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种钴配合物的制备

一种钴配合物的制备


2Co2+
+4
SCN-
=== [Co(NCS)4]2- (蓝色)
乙醚
3、氨的测定:
[Co( NH3 )5 Cl ] 5H Co 5NH Cl
(HCl) (微量)
2 NH 2 [ HgI ] 4 OH [O 4 4 Hg Hg
2

3
4

NH 2 ]I 7I 3H 2 O
2. 配合物组成判断 (1)溶解,检验其酸碱性。 (2)通过硝酸银检验外界离子。过滤后,用浓硝酸破 坏内界,再用硝酸银检验Cl-。 (3)将Co3+还原,用KSCN检验Co2+. (4)奈氏试剂检验NH4+. (5)配合物溶液加热至棕黑后,重复检验,对比不同。
(6)测定配合物溶液电导率,判断化学式中所含离子 数。
实验十二
一种钴(Ⅲ)配合物 的制备与组成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常用的方法-溶液取 代和氧化还原反应 2. 对配合物组成进行初步推断

二、实验原理
(一)配合物制备 [Co(H2O)6]Cl2
NH3 -NH4Cl H2O2 HCl
活性炭 [Co(NH ) ]Cl 3 6 3
(橙黄)


→逐滴加入30%双氧水5~6ml(反应放出大量热量;振,摇; → 待溶液稍冷却后再滴下一滴) 深红色溶液生成 → 滴加浓盐酸,振摇 → 水浴加热10~15min(低于85℃) → 紫红色沉淀生成 →冷却,抽滤 → 盐酸及乙醇洗涤 →抽干 → 100℃电烘箱烘干(约30min) → 称重 → 计算
思考并完成如下问题(查教材或其它资料):
1.制备摩尔盐(复盐)的原理是什么? 2.计算硫酸亚铁铵的产率时依据哪种物质的质量? 3.溶解Fe时,为什么要维持溶液pH<2 ? 4.本产品含结晶水,蒸发浓缩过程中易发生崩溅, 应如何避免? 5.溶液蒸干对晶体纯度有何影响? 6.本产品为晶状沉淀,可以如何操作以加快结晶速 度? 7.产品应否烘干及洗涤? 8.如何得到不含氧的去离子水?何时准备?
产率 (>60%为佳)
不断搅拌混合溶液10min.
问题:1.使用浓盐酸的目的是什么?
2.浓盐酸为什么要慢慢加入? 3.为什么使用一定温度烘干?
1.反应存在如下平衡:
[Co(NH3)5Cl]Cl2≒ [Co(NH3)5Cl]2++3Cl加入盐酸,平衡左移,利用同离子效应,使样 品析出。 2.慢加盐酸是使晶体慢慢长大,以便得到较大 的晶体,便于过滤与烘干。 3.高温烘干,[Co(NH3)5Cl]Cl2可能被还原为 CoCl2,要在其分解温度以下烘干:文献分解温 度:225 ℃。
无cat.
[Co(NH3)5Cl]Cl2 (紫红)
无催化剂时,常发生下列反应:
2 [Co(H2O)6]Cl2 + 10NH3 + 2NH4Cl + H2O2 =====
2[Co(NH3)5Cl]Cl2 + 14H2O
Co与NH3的反应体系中应加入氯化铵,其作用有两个: (1)控制OH-浓度,防止生成Co(OH)2沉淀。 (2)为反应提供Cl-。

二、实验原理
[Co(NH3)5Cl]Cl2
(二)组成初步推断
1、氯的测定:通常先确定外界,再用HNO3破坏 配离子检验内界。试剂:AgNO3 反应:Ag+ + Cl- == AgCl
2、钴的测定:利用游离Co2+稳定的特点,用还原 剂破坏配离子。 反应:2 [Co(NH3)5Cl]2++ Sn2+ + 10 H+ === 2Co2+ + 10 NH4+ + Sn4+ + 2Cl-
(奈氏试剂)
(红褐色)
4、样品在煮沸下分解:
[Co( NH3 )5 Cl]Cl2 3H2O 煮沸 Co(OH)3 5NH4Cl 3HCl
离心分离后再重复2、3,比较之。

三、实验内容
1. 制备Co(Ⅲ)配合物 1.0g NH4Cl溶于6mL浓氨水(通风处进行) → 2.0g CoCl2 分成4~6等小份依次加入,待上一次溶解再加பைடு நூலகம்一次 生成棕色稀浆,放出热量
本实验提高产率的关键:

控制加入H2O2的速度和量,水浴微热并维持10~
15分钟,保证反应完全。

控制好温度,得到需要的产品。
慢加盐酸,慢慢冷却,保证晶体颗粒较好。
抽滤时小心洗涤(不能用水),谨防沉淀被溶解而使
产量下降。
下次实验: P108: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与限量分析 按照实验要求认真预习,注意实验细节,特别 是加入的具体量要计算好,产品留作实验十五 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