,为女孩提供与异性成人交往的机会。
幼年没有与父亲接触过的儿童,在性别的社会化方面往往是完全不同的。
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孩子性格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1)父母教养比较民主,则孩子独立、大胆、机灵、善于与别人合作,有分析思考能力。
(2)父母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则顽固、冷酷无情、倔强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
(3)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就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
定骄傲、
(4)父母过于保护孩子,则孩子被动、依赖、沉默、缺乏
社交能力、
(5)父母教养意见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两面讨好,
易说谎、投机取巧。
(6)父母支配型教养孩子,孩子就顺从、依赖、缺乏独立
性。
一个好的家庭气氛同样也会影响着孩子的性格。
例如,离异
家庭儿童易产生紧张、萎靡不振、孤独、离群、自卑、胆怯、心境喜怒无常等等情绪。
据波尔贝等人的研究表明,少年犯罪率最高是在出生至4岁之间丧父或丧母的人,其犯罪率高于一般人的两倍以上。
因而,一个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积极性格
的形成是有决定性影响的。
生活在大家庭的孩子,大家庭中长期形成的家风、家规等自然地传给年轻一代,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但由于可能存在隔代溺爱,也会导致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
有研究表明,来自两代人家庭的儿童在好奇心、坚持性、伙伴威望与人关系及对劳动态度上均优于来自三代人家庭的儿童,这主要与三代人家庭中祖辈对孩子的溺爱因素有
关。
在我国独生子女普遍的社会,独生子女的教养越来越受关注,经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自尊心比较强,自信心也比较足。
其他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总之,家庭环境在儿童性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只要正确教养,给孩子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必然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