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蓝天杯教案

蓝天杯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
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张艳荣223840 【课题】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课《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材简介】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

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

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

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道大小松树生长位置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我在课堂上努力去实践这一现代阅读理念。

首先,针对低年级孩子好表演,对直观事物兴趣浓厚的特点。

巧妙的设计了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松树大山贴图等,调动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化难为易。

其次,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针对不同朗读能力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朗读
指导方案。

体现朗读指导的差异性,层次性。

因材施教,把握住不同孩子的阅读感受进行朗读的指导。

将阅读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再次,注重“老师激励性评价”。

在课堂上老师始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激励孩子,充分的肯定孩子的所思所想。

让思维在老师激励下插上飞翔的翅膀。

语文是基于生活的学科。

语文是个快乐的学科。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味语文的乐趣,在语文的世界里享受生活的趣味,这正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

【设计思路】
课堂上,围绕谜语导入--对比朗读巧揭课题——初读课文检查字词——再读体验,生成大意——贴图找位置学习第一段——观察结构指导书写这一流程进行教学。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学在初始阶段就充分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猜谜语,调动好奇心,求知欲。

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谜语创设浓厚的学习情境是个巧招。

接着,落实初读,感悟文本。

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环节要多用些时间,多花些功夫。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很重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有助于他们对生字结构的理解。

最后生字教学: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喜欢方式识字。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


“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

”(谜底:松树)
【评价:真聪明,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

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
指名读。

[评价:你心中的小松树真小,你心中的大松树真大!]
二、对比朗读,巧揭课题。

1、师: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


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八课。

谁能和老师一起写写课题呢?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2、教学生字“松”。

师:“松”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怎么记住它?看老师把松字送回田字格,认真观察。

(用彩色笔写板书中的“松”字。

指导书写:我们在写“松”的时候,木字旁写的小一些,捺要变成点,不和右边打架。

右边写得宽一点,左窄右宽,“松”
字才漂亮。


开火车读课题,提醒注意“松”字的读音。

加深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记忆。

过渡: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呢?
三、初读课文,自学检验。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一目双行,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次。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字词
师:看,生字宝宝自己从课文中跑出来了,还认识吗?动脑筋记住它。

字词:松树、回答、惭愧
孩子、风伯伯、大山爷爷
摸着、低头、托起来
多少、一棵、喂、呢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师:“松”是平舌后鼻音要读好它。

“爷爷”是轻声音节。

“呢”是轻声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你们已经和生字新词交上朋友了,长句子会读吗?
课件出示长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指导朗读,指名读。

这句话很长,我们要注意停顿才能读好它,(课件长句子加斜线表示停顿)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指名读【评价:你能学着大人的样子和语气来读好这句话,真了不起。

】齐读。

四、再读体验,生成大意。

师:接下来,大家自己再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把课文读的更流利通顺。

(生自由大声读课文)
师:课文读通顺了,大家能回答我们初读时留的问题吗?
课件出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生回答后出示:1、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2、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3、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4、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五、贴图找位置,学习第一段。

(出示大山的贴画。

瞧,这是一座高山,谁来摆一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师引读: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多种形式朗读,读出大小的对比和地理位置的不同 )
师: 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来学习生字。

六、观察结构,指导书写。

“伯 、托、孩、 呢”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比较异同。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自己想办法识记: “托”字提手旁加毛字少一横;“孩”字换偏旁识记 ;“呢”换偏旁识记。

3,师范写,生输空,再描红
七、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八、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