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实验指导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实验指导

1

实验一 美拉德反应初始阶段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利用模拟实验测定美拉德反应初始阶段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美拉德反应即蛋白质、氨基酸或胺与碳水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美拉德反应开始,以无紫外吸收的无色溶液为特征。随着反应不断进行,还原力逐渐增强,溶液变成黄色,在近紫外区吸收增大,同时还有少量糖脱水变成5-羟甲基糖醛(HMF),以及发生键断裂形成二羰基化合物和色素的初产物,最后生成类黑精色素。本实验利用模拟实验:即葡萄糖与甘氨酸在一定pH缓冲液中加热反应,一定时间后测定HMF的含量和在波长为285nm处的紫外消光值。

HMF的测定方法是根据HMF与对—氨基甲苯和巴比妥酸在酸性条件下的呈色反应。此反应常温下生成最大吸收波长的550nm的紫红色物质。因不受糖的影响,所以可直接测定。这种呈色物对光、氧气不稳定,操作时要注意。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分光光度计、水浴锅、试管等。

试剂:均以相应的AR级试剂配制。

1.巴比妥酸溶液:称取巴比妥酸500mg,加约70mL水,在水浴加热使其溶解,冷却后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

2.对—氨基甲苯溶液:称取对—氨基甲苯10.0g,加50mL异丙醇在水浴上慢慢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冰醋酸10mL,然后用异丙醇定容。溶液置于暗处保存24小时后使用。保存4-5天后,如呈色度增加,应重新配制。

3.1mol/L葡萄糖溶液。

4.0.1mol/L甘氨酸溶液。

四、操作步骤

1、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5mL 1.0mol/L葡萄糖溶液和0.1mol/L甘氨酸溶液,编号为A1,A2,A3,A4,A5。A2、A4调pH到9.0,A5加亚硫酸钠溶液。5支试管置于90℃水浴锅内并记时,反应1h,取A1,A2,A5管,冷却后测定它们的258nm紫外吸收和HMF值。

2、HMF的测定:A1,A2,A5各取2.0mL于另三支试管中,加对一氨基甲苯溶液5mL。然后分别加入巴比妥酸溶液1mL,另取一支试管加A1液2mL和5mL对一氨基甲苯溶液,但不加巴比妥酸液而加1mL水,将试管充分振动。试剂的添加要连续进行,在1~2min内加完,以加水的试管作参比,测定在550nm处吸光度,通过吸光度比较A1,A2,A5中HMF的含量可看出美拉德反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3、A3,A4两试管继续加热反应,直到看出有深颜色为止,记下出现颜色的时间。

五、注意事项

HMF显色后不稳定,比色时要快。

实验二、方便食品中淀粉α-化程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掌握淀粉糊化的测定方法,了解提高淀粉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熟悉碳水化合物常规的实验方法。

(二)原理

对于淀粉性食品,糊化度的高低是衡量其生熟程度的指标,而糊化度的高低可用淀粉的α-化程度来表示。淀粉在糖化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葡萄糖,且其糊化度越大,α-化程度越高,转化生成的葡萄糖的量就越多。用碘量法测定转化葡萄糖的含量,根据滴定结果计算α-化程度。

C6H12O6+I2+NaOH——→ C6H12O7 +NaI+H2O

I2(过量部分) +2NaOH = NaOI+NaI+H2O

NaOI+NaI+2HCl =NaCl+ I2+H2O

I2+Na2S2O3 = NaI+ Na2S4O6

(三)材料与试剂

1. 实验材料:膨化食品、方便米饭、方便面等常见淀粉含量比较高的食品。

2. 试剂:

糖化酶:11-12波美度的生麦芽汁30-40mL 稀释至100mL。

0.1M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0.1M的碘标准溶液:1.28克碘和3克碘化钾溶解后移入100毫升棕色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置于避光处待用。

10%硫酸溶液。

1M盐酸溶液。 2 0.1M氢氧化钠溶液。

3. 仪器:水浴锅、真空泵、天平。

(四)操作

1.取3个碘量瓶A,B,C,分别称取粉碎后经60目筛的样品1.00克两份,置于A,B瓶中,以C瓶做空白对照。

2.分别加入50mL水,并将A瓶放在电炉上微沸20min,然后冷却至室温。

3.向各瓶加入稀释的糖化酶液2mL,摇匀后一起置于50℃恒温水浴中保温1h。

4.取出,立即向每瓶中加入1M盐酸溶液2mL,终止糖化。

5.将各三角瓶内反应物移入容量瓶定容至100mL后过滤。

6.分别取滤液10 mL置于250 mL碘量瓶中,准确加入0.1M的碘标准溶液5mL及0.1M氢氧化钠溶液18mL,盖严放置15min。

7.打开瓶塞,迅速加入10%硫酸溶液2 mL,以0.1M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无色,记录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五)计算

α-化程度=(V0-V2)/(V0-V1)*100%

V0---滴定空白溶液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V1---滴定糊化样品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V2---滴定未糊化样品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六)注意事项

1.在酶水解过程中应如何保证充分的加酶量和水解时间。

2.糖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 摄氏度,应控制温度不要过高或过低。

(七)思考题

1.测定淀粉糊化度的其他方法有哪些?差示扫描量热仪法、双折射法、膨胀法、酶水解法和粘度测量法

2.如何测定在酶解过程中选用酶的种类?

⒈ 此法用于淀粉转化为糊精转化率的测定。⒉ 一般膨化食品的α-化度为98-99,方便面条为86,速溶代乳粉为90-92,生淀粉为15。⒊ 加入糖化酶的量、糖化时间、糖化温度对测定结果有影响,需按自己操作中掌握控制。

实验三 油脂氧化的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油脂酸价、碘价、皂化价、过氧化值等指标的测定方法。

一、油脂酸价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酸价的测定是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进行。即以酚酞作指示计,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中和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酸价越高,游离脂肪酸含量越高。 以纸片作为载体做成卡片形式,通过显色剂与游离脂肪酸或过氧化物进行反应,其在纸片上显色的程度与游离脂肪酸或过氧化物的含量成正比,以此达到酸价或过氧化值的半定量。

(二)仪器和试剂

1.仪器

碱式滴定管、锥形瓶 250ml、试剂瓶、容量瓶、移液管、称量瓶、天平(感量0.001g)、

量筒 100ml

2.试剂

0.1mol/L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临用前以酚酞作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钾中和至刚变色。

1%酚酞乙醇指示剂:

(三) 实验步骤

1.按表1称取均匀的油样注入锥形瓶。

2.加入中性乙醚-乙醇溶液50ml,摇动,使油样完全溶解。

3.加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的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秒内不消失,记下消耗的碱液体积V

表1 油样取样量

估计酸价 油样量 准确度

<1 20 0.05

1-4 10 0.02 3 4-5 2.5 0.01

15-75 0.5 0.001

>75 0.1 0.0002

(四)结果计算

1.以酸价表示

油脂酸价按下列公式计算

酸价(mg KOH /g 油)=V × C×56.1 /W

式中

V------滴定时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

C------氢氧化钾溶液浓度(mol/L)

56.1---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

W------油样质量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mg KOH/g油,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2.以百分含量表示

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的数量除用酸价表示外,还可用游离脂肪酸的百分含量来表示:

FFA% = AV ×脂肪酸分子量/56.108×1/10

对于某一脂肪酸,其分子量为常数,于是有

f =脂肪酸分子量/56.108 × 1/10

则 FFA%=f ×AV

显然不同的脂肪酸,其f 值各异,由它们表示的百分含量也不同。用酸价换酸成FFA的百分含量公式如下

油酸%=0.503 ×AV(最常用的换算关系)

月桂酸%=0.356×AV

软脂酸%=0.456×AV

蓖麻酸%=0.530 ×AV

芥酸%=0.602 ×AV

亚油酸%=0.499×AV

(五)注意事项

1.测定蓖麻油时,只用中性乙醇而不用混合溶剂。

2.测定深色油的酸价,可减少试样用量,或适当增加混合溶剂的用量,以百里酚酞或麝香草酚酞作指示剂,以使测定终点的变色明显。

3.滴定过程中如出现混浊或分层,表明由碱液带进水过多,乙醇量不足以使乙醚与碱溶液互溶。一旦出现此现象,可补加95%的乙醇,促使均一相体系的形成。

二、油脂碘价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油脂碘价(IV):100g油脂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根据碘价的定义,化学反应在碘与双键之间进行,将氯化碘溶于冰醋酸中就得到韦氏碘牙液,过量的氯化碘的冰醋酸可与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加成反应,而生成饱和的卤素衍生物:

I2 + Br2 → 2IBr

—CH=CH— + IBr → —CH—CH—

| |

I Br

反应后多余的氯化碘以碘化钾(KI)还原,析出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IBr + KI → I2+KBr

I2 +2Na2S2O3 → 2NaI +Na2S4O6

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并与空白试验,即可求出碘的实际加成量。碘价越高,说明油脂中双键越多,碘价降低,说明油脂发生了氧化。

(二)仪器和试剂

1.仪器

碘量瓶 250或500ml、滴定管 50ml、大肚吸管 25ml、容量瓶1000ml、分液漏斗、洗气瓶、烧杯、

玻棒、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2.试剂

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15%碘化钾、0.5%淀粉指示剂、四氯化碳或三氯甲烷、盐酸、硫酸、碘 、高锰酸钾、冰醋酸 、氯化碘、三氯化碘

韦氏碘液 其配制方法有三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