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与清朝两场不同对日战争的比较
清朝末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耻辱的战争,战争历时九个月,清朝损失兵力高达六万人,被俘多人,丢失了朝鲜这个重要的战略盟友,割让台湾给日本,并使得倭寇势力渗透入辽东一带。
这场战争的结果大大的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也正因如此,此后日本制定了以占领中国为目的的战争国策,并做了长期的准备,终于发动了——年长达八年的侵华战争。
说这场战争改变了中日两国的相互地位以及中日关系,并导致了两国从此兵连祸结,恐怕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但是,今天关于甲午战争的主要评论,把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都归结到满清制度的腐败和与日本装备的差距上,似乎在开战以前满清的失败就已经成为了必然。
中央电视台十年前拍摄的电视剧《北洋水师》,更将这一观点深入人心。
然而,偶然间,当我知晓了先于此战年前发生明朝抗倭援朝的真实情况后,我这一想法开始有了转变,两次战争发生在同一个地点,面对的是同一个对手日本,战争性质同样是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然而比较满清甲午中日战争的完败,明朝却成功的将倭寇驱逐出朝鲜半岛,使日本之后年中乖乖的蜷缩在自己的国土中,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同的结局发人深思,对比两场战争双方的实力对比和战争过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满清的失败并不是必然的,我们完全有能力赢得那场战争。
是满清统治者和官员的失误葬送了大好的战争形势,使我们最终输掉了战争。
、从敌人(日本)方面比较
年日本侵朝军队的军力与年日本军队的军力相比,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然而其军事实力在国际上的地位却是大相径庭的。
年时期的日本刚刚完成了国内的统一。
丰臣秀吉一直很注重军国主义教育,从执掌大权开始,就将灭亡明朝定为国策,并制定了十年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三年之内灭亡朝鲜,第二步,五年之内灭亡明朝,迁都北京,第三步,进军安南等国,灭亡印度支那,称霸世界。
今天很多学者都嘲笑此计划的疯狂弱智。
但从当时的日本军力看,他做出这样的决定还是有一定理由的。
国家完成统一,其政权蒸蒸日上,日本军队其军队总数有三十万人,且长年参加日本内战,作战经验极其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