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脏病常用的试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

肾脏病常用的试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

44
临床常用GFR测定方法
一、 菊粉清除率测定 【原理】菊粉( inulin)是由果糖构成的一种多糖体,静 脉注射后,不被机体分解、结合、破坏。因其分子量小, 可自由通过肾小球,不被肾小管排泌和重吸收,故测菊 粉清除率能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由于本法操作较繁杂,临床上不能常规使用,多用于实 验研究工作。
见于各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28
蛋白尿 尿蛋白电泳尿蛋白SDS盘状电泳
3 2 1
29
蛋白尿 尿蛋白SDS盘状电泳
【原理】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酸胺凝胶,区分不同分子量的 蛋白质.亦称尿蛋白SDS盘状电泳。分子量越大,泳动越慢,反 之越快。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的尿液进行SDS盘状电泳,并与己 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一起电泳,通过对照比较,可以判断蛋 白尿组分的性质与分子量范围。 【临床意义】判断蛋白尿组分的性质与分子量范围,可以进行 蛋白尿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分析。
8
血尿诊断
肾小球源性血尿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原理】
【参考值】 【临床意义】
红细胞通过肾小球 红细胞不通过肾小 、肾小管时,受到 球滤过膜,不受肾 损伤,因此形态变 小管影响。 形。
多形性红细胞 >80%。
红细胞多形型<50 %。
见于各类急慢性肾 病变在肾单位以下
炎。

9
血尿诊断——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11
血尿诊断
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检查
静脉血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
细胞数量
非小球性血尿
小球性血尿
混合性血尿 红细胞容积
12
血尿诊断
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及相差显微镜检查血尿的对比。 自动分析仪不能特异地识别红细胞,对其他颗粒也进
行计数,特别是在血细胞数较少时,其影响更加明显。 肉眼血尿时诊断正确率前者大于后者,但轻度镜下血
45
临床常用GFR测定方法
二、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原理】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由肾排出。如在严格控制饮 食条件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血肌酐变化主要受内源性 肌酐的影响,而且肌酐分子量小,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不被 肾小管重吸收,故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生肌 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
15
血尿诊断
影像学检查 包括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影仪、X线腹部平片
加静脉肾孟造影(IVP)、逆行尿路造影、计算机断 层扫描(CT)、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 影、放射性核素肾图及肾扫描等。
16
血尿诊断
特殊检查 包括膀胱镜加逆行上尿路造影、肾脏细针穿刺
抽吸细胞学检查或粗针穿刺肾脏组织学检查等。
4
尿液检查 血尿病因
约98%由泌尿系本身疾病引起,仅2%由全身或泌尿系 邻近器官病变所致。内科主要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 肾炎、遗传性肾炎、薄基底膜肾病、泌尿系感染、结 核及多囊肾等;外科主要为泌尿系结石、肿瘤及创伤。 全身出血性疾病也常伴发血尿。
剧烈运动也能致血尿发生。
5
尿液检查 血尿诊断
一、询问病史 确定是否为真性血尿 血尿与排尿关系 血尿与疼痛部位关系 血尿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血尿与全身性疾病的关系
39
蛋白尿诊断
确定尿蛋白的类型: 功能性; 体位性; 病理性 。 根据不同的病史、体征或实验室检查选择不同的进一步检 查方法,才能确定其病因。除了血、尿常规及生化、免疫学检 查外,下列几种特殊的检查方法对于一 些蛋白尿的确诊具有 重要意义:
40
蛋白尿诊断
24小时鸟蛋白定量; 尿蛋白圆盘电泳测定,可以确定为选择性还是非选择性蛋 白尿,同时有助于判断蛋白尿为小球性、小管性、混合性或 溢出性等; 尿本-周蛋白测定,对于多发性骨髓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轻链血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尿反之,因此这两项检查应相互配合、相辅相承。
13
血尿诊断
尿细菌学检查 对怀疑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应作清洁中段尿培养和药
物敏感试验,必要时作真菌培养检查。若怀疑有结核时, 应作浓缩尿抗酸杆菌染色及抗酸杆菌培养检查。
14
血尿诊断
尿脱落细胞检查 尿脱落细胞检查是诊断泌尿系肿瘤的重 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于40岁以上的患者应常规进行该项 目检查,连续3天检查可以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 其他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沉、凝血功能、肾功能、 尿蛋白定量及免疫学检查等。
20
蛋白尿
21
蛋白尿
【原理】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孔 径屏障以及电荷屏障,血浆中大量高分子量的蛋白不能通 过滤过膜;小分子量蛋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但滤过量 很小,在近曲小管95%以上被重吸收。
22
蛋白尿 尿蛋白量增高的机制:
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断裂或电荷屏障改变,大量高分子 量蛋白漏出,超过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现于终尿 中;②肾小管功能损害,抑制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 ③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或阳性电荷蛋白的异常增多,经 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④肾小管分泌TH糖蛋白增加。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及临床应用
肾内科 陈湛华
1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1. 尿液检查 是最古老,但至今仍然是最常用的检验技 术,方法简便、价格低廉,用于早期筛选、长期随访, 也是判断肾脏病严重程度、预后的重要内容。 2.肾活检病理检查 是肾小球疾病、小管间质疾病重 要的组织学诊断,且对预后及疗效有预示意义。
方法 ① 显微镜检查(相差显微镜或普通光学显微镜) 结果:若红细胞计数>10000/ml,畸形红细胞超过80 %,可认为是肾小球性血尿。
10
血尿诊断——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方法:② 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检查 微粒容积自动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平均容积及红细胞分布
曲线,用以区分血尿来源,可以避免相差显微镜检的主观 随意性。以横坐标代表尿红细胞容积,纵坐标代表相应容 积红细胞的数量。分布曲线呈小细胞性分布,提示为肾小 球源性血尿。
6
血尿诊断
三、尿液检查 镜下血尿伴尿蛋白超过 0.5g/24h或肉眼血尿伴尿
蛋白超过1g/24h,提示肾性血尿可能。
7
血尿诊断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血尿来源的鉴别
目的:鉴别肾小球源性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原理:红细胞在经过肾小球基膜时受到挤压以及在肾小管中 受到管腔内渗透压、pH值及其他代谢物的作用,在形态上可 发生多种变化,形成畸形红细胞;而尿路血管破裂出血则红细 胞多为正常均一形态。
血尿鉴别诊断思路
尿红细胞形态呈多形性者 考虑为肾小球性血尿,应进行常规肾功能、B超及免疫学检查, 对于轻度血尿可进行随访,对大量血尿、反复发作及伴有大量 蛋白尿者应进行肾活检。 经过上述检查仍有部分患者不能明确诊断,可能的原因很多, 包括微小结石、小血管破裂、畸形、隐匿性肾炎、特发性血尿, 部分可能是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应密切随访。
46
临床常用GFR测定方法
三、肾小球滤过率测定(SPECT) 【原理】99mTc二乙三胺五醋酸(99mTc-DTPA)几乎完全 经肾小球滤过而清除,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SPECT)测定弹丸式静脉注射后两肾放射性计数率的降 低,按公式自动计算GFR,并可分别显示左右两侧肾的 GFR,敏感性高,可与菊粉清除率相媲美。 【参考值】总 GFR 100±20ml/min
33
(3)溢出性蛋白尿 (overflow proteinuria)
34
溢出性蛋白尿
机制: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但由于血中 有异常蛋白质产生增多,这些小分子蛋白质,可经肾小 球滤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在尿中出现而产生蛋 白尿,称为溢出性蛋白尿。 特征:血中异常蛋白质产生增多,在尿中出现相应的异常 蛋白质。
2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3.肾功能检查 ①肾小球滤过功能; ②肾小管重吸收、酸化等功能。 ③肾血流量及内分泌功能。 肾功能检查是判断肾脏疾病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确
定疗效、调整某些药物剂量的重要依据,但尚无早期诊断 价值。
3
尿液检查——血尿(hematuria):
血尿定义: 尿离心沉渣镜检,若>3个/高倍视野则称血尿。 小量出血呈显微 镜下血尿; 出血量超过lml/L可呈 肉眼血尿.
37
(4) 组织性蛋白尿 (histic Proteinuria)
机制: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和 组织破坏分解的蛋白质,以及由于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 系统分泌的蛋白质,称组织性蛋白尿。
38
(5)功能性蛋白尿(functional proteinuria):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 ,尿内暂时出现的轻度蛋白质而言,又称 为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运动后蛋白尿、 发热性蛋白尿。 (6)体位性蛋白尿(postural/ orthostatic proteinuria):指直立姿势时 出现蛋白尿而卧位时尿蛋白消失,又称为 直立性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 与非选择性蛋白尿 。
26
肾小球性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
非选择性蛋白尿
滤 过 膜 损 轻;(电荷屏障受损) 重 ; (孔 径 屏 障 受
伤程度
损)
组分
治疗反应
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小 尿蛋白可呈现出血
量小分子量蛋白,尿中 循环中蛋白的成分
无大分子量蛋白
:有大分子量的蛋

白;
不好
预后

不良
27
肾小球性蛋白尿 【临床意义】
30
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roteinuria:
31
肾小管性蛋白尿 (tubular proteinuria)
机制:在感染、中毒所致肾小管损害或继发于肾小球 疾病时,肾小球滤过膜可正常或不正常,因近曲小管 损伤重吸收能力降低,而产生的蛋白尿。
32
肾小管性蛋白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