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时评类作文的写法
时评类 就事论事 就事选例 就事说理
一般议论文 缘事发挥 谈古论今 并列对照
引—议—联—结
时类作文怎么写
• 1.关注时事 • 时事是源,作文是水。缺少对时事的充分了解,作 文就成了无源之水,要么无从下手,要么隔靴搔痒。 • 2.就事论事 • 重点剖析,事件本身。素材的使用不要一味追求古 今中外,旁征博引,举例子必须要和事件本身密切相关。 • 3.旗帜鲜明 • 是非对错,立场坚定。不要含糊其辞,摇摆不定; 也不要只有别人,没有自己。 • 4.深入分析 • 发生原因,产生影响。不要蜻蜓点水,语焉不详。
时评类作文的写法
学习目标:
1.掌握时评作文的写作方法。 2.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3.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评:评事的对错 对——意义、影响; 错——错在何处、后果。 • 多角度评: • 事的成因 • 事的教训 • 解决办法
【解剖试题:问题所在】
1.结构不符要求; 2.写法不符要求。
时评一般结构:
1.引 ——叙述新闻事件,说清楚消息 来源。
[可以开门见山,直述事件;也可以略 做铺垫] 在《新京报》推出的“中国最美50 人评选活动”中,身为女性的李宇春的 中性打扮和阳刚气派被热捧,领跑排名 榜。引起一场关于“美的标准”的“大 讨论” 。
时评一般结构:
1.引——叙述新闻事件,说清楚消息来 源。 2.析——针对事件提出问题。(李宇春 究竟算不算美人?)并对问题作出判断 (提出中心论点)。 (什么是美?)
对问题作出判断(提出中心 论点)。
美由心生。你的容颜固 然可以让别人打心眼里赞赏 你,却又怎如用美丽的、善 良的心,直接触动别人的心 弦?套句广告,心的美,才 是真的美。
3.提出如此判断的论据(证明论 点)[理据可以旁征博引、说古 论今]。
[1] 毕淑敏说:“我说的美, 就是善良。一个姑娘要是经常和善 地笑着对人,她的嘴角就会往上翘, 眉梢就会挑起来,天长日久就变美 了。而漂亮的女人,则不一定真 美。”这是对美的最好诠释。
2.针对事件提出问题。李宇春究竟算不 算美人?(针对材料话题分析其成因) 单纯美丽的外表是不够的,美丽的 外形需要有个性和气质的衬托。李宇春 而言,她的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她 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审美观念,而是将自 身的缺点化为独特的一面,以硬朗的线 条与阳光的气息完美地诠释了中性美, 以个性的方式展现着美,这便是她成功 登上榜首的原因。
联系现实(目前、近处)发表意见,反问分析
6、提出如此判断的理据(证明论点)[理据 可以旁征博引、说古论今]。 [4]如果细细分析热爱中性打扮女孩 们的心理,得到的答案绝不只是追求简单、 自然的形象美,还暗暗表现出一种强烈的 自尊自立感。她们走出所谓传统女生的形 象,像男生一样独立于世上,她们不要复 杂的裙摆,只希望更坚强更清爽面对世界。 这种中性的打扮,让她们找到不再娇弱的 理由,让她们开始挺直腰板,撑起半边被 男人们支撑的天地,这种中性的装束是新 世纪女生对世界又一种承诺,是她们具有 独立奋斗意识的外在表现。
【三、写时评文注意事项】 一、关注社会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认真观察社会问题,学会运用辩证 的观点分析问题。尤其对表现社会负面内
容的材料要能明辨是非对错,学会一分为二 地看问题。
三、对新近出现的社会热点保持敏感, 与时代同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 题。 四、写作时要注意选好角度,求准求新; 表述时要紧扣观点,或精要概括或抓住 细节,灵活应变,有效运用。
【五、实战演练】
【例如】:阅读下面文字,选准角度,自 定立意,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见解,题目 自拟,不少于800字。 由《新京报》推出的“中国最美50人 评选”活动启动已经一周,截至昨日,网 络投票已近25万票,李宇春等人继续领跑 “选秀美人”的排行榜。身为女性的李宇 春的中性打扮和阳刚气派被热捧引发了读 者关于“美的标准”的大讨论,读者见仁 见智,褒贬不一。
联想同类事件:显示其普遍性或特殊性,引起注意
我们在寻找心中那把“美”的标尺之 时不应只局限于表面:夸父逐日不舍,长 眠虞渊,能说他不美么?花木兰女扮男装, 为父征战,忠孝两全,能说她不美么?卡 西莫多外貌奇丑,而灵魂纯洁,内心善良, 能说他不美么?圣女贞德蔑视教会,断发 易服,为解放法国而战斗,又能说她不美 么?大到这些有着心灵之美的英雄人物, 小到家里岁月催老的父母,纵使他们白发 苍苍,面容枯槁,但你能直视他们眼中无 私的爱而说他们不美么? 联想同类事件:显示其普遍性或特殊性,引起 注意
5.提出判断的理据(证明论点)【理据可以旁 征博引、说古论今】 [3]说到底,真正的美的东西必定是自然 简单的。女孩们脱下有折皱摇摆的长裙,换 下娇滴艳媚的花边小衫,将长发剪去只留清 新发香,摘掉繁缀手饰,这一切,不都在追 求一种简单么?她们带上新世纪女孩固有的 与男性平等的心理,清爽利落站在了人们面 前,怎么又能说这不是一种美丽呢? 就如同所有外在的神圣都源自于内在的 圣洁一样,她们外在的这种简单的中性打扮 也是其纯净自然独立自主内心的反映。真正 内心“干净”的又怎能不与美相钩挂呢?
反观韩国美的标准,都是统一的脸 蛋,没有了个性,他们将美统一为镜头 前低头鼓脸噘嘴眼上翻,用一缕头发遮 住其中的一只眼,这是愚蠢而不幸的。 现在的年轻人,也有的染一头稀奇古怪 的头发为美的,这都是不健康的审美观。 所以李宇春的中性打扮、阳刚气质,飒 爽英姿,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健康活泼的 形象,符合时代特点,显得阳光时尚, 这是一种美。
时评一般结构:
1.叙述新闻事件,说清楚消息来源。 2.针对事件提出问题。(李宇春究竟算不算美人?) 3.对问题作出判断(提出中心论点)。(什么是 美?) 4.提出如此判断的理据(证明论点)【理据可以 旁征博引、说古论今】 ①联想同类事件:显示其普遍性或特殊性, 引起注意; ②联系自身、他人(目前、说古论今)论述。 5.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意见或提出呼吁。
实践方能打造高情商
为了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黄女士 让刚上初中的女儿每周上价格昂贵的情商课。 这种刚需让情商教育这种概念化的东西,一 时间就成为新兴市场。在我看来,情商教育 应该从生活实践中获得,无需单独“补情 商”。
(开头段,简单明了,概述材料+提出中 心论点)
对于黄女士女儿而言,成长的过程需要她独自经 历。初三,还只是十五、六岁的单纯少女,应对难题 茫然不知所措是正常反应。参差多态的校园环境里每 个人的适应度都不同,强求孩子立马合群是不切实际 的。而正是这慢慢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教会她面对问题、 解决问题、找到自己与他人的相处之道。她现在的问 题与千千万万初三生面临的都相同。强灌知识无异于 揠苗助长,使她显得过于老道而与年龄不符。相反, 自己琢磨的过程中,会让她拥有机构教育不了的独特 的人格魅力。
道理论证:引用
4.提出如此判断的理据(证明论 点)[理据可以旁征博引、说古 论今]。 [2]外在美之美是“小我” 的美,心灵之美才是“大我之 美”。帕斯卡尔说:“人的躯体 只是自然界中脆弱的一根芦苇, 只有思想使人伟大。”既然外貌 之美在岁月洪流里孱弱如芦苇, 那为什么不让心灵美和思想美的 纤维使这根芦苇更坚韧些呢?
1.科学全面分析材料,鲜明地作出价值判 断。 2.分析现象。 3.分析原因。 4.分析本质。 5.分析作用(或危害) 6.预测趋势 7.提出正确做法 8.一般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尖锐不失义理; 深刻不失趣味; 犀利不失亲和; 睿智彰显智慧!
华罗庚说:“聪明在于勤奋,天 才在于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关 注生活,关注时代,关注热点时事, 运用张扬着个性和灵性的论据去作文。
对比论述
人在成长,社会在进步,思想视 野开阔了,对美的评价就不该拘泥。 但应以内在为美。记住,只有心灵的 美,才能生生不息。
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 意见或提出呼吁希望等。
【五、如何拟题】
1.赞誉式:《中性打扮是一种美》 《有阳刚气派的女孩是美的》 2.否定式:《中性打扮是不是一种 美》 3.告诫式:《女孩应以阴柔为美》 《应提倡传统美》 4.其他(与事件有关的): 《美的标准》、《时尚美》
【四、试题剖析】
许多人在中小学阶段,上过各种各样的“培训 课”:有学乐器的,有学书画的,有学体育的, 也有学奥数、英语的,不一而足。不过今日,家 住上海的黄女士花了两万元为正在上初三的女儿 报了一门“情商培训课”,引来家长圈一片唏嘘。 针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 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扣紧材料,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孩子的成长 要靠实践,父母的引导才是关键,引用名句, 恰当到位。)
学生、家长这种刚需的存在,侧面也反映了学校素 质教育方面的不足。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将学校推向 了功利化,成为了打造考试机器的加工厂。如今随着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修养。学 校除了教育学生必要的文化知识外,更要培养、熏陶 素养,即包括所谓的“情商意识”。林达曾道:“刺 破平静水面的冰峰,它可能只露出了一角。”黄女士 女儿的背后还有千千万万个懵懂的“女儿们”。学校 应该在实践练习、相互合作中,引导学生们拥有健全 的人格、健康的心态。
【六、审题写法训练】
步骤一:理解事件——李宇春中性打扮被追 捧 步骤二:明确观点——美还是不美【肯定还 是否定,还是有保留的肯定或否定】 1.女子中性打扮、阳刚气质,也是一种美, 飒爽英姿,阳光时尚,符合时代特点。 2.女子应以阴柔、娇弱为美,男子以阳刚壮 硕为美,阴阳自成天地,男女各具特性。 步骤三:组织论据【说理、举例】论证你对 美的标准的定义或看法。
(扣紧材料从女儿的角度分析,在“正在上初 三”几个字上写文章,且进行深入说理,说理 时且不可浮在表面。)
黄女士的做法,未免有急功近利之嫌。想把嚼好 了的东西直接送到女儿嘴边。如维特根斯坦所说: “我贴在地面行走,绝不在云端跳舞。”孩子成长所 需的是脚踏实地,而不是云端上的天方夜谭。灌输给 女儿的课程,就好比在云端上的指挥。没有真正尝试 过,是无法领悟生活的真谛的。别人再多的经验,都 只是空谈。假如这种课程是必须的,那么难道其他没 有上过课的孩子就无法健康成长了吗?黄女士身为父 母,该是在孩子低谷时进行引导,在高峰时适度劝诫, 陪伴孩子走过手足无措、走过坎坎坷坷、留下一步一 个的脚印。