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200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例题回顾: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

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

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译文:①②三、高考考试说明的分析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四、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直录法: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器物等专门称谓。

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屈原列传》)④对曰:"将以衅钟。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2、替换法: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对象是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3、加字法: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4、分析法:主要对象是活用现象。

(多数直译,少数使动用法要意译。

)例题2: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予:斯:徒:记:明:匹夫:社稷:5、省略法: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

情况:①句首发语。

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

③句末调节音节。

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③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五蠹》)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⑤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庖丁解牛》)⑥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6、补充法: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

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②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③今以钟磬置水中(《石钟山记》)④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⑤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⑥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7、调整法: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对象是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③牛何之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⑤石之铿然有声者8、修辞指代法:原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不要直译,要带出喻体所指的那个本体。

文言文中带有修辞格的词语,主要对象是比喻、借代、对偶、互文等。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项伯以身翼蔽沛公。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⑥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五、其他注意事项:1、观照上下文语境例题7:将下面语段中加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

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

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

解析:画线句的翻译,难点在"物色"一词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将"物色"理解成动词"寻找什么人",但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个词在介词以的后面,应该是名词,所以这里应理解成人的形貌外表。

2、联系平时的学习积累例题8将下面加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译文:(蔡京)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解析:其关键词"曲意",就可以在从成语中"曲意逢迎"的意义推断出"曲意"一词的意思,"曲意逢迎"就是"违背自己的本心,千方百计迎合讨好别人",据此可知"曲意"是"违心的迎合、奉承",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蔡京为了讨好徐绩和何执中而巴结奉承他们,所以在翻译时需补充主语。

六、练习1、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

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妻子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2、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德彝视事三年,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唯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夫君子之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之不能知,安可诬今人以无才。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03年全国卷)3、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o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o唐纪八》)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②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4、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①编之以发,系之苇苕译文:②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译文:5、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

王大怒,诛之。

王不知客之欺几,而诛学者之晚也。

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

且人之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①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译文:②且人之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译文:6、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

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

'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公曰:"诺。

"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①少却,吾恶紫臭。

译文:②于是日郎中莫衣紫,译文:7、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①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

译文: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译文:8、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辕毁,无所可用。

①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②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③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④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①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译文:②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译文:9、把下面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见人盗其菘注,元琰遽退走。

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

"于是母子秘之。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草窃。

(《南史o隐逸下》)注:菘,古代指白菜一类的蔬菜。

①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

(3分)译文:②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3分)译文:10、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时大雪,积地丈余。

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

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②一一《后汉书·袁安传》译文①译文②11.将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

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

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①乌在其为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好苦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泰然谓美莫己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