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单多选1.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人的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3.中枢神经系统由脊椎和脑组成。
4.反射就是以脑为核心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5.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实际上,反射弧是一个反射环,因为,信息从神经中枢传到效应器,形成信息反馈又回到神经中枢。
6.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7.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8.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性质和任务、个体的知识经验。
9.根据记忆的内容来划分,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根据记忆编码和储存时间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根据记忆时一是参与的程度,记忆可以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10.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的不同,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1.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
12.情绪与情感的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
13. 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主要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
14.现代心理学呀就表明,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
15.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其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16.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盲从性和独断性。
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冒失。
与坚忍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和顽固性17.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斯认为,智力活动可以区分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物。
18.智力的个体差异在一半人口中都呈常态曲线式的分布。
19.斯坦福-比奈量表计算智商的公式为:智商=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20.气质是指一个人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1.最早研究气质类型的是古希腊医生是希波克拉底。
22.162页的图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特征。
23.四种气质类型及特点——给你特点你能知道属于什么类型就OK。
(P163)24.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25.心理学上把2、3岁称为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反抗期”,它标志着自我的真正崛起。
12、13—14、15岁少年进入青春发育期,有人称少年期为“第二反抗期”。
26.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27.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与社会规范的学习三类。
28.桑代克在进行一系列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三条重要的学习定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29.苛勒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型。
30.学习动机对人的活动的作用:引发作用、指向作用、维持和调节作用。
31. 第230页那个图。
32.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各种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甚至出现进步暂停或下降,难以提高的“高原现象”33.第259页图12-3.34.形式训练说来自于官能心理学。
35.美国心理学家贾德在1908年设计了水下击靶的实验研究。
36.在10岁之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10岁之后称为自律道德。
.简答和论述1.什么是无意注意,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也称不随意注意。
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二是人的主观状态。
客观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注意,如静寂的夜里很小的声响就能引起注意,而喧闹的球场上很大的喊声也很难引起人的注意。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差异,刺激物之间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形成对比差异时,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如“鹤立鸡群”。
(3)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活动变化的刺激比静止不变的刺激更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如夜空中的流星。
(4)刺激物的新异性,新异的刺激物比千篇一律的陈旧刺激物更容易引起注意,如新奇的发型。
人的主观状态:(1)需要和兴趣,如招聘广告容易引起正在求职的毕业生的注意。
(2)情绪和精神状态,如人在烦闷时对平时感兴趣的事物也会视而不见。
2.什么是有意注意,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一直努力的注意,也称随意注意。
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1)对活动的目的与任务的理解程度。
(2)对事物的间接兴趣。
(3)活动的组织。
(4)内外刺激的干扰。
(5)个体的意志力。
3.遗忘的进程除了受时间因素影响外,还受什么因素影响?(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2)学习的程度。
(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4)识记者的态度。
4.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思维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过程。
它与感知觉一样,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有根本的区别。
感知觉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在联系,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而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地、概括的反应,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属于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5.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情绪通常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为人和动物所有。
情感则通常与社会需要相联系,它比情绪更复杂,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外显性和不稳定性。
它往往是由某种情境引起,一旦发生既表现于外,不易控制。
情感则比情绪稳定、深刻和内隐,是构成个性或道德品质的稳定的重要成分。
最后,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在后。
6.意志行动的特征。
118意志行动的目的性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7.意志行动的过程。
P122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再把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的定义答上就OK了。
(分别在P122和P125)8.性格的态度特征。
P170第一段9.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P196(1)心理学家艾里斯曾提出......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2)我们的情绪反应c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
(3)举例10.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P214(一)认知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二)发现学习法1.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的前奏2.学习情境的结构式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3.探索中发现的正误答案同具回馈价值11.举例阐明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P216(一)(二)(三)1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P237倒数第一段13.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相比具有什么特点?P254首先,其次,第三14.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P257-2581~~515.典型的学习认知策略有哪些?P260-261答到(二)就OK了(一)1. 2. 3.(二)元认知策略。
所谓元认知,是指....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
16.论述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P2701.学习内容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
首先~~其次~~再次~~3.学习的心向和定势。
17.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P283这个过程的发展一般规律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8.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P290(1)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2)重复道德行为(3)运用榜样示范(4)进行有意练习(5)纠正不良习惯19.论述矫正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方法。
P292-293解释现象1.鲁迅先生曾经揭示了不同主体对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不同理解:经学家看见的是“易”,道学家看见的是“淫”,才子看见的是“缠绵悱恻”,革命家看见的是“排满”,荒诞家看见的是“宫廷秘史”,请解释现象。
(1)人的心理被认为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产生的主观映像。
(2)人对客观现实的每一个心理反映,都是同他的以观点、新年、只是、经验等形式存在于头脑中的以往反映成果想融合的,甚至还受他心理反映时所处的时间和条件的影响,这就使人的心理,尤其是高级心理可能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和阶段性等。
2.教师需要一边讲课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请解释现象。
P48这是注意分配的结果。
注意的分配是指…………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首先,…………….其次……….3.同一个灰色的小方块处在白色的背景上就显得暗些,处在黑色的背景上则显得明亮些,请解释现象。
P62这属于感觉对比的现象。
感觉对比是指….4.食物的颜色和温度会影响对食物的味觉,摇动的视觉形象会引起平衡觉的破坏产生呕吐,请解释现象。
P62-63这属于感觉的相互作用的现象。
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5.学生坐在第一排看老师与坐在最后一排看老师,老师在他们视网膜上的像大小不一,但学生总是把老师看成具有特定大小德形象,请解释现象。
P65这属于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6.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比斗可以概括为“书写的工具”。
P78倒数第二段这是思维概括的结果。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7.语言学习中把复句分解为若干个单句来理解,也把各个单句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复句的含义,请解释现象。
P81这是思维过程的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综合是….8.看悲剧影片时,被剧中人物的情绪所感染,你也禁不住悲伤不已,请解释现象。
P101这是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功能。
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P104这属于心境具有弥散性的现象。
心境是一种比较…….心境具有弥散性…染上了某种情绪色彩。
10.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P123第一段这是接近-接近型动机冲突的现象。
接近-接近型动机冲突又称为双趋冲突,指………...11.漫画中的人物形象,神话中的千手观音形象等等。
P153这属于创造想象的夸张形式。
夸张就是.............12.动画片中的米老鼠形象,神话中的风神火神等。
P153这属于创造想象的人格化形式。
人格化就是............13.人对学习、工作、生活等缺乏兴趣,体验不到其中的快乐:感到未来无望,前途暗淡....请解释现象。
P184这是抑郁症的表现。
抑郁症是......抑郁症最基本的症状就是“丧失”。
14.有的人出门后怀疑门未锁好,信投寄后怀疑没贴邮票...请解释现象。
P185这是强迫症的现象。
这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产生不必要的怀疑。
15.歌德失恋后写了《少年维特之烦恼》。
P194这是人心理改善的升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